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复一年,每到毕业季,我们总是会听到一个令人心痛的数字 - 1100万的大学生正在面临就业困难。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在寻找原因,试图找到解决之道。
有人说,这是因为这些大学生不愿意脱下自己的"长衫",不愿意去从事一些辛苦的"蓝领"工作。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1100万的大学生嫌多,而900万的新生儿又嫌少,35岁的人被辞退又觉得自己太老,60岁退休又觉得自己太年轻。
这就是当下中国社会当下的就业现状。
2024年,高校毕业生已经从2000年的100万增加到了1179万,而他们正再次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大家总是说,这是因为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蓝领和白领之间需求错配,蓝领供不应求,而大学生们又不愿意"脱下长衫"。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准确。
我们先从"蓝领供不应求"这个问题说起。
中国真的缺乏蓝领工人吗?显然并非如此。
统计报告指出,自2014年以来,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逐步下降,但产值却不断上升,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呈现出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那为什么我们还常常听到工厂主说找不到工人?
原因在于,他们想招的并不是普通的蓝领工人,而是一批能够高强度、连续工作的"奴隶"般的劳动力。
现代社会中,谁会愿意承受如此苛刻的工作条件?
于是,制造企业不得不随时招聘,日结工资,却供不应求。
这种"供不应求"的背后,其实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导致的员工高流动性。
可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大学生们"不愿意脱下长衫"。
相反,社会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制造业企业总是追求低成本,而不是带领产业升级,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为什么我们总是批评大学生,而不去批评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老板们?
事实上,中国整体的就业岗位已经远远小于前几年,但大学生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这必然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
即便从统计数据上看,失业率也不会上升,因为计算方法的问题。
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不要再用"大学生不愿意脱下长衫"这种简单粗暴的说法来掩盖社会的真实问题。
相反,我们应该批评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呼吁政府制定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他们创造更多优质的工作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1100万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让他们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不仅需要企业主动担起社会责任,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比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发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增加产学研合作,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
只有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通力合作,我们才能真正帮助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每年的千万万大学生一定能够在充满希望的天空下,找到自己的梦想和舞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图,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