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旅行   文学   2024-10-31 12:55   浙江  


在家乡江西新干,这种穗状花序的红色小花,田埂、溪边、路旁甚至房前屋后,到处都是。


不过,那时对蓼花并无好感,因为曾用摘过辣蓼的手揉过眼睛,吃了大亏,被辣得眼泪直流,从此对它们敬而远之。


后来,读了一些书,才知蓼花虽小,却大有来头。它们是从古老《诗经》里走出来的植物,诸多诗词歌赋将其当做秋日意象的典型代表加以歌咏之。



北宋诗人黄庚的“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无疑是最著名的,一红一白,一高挑一贴地,一轻柔一平实,蒹葭苍苍,红蓼花繁,对比鲜明,却又无比妥帖,最平常的小草,此刻却成为秋天的主角。


在古往今来大诗人之中,最喜欢蓼花的也许是陆游。他的很多诗都提及蓼花。《渔父》中的“苹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充满了人生惆怅;《秋日杂咏》“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秋景描写十分动人;而我最喜欢的则是他《蓼花》中的“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此时的放翁,早已放下功名,人生多了几分从容和通透。


绵毛酸模叶蓼


再后来,喜欢上了植物分类,才知道蓼科蓼属植物也是一个大坑,全国有11326变种,浙江植物志记录也有38种,1亚种,4变种。辣眼睛的那个原来叫做辣蓼,又名水蓼,不过,在宁波居然没找到这个童年的伙伴,本属的模式种酸模叶蓼,这些年来也没有邂逅过。


蓼花模样虽然长得比较类似,但还是有很多特征可供辨识的,主要有四:一是花序,穗状或头状;二是托叶鞘,形状、缘毛有无及长短;三是叶子或叶基的形状;四是茎上是否有刺;其他还有茎、叶是否有毛等。根据这些特征,这些年所拍到的蓼花可分为蓼组、刺蓼组和头状蓼组三组。


无辣蓼


小山花了一点时间,按照上述标准,对手头的20种蓼花进行了整理鉴定,既算是自己对蓼属的一个学习,也供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欣赏讨论。在此,特别感谢兔兔老师、石头哥对本文的指导。


 

一、蓼组



主要特征:茎直立,分枝;叶全缘;托叶鞘筒状,顶端截形,具缘毛。总状花序呈穗状。这一组是最典型的蓼花。共拍到9种,有红蓼、春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无辣蓼(伏毛蓼)、蚕茧草、显花蓼、愉悦蓼、马蓼(长鬃蓼)。


1、红蓼(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本种南北皆有,植株高大,北方可以长到两米多,多分枝,枝上多毛,托叶鞘筒状,顶端具荷叶边一样的翻领;穗状花序,小花红色为主,也有白色,叶宽大,颇有气势。


 

2、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

 




虽然叫做春蓼,但是花还是盛开在夏秋季节的。本种植株亦高大,高可一米左右;叶披针形,狭长;托叶鞘筒状,膜质,疏生柔毛,顶端截形;穗状花序,小花偏紫红色,以前远远看着总误认为红蓼。


 

3、酸模叶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以上三图摄影:小石头


本种植株亦高大,叶子是其重要辨识特征,叶披针形,上面绿色,常有一个大的黑褐色新月形斑点,背面侧脉显著;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具多数脉,顶端截形,无缘毛;穗状花序红偏白。找了好多次,居然很没找到酸模叶蓼,感谢石头哥提供美图。


 

4、绵毛酸模叶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var. salicifolium






本种为酸模叶蓼的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是幼茎、总花梗及叶片下面密生白色绵毛。本变种分布比原种更加广泛,在宁波随处可见,却没有找到过原种酸模叶蓼。


 

5、无辣蓼(伏毛蓼)Polygonum pubescens

 




无辣蓼是浙江植物志的叫法,中志叫做伏毛蓼,花比较稀疏,红绿相间,和水蓼(辣蓼)对应,辣蓼茎部无毛,托叶鞘有两朵花,可以作为区别。但我自己更简单粗暴的辨识,主要靠尝味道,嚼了好多味道实在不怎样的蓼叶,但却从未尝到小时候吃过亏的那种辣辣的蓼。


 

6、蚕茧草Polygonum japonicum

 





本种叶披针形,近薄革质,坚硬;托叶鞘筒状,膜质,具硬伏毛,顶端截形,缘毛和鞘筒几乎等长。花有白和淡红两种。这组图片在宁波工程学院拍到的,白色小花很仙。


 

7、显花蓼

Polygonum japonicum. var. conspicuum

 




本种为蚕茧草的变种,中志说“本变种与原变种极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变种果实无光泽。”我们打酱油的爱好者,还没有到看果实有无光泽辨识植物的程度,请教兔兔才定种的。


 

8、愉悦蓼Polygonum jucundum

 





名字很可爱,不知因何如此命名?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花排列紧密,感觉都挤在一块了;苞片漏斗状,绿色,缘毛长1.5-2毫米,每苞内具3-5花;花梗明显比苞片长。常大片大片生长。这组图片拍于武汉黄鹤楼下的公园内。


