从艺做人,他都是我们的楷模——沪上电影界追忆导演李歇浦

文化   2024-10-30 20:34   上海  





10月22日,李歇浦导演电影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会议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影集团主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主办方领导、李歇浦导演家属、生前合作伙伴、剧组同事及他的学生等上海电影人相聚一堂,共同缅怀李歇浦导演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探讨他导演作品的艺术成就。


以下是与会者发言内容摘要。




上海影协主席、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郑大圣回忆:李歇浦导演对于我们来讲是真正的业师。李导演在他创作的黄金时期,拿出整整一学年,认认真真地在上海戏剧学院为我们上导演专业课,从景别、轴线、调度这些导演的基础知识开始给我们讲电影的ABCD。2019年,我为了筹备导演电影《1921》,回过头去仔仔细细地看了三遍李歇浦导演的《开天辟地》。同样的建党题材,后来又有很多的版本,但是我不得不说,隔了30年以后再看《开天辟地》,依然堪称教科书,演员的挑选、场景的复原考古,特别严谨,无以复加。

上海影协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梁山说:李歇浦导演是我的老师,我还没毕业就在《开天辟地》剧组当他的场记,到《走出西柏坡》时他让我做了联合导演。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双导演制”是非常科学和精妙的,老导演负责控制大局、方向,青年导演负责往前突进。上影很多以老带新的导演组合以前后贯通的方式,把很多导演创作实践经验,尤其是人物塑造、故事结构包括拍摄技巧等传承下来。李导的勤奋睿智、道德风范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监视器前的李歇浦导演

上海影协原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许朋乐说,李歇浦导演是个非常有职业理想的人,选择电影就义无反顾地走到底。他热爱电影,还引领下一代延续这份热爱,一双儿女都当了电影导演。他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大局观念。他屡屡接拍并努力拍出了主旋律电影的独特性,如在《开天辟地》中很好地处理了人物的定位和争议性,在《邓小平1928》中大胆全面生动地塑造了领袖人物形象。作为老师他还培养了一众如今在电影界卓有建树的中坚力量。李歇浦是位好导演、好领导、好父亲、好老师,真不容易!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说,李歇浦导演创作的《开天辟地》有大历史的艺术观,影片是史诗式的、全景式的,也是日常性的。影片中除了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宏大叙事,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日常生活叙事,历史大人物和边缘化小人物,互相交合,相辅相成。影片考据严谨,很多历史问题在影片中都有明确呈现。影片也客观表现了陈独秀孜孜以求、宁死不屈的精神,历史应该对他做出公正公允的评价。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化、影像化的党史教材,感谢李导的电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说,优秀的电影总是触及灵魂和情感,超越时空,也烙印在我们的心里。歇浦导演的代表作《开天辟地》《走出西柏坡》《邓小平1928》等不断被提及,这些作品是不朽的,孕育创作作品的人更是不朽的。歇浦导演被称为成功的主旋律电影导演,他与上影前辈艺术家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电影艺术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歇浦导演是一本大书,也是我们的偶像,他和他同时代优秀的电影艺术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值得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追随,去追赶。


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春萍说,李歇浦导演作品涉猎题材非常广泛,同时差异很大,这充分显示了他的能力全面并且突出,能完美驾驭任何一种题材。他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创新和追求。他还是一个电影教育家,上影厂目前的创作中坚力量,几乎都是李歇浦导演班上的学生。在他创作最活跃的黄金期,抽出一学年的时间去学校给同学们上基础课,他的细致认真,令后辈难忘。他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影响着周围人。他虽已离去,但作品还在,精神还在。上影的年轻一代应该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吴天戈说:我现在拍片时运用的导演语言和技巧,都得益于李歇浦老师的传授,他是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他作风非常严谨,又很有涵养。他说过他在影片中呈现的一切,分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的拍法,都是有道理的,经得起推敲的。他对我的影响非常深。他的文学修养也很深厚,他看很多书。这些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一切来自于传承。我马上也要拍戏了,导演组大多是学生。我要像他一样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他不但是位卓有成就的导演,还是一位不能忘记的老师。



