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山野寻芳》,这书的名字一听我就很喜欢。精准命中我的爱好——爬山(刷山)和植物。一拿到书,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着作者的文字,我恨不得立马冲到书里,跟着小山和窗前两位老师在山野间赏花观草。今天在文澜读书岛听小山老师的分享,惊叹于他博物知识广泛之余,开始思考自己的自然观察之旅。
小山老师说,他这三本书,代表着他自然观察的不同阶段。第一本《甬城草木记》是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想要认识身边的植物。第二本《草木清欢》是每到一个地方就能看到一个地方的植物时的欢愉。第三本《山野寻芳》重心在山野,是全景式描写,看到的是物种与物种之间本来模样的呈现。
对照下来,我可能还只是停留在更为“小白”的第一阶段,还在探索身边的植物,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想要认识身边的植物。我想知道它的名字,想仔细观察它的根茎、叶、果实、种子,想了解它的相关知识。当我认识了这些植物时,我便觉得自己多了许多朋友。一个很害怕独处的人,开始不害怕独处。因为走在路上,处处都是我认识的植物朋友。每去一个地方旅行,我一定会去当地的植物园,去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檵木
而自然观察,也让我在看似一成不变的环境中,看到了千变万化。走在熟悉的路上,在熟悉的校园里,我每天都可以看到老朋友的变化。比如,这几天学校里绚烂了一整个夏天的紫薇花即将默默退场。一阵秋风,黄山栾树悄悄地开了花,一树金黄,满地金黄。四季常绿的樟树在开春季运动会时悄悄开了花。我坐在樟树下做裁判,风中的香气迷人,却怎么也找不到香气的来源。后来低头看见了满地的小花,抬头一看,原来是樟树。这种隐秘的交流,让我觉得快乐。我想,这或许正是小山老师说的“有博物之心,则万物皆有欢喜之处”。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总会想到相关的教育问题。城镇化的进程,让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也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我们和孩子都被困在了封闭的空间中。该怎么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从走出教室开始,从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开始。于是,我在学校里开了一门课“共享自然”,把课堂搬到校园里。大大的校园成了我们的教室,带着孩子们去探索学校里的自然。
野菰
我们在春夏秋冬一起去找校园里的开花植物,发现了好多以前没关注到的隐秘角落,原来也有小花绽放。我们一起玩自然游戏,校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我们一起找自己喜欢的植物,持续观察它们的变化。每个学期都为它们制作铭牌,为大家介绍它们。我们一起抱树,举行“抱树比赛”。孩子们用各种稀奇古怪的姿势和自己喜欢的大树拥抱……每学期最后一节课,我们都会玩寻宝游戏,其中一项是“一样美丽的东西”。一个小朋友说:“温老师,这样东西太大了,我带不过来。”我问是什么?他说是美丽的大自然呀!我会心一笑,心里欢喜极了!
小山老师分享的“人生三分”原则我觉得特别受用:三分之一的精力在工作,三分之一的精力在家庭,三分之一的精力在充盈自己的心灵。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我的工作中,可以分一部分精力给我的爱好。每周上“共享自然”课,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探索自然,仿佛也让我变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
檫木王
小山老师在《山野寻芳》中提到了“无记录,不观察。不表达,无成长。”这句话狠狠地击中了我。一开始接触自然观察,我特别热衷于记录,还参与了《藏在课本里的自然》的编写。这些经历让我产生了一个美好的设想——就是把校园里的植物朋友记录下来,作为“共享自然”课程的教育资源。一本儿童读物,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根据手册去认识并观察校园植物,去和大自然产生更多的连结。但这个想法至今还没落地,还得继续努力。不要心急,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二叶郁金香
当然,我也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了反省:主观有余,客观不足。对植物的了解不深入,浅尝辄止;只有观察,但拍摄不考究,查证也很少;对植物的分类更是不了解,对植物生长状态的思考不足,缺乏科学性。小山老师说:“一种植物只有观察过了,拍摄过了,查证过了,甚至是尝过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这些都需要我去学习。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享受每一寸的欢喜,感受草木里的快意人生。
本文短视频拍摄制作:风信子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