 

9、马蓼(长鬃蓼)Polygonum longisetum

 



本种在城市山野的路边、花坛极常见。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托叶鞘筒状,疏生柔毛,顶端截形,缘毛和鞘筒几乎等长



 

二、刺蓼组



主要特征:茎直立或攀援,具倒生皮刺;叶基部箭形、戟形、截形或心形;托叶鞘膜质,有时为叶状或边缘具叶状翅。花柱2-3。拍到7种,有刺蓼、杠板归、戟叶蓼、戟叶箭蓼、稀花蓼、中华蓼、小蓼花(小花蓼)。

 

10、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杠板归估计是本篇之中最广为人知的了,三角形的叶子,五颜六色的果实,吃起来酸酸的味道,估计留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



11、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茎叶和杠板归很相似,但是紫红色的小花是杠板归所不具备的。以前写过一篇

杠板归哥哥拎着五色宝石,刺蓼小妹戴着粉色小帽,可以点击参阅。


 

12、戟叶蓼Polygonum thunbergii

 


宁波溪边最常见的蓼花之一,皎口水库下面的樟溪河中,大片大片的戟叶蓼十分壮观;在塘溪一条小溪边,也看到红、白相间的大片戟叶蓼,清雅之极。


 

13、戟叶箭蓼(长箭叶蓼)

Polygonum hastato-sagittatum

 




括号内是中国植物志的名字,叶基部箭形或近戟形,花枝一般二歧,拍于四明湖边。


 

14、稀花蓼Polygonum dissitiflorum

 


叶子介于戟叶和箭叶之间,但花序稀稀疏疏。


 

15、中华蓼Polygonum sinicum

 



名字最大气的蓼,叶子卵状三角形,花色深红,花梗上密生紫色腺毛。


 

16、小蓼花Polygonum muricatum

 



浙志叫做小花蓼,中志引用的文献是清人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叫做小蓼花。茎上的刺稀疏到几乎看不见,托叶鞘筒状,膜质,具数条明显的脉,顶端截形,具长缘毛,叶子和戟叶箭蓼有点近似。


 

三、头状蓼组



主要特征:叶全缘,稀掌状深裂;叶柄基部有时具叶耳;托叶鞘筒状,顶端截形或偏斜;花序头状,单生、成对或数个再组成圆锥状。拍到4种,有头花蓼、尼泊尔蓼、火炭母、蓼子草。

 

17、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头花蓼在江西湖南有分布,但宁波没有看到过野生状态下的头花蓼,在宁波植物园看到有运用在花境之中的头花蓼。以上这几张图是2016年陪父亲去马来西亚旅行时,在云顶高原拍到的,图一是我最喜欢的图片之一。


 

18、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火炭母的最大辨识特征,就是它们黑黑的果实,因漆黑如碳,故名火炭,而“母”是指包在果实外面那一层透明的肉质宿存花被片,好像透明的水母一般。这个季节,正是火炭母花果同在的时节,摘几个干净的果实放进嘴里,轻轻咬下去,汁水在嘴里溅开,微酸,还挺解渴。此物清热解毒,去年在温州遇到它们时候,正患着咽喉炎,于是多吃了三五把。专门写过一文,有兴趣可以点击查看:火炭母 | 一段旅行总有一种印象最深的植物


 

19、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

 




浙志有记载,但在宁波没有看到过,这组图片是去年陪父亲去三峡、神农架旅行时拍到的,上部叶抱茎,茎二岐分叉再分叉,特征很明显,小紫花点缀在抱茎的绿叶当中。


 

20、蓼子草Polygonum criopolitanum

 




最清丽玲珑的蓼花,非常喜欢,老家赣江大堤上有很多,据说鄱阳湖的蓼花之海基本都是蓼子草。前年神州大旱,蓼子草曾在亭下湖等很多水库大爆发。这些图片十年前拍于奉化大堰镇。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是一年花“蓼”人。户外行走时候,不妨低头看看,或者蹲下身来撩一撩这些别有风致的蓼花吧。





-------the end--------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历/甬城草木地图




《甬城草木记》最适合亲子共读

入选2018年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百本推荐书单

入选宁波市2023年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

入选宁波市2024年“我陪孩子读经典”推荐书单


              


《草木清欢》最适合旅行阅读

2021第二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100本入围作品

2021年第二十一届浙江省“科技兴林奖”三等奖



《山野寻芳》细述38条刷山线路及沿途草木

最适合户外阅读



1.普通版本:可直接京东、当当等各大平台购买

2.作者亲笔签名个人专属版本。可在本号购买,甬城草木记》50元/本(含顺丰邮费),《草木清欢》50元/本(含顺丰邮费),《山野寻芳》60元/本(含顺丰邮费),三本一起买,150元(含顺丰邮费)在任一原创文章文末“喜欢作者”付款,通过悄悄话功能留下【姓名+地址+手机】或题签要求,就OK了。

小山草木记
科普作家。著有《甬城草木记》《草木清欢》《山野寻芳:浙东草木游记》,参编《认识中国植物》系列丛书之华东、海岛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