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詹新说:我曾参与李歇浦导演的《燃烧的港湾》和《邓小平1928》的拍摄制作,他是我的贵人,我获得金鸡奖,也是李导演作为评委力荐了《阙里人家》的摄影、录音。他很拼,拍《燃烧的港湾》时,他身体非常不好,但还是坚持完成。在创作方面,老李导演非常支持我为《邓小平1928》做的声音设计,老导演给我们年轻人创造了非常宽松的条件,你可以在创作上天马行空,所以我是非常珍惜和李导演的几次合作机会。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黄望莉表示,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培养的一群艺术工作者,电影史上称之为第四代导演。对于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他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带来了一种美学上的价值取向,比如类型片和主旋律的结合、电影工业化的创作。上海电影一直秉持着商业化和类型片、主旋律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这也在李歇浦导演的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第四代导演,特别是上海电影学专科学校的一些资料需要去整理,去搜集,需要再做一些有影响力的发布。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万传法回忆,李歇浦导演对于人物的塑造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他往往会在人物情绪高点时去抓人物的特性以及人物关系的延展,他同时具有自觉的商业意识,能非常巧妙地运用类型片的创作手法。电影《走出西柏坡》里把电影史上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还有用高速摄影表现冰窟场景,用巧妙的镜头设计拍摄耿涛和主席告别的场景,这些让我们对于主旋律电影的认知拓展到更深的艺术层次。李导是真正投身到电影历史里,从那里挖掘养料、丰富电影创作的人。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李歇浦导演儿子李欣回忆:我父亲教过很多学生,但几乎没时间教我,我的随性的性格可能是因为从没受到他威严的父权压力。一直到老李导演退休,看着他有些疲惫的背影,我才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生病后,我陪在床边,才觉得我们的交流有点深度了。每次集团领导来看望他时送上的慰问金,他都会收藏得很好,在他看来,这是他工作一辈子的单位给予他的肯定。即便后来他已记不起很多事情,但与几位老同事合作过的片子、谈过的剧本,他还记得。他的电影不会超越时代很多,但也不会滞后,是对当下最贴近的表达。我想这就是他带给我们的思考,感谢他带来的快乐。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夏晓昀说:歇浦导演是当年上影中生代导演群中的一员大将,也是我入行的启蒙老师。1986年我从大学毕业后就分进了上影厂,电影导演入门的ABC全是他教的。在所有老师当中,我觉得他是最亲近的一个。1989年,他拍《销魂刀》,把我叫去做场记。我记得唯一一次挨过他的骂也是在这部戏里,后来明白他其实是用心良苦,以批评的方式告诫我要平等待人,不要自以为是,第二是要有大局观,做导演的人、学导演的人都应该具备,这对我来说非常受用。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编剧张琪说:大二暑假我曾经跟随李歇浦导演拍片,那是一部规模不大的纪录片,但是李导演像拍大片一样认真和敬业,他的专业和用心以及对我们毫无保留的教导和鼓励,让我对导演专业仿佛突然开了窍,还拿到了奖学金,对自己有了信心。而大一那年我甚至差点考虑退学。李导演让我不要怀疑自己,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定义的好导演。现在我也带学生,我常提醒自己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鼓励,让他们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孙清说:在李歇浦导演执导的《走出西柏坡》中,我饰演女主角纪小兰。李导特别注重人物情感逻辑的真实性,他让我有了对影片的宏观概念,让我知道这场戏在整个片中占据什么样的分量,我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开窍的。当他发现我只会一只眼睛流泪,就安慰我说没关系,我只拍你一只眼睛。他的安慰大大缓解了我的压力,在影片里终于成功地流出两行或喜悦、或期盼、或忍耐、或痛心之泪。今天我们重温李导的那些经典电影是对李导最好的缅怀。


上海电影置景公司经理孙庆山说:我和李导合作的第一部戏是《御马外传》,与他合作很轻松,他要求明确,权责清晰。他做电影非常扎实,拍《车轮四重奏》在川藏公路上,既可能遇泥石流、高原缺氧,而且夏季多雨,困难重重,但为了影片的艺术质量,李导还是选择这个最危险但也是最漂亮的外景地。拍摄《开天辟地》时布景量很大,哪里出现问题,他会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命令布景师“重做”。李导演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编剧,原文学部副主任周泱说:李歇浦导演拍《开天辟地》时,我担任剧本编辑。《开天辟地》之前,涉及陈独秀的戏都是在批判他,《开天辟地》把陈独秀的形象重新定义了,顺应了大家的心声,后面的影视作品就好写了。还有伟人的形象问题,影片中李导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把伟人当年的历史地位准确地表现出来。拍《拦灵车的人》时,他还承担了剧本改写工作,但他并没有署名编剧。影片完成后,发行量不错,观众反应热烈,这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化妆师沈东生表示,李歇浦可以讲是位伟大的电影导演。《开天辟地》的化妆有它的特殊性,每个演员都要像原型,每个角色都有很多演员来试妆,最终要导演定夺。李导演有眼光,有决心,也有担当。选择演员的成败是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而李导慧眼识人,认定了这个演员,哪怕再大的风险也愿意承担。找出来这么多神形兼备的演员,不是那么容易的,找到后定夺人选更是困难。他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兢兢业业,我觉得有幸能和这样一位伟大的导演一起拍戏是我的荣幸。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王又龙说:我非常怀念李歇浦导演,他平易近人,跟我很聊得来,他曾送给我一本他写的诗集,我肃然起敬。现在想起李导,除了像刚才发言的各位很专业地说了他电影艺术上的成就外,我更多的是羡慕他有诗词方面的造诣,我也写了一首诗《蝶恋花·怀念李歇浦导演》献给李导:“记得当年南澳战,李导腰伤。师母来前线。拍摄现场朱无面,谈诗论理多高瞻。有幸上门家中见。子女成双,看似皆朝颜,都是出身新导演,一家三杰书香漫。”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制片人马瑞霞回忆:李导演拍《御马外传》的时候,我刚从学校毕业,分到上影厂洗印车间,然后去做技术鉴定员,我第一部审的就是《御马外传》。李导演进来了,笑嘻嘻地跟大家打招呼,又和我亲切握手,我的自信度一下子提升了。李导演对影片配光上面的要求都谈得很合理,后来我看了很多电影,燃起了对电影的热爱。这一切都发端于李导演的微笑和握手,没有这些,我可能不会这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服装师章根宝谈了李歇浦导演的《邓小平1928》的美学思想。影片确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是审美价值的基础。影片对于公共租界的描绘,包括俄罗斯歌曲唱片,餐桌上的罗宋汤和土豆都细致入微。影片还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桌球、足球赛、旅游以及咖啡的爱好,这是对人物过往经历形成习惯、情感和精神需求的刻画,让人物形象变得生动。艺术家往往会在作品中保留原有历史存在和以往生活的印记,李歇浦导演在严谨求证后创作了历史细节成功的作品。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李歇浦导演女儿李虹以视频的方式回忆了父亲,电影导演在外人眼里是个有点花哨的职业,可父亲在所有人心目中是最靠谱的。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做电影是容易的,而父亲是一个教会我克服各种困难,顶住压力的人。导演工作的魅力在于经历了所有的恐惧、沮丧、困惑、惶恐不安的感受之后,依旧可以把内心涌动的情感表达出来。老李导尝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不管在哪一种语境下,他都把态度藏在故事里,把情感转嫁到人物的身上。他对世界要说的话,都在他的电影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应该是幸福的人。


会议由上海影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李晓军,上海影评学会副会长黄望莉主持。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李歇浦导演对电影创作充满激情,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后辈学生倾注关怀,从艺做人,他都是我们的楷模,他的一生值得永远被铭记。





主办方还于10月17日在上海文艺会堂多功能厅举办了李歇浦导演电影展映活动,放映《开天辟地》《邓小平1928》《走出西柏坡》等李歇浦导演代表作,观众们重温经典影片,追忆李歇浦导演的艺术人生,同时还举办了李歇浦导演艺术人生图文展览。





文编|𝕽𝖆𝖞

美编|甄诸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