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生岳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原副院长
这次看到冯运榆送来的画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不禁想起六七年前我看到他创作的情况:当时我发觉他正在逐步改变原来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过去他常常以古代岩壁画、文物和民间艺术等作为创作素材)而开始转向生活气息浓郁、富有造型特征的藏民生活、笔法也由纤细改为粗壮有力,而且吸收了外来艺术之长(他在我院油画系曾学习过一年油画)在时代和人民生活的基点上营造民族化、时代化、人性化的艺术语言,我感到这条路走的对。希望他能坚持走下去。这次看到画集感到惊讶,想不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品能有这么大的突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品大气磅礴,浑厚华润、笔墨深沉有力、人物生动传神,画集封面《藏族老汉》即是一例。作品不仅达到了以形取神,也体现了作者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审美理想,可以说在当前艺术进程中,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和外来的艺术观念对立和统一之间,为创建新时代的审美观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时空穿越 中国画
227×155cm 2015年 浙江美术馆藏
冯远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冯运榆多年来从事人物画研究与创作,涉猎广泛,绘画造型基础以写实风格为取向,严谨扎实。绘画手法多变,其从写意入手,吸收了重彩、壁画、民间艺术等,所创作的作品,具有个人的特点。近年来,他尝试将水墨花鸟、山水画融合进人物画创作。他注意研究了现代绘画的创作理论、观念,又积极尝试打破传统中国画的视觉形式,结合个人特点,探索新颖的风格样式,使近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以水墨一统的浙江人物画坛,无疑是颇具创意的。冯运榆近年来注意读书,注重学养的补充与提高。他勤于思考,积极参与人物画创作的热点问题的研究探索,并且积极组织浙江人物画研究会的活动。从冯运榆同志发表的多篇论文来看,其不仅具有较好的文化、理论根底,而且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三代人 中国画
154.5×105cm 2000年 浙江美术馆藏
方增先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上海美术馆原馆长
冯运榆是一位非常刻苦用功的画家。五十年代就进了浙江美院的附中,一直到六十年代从中国画系毕业,其间还在油画系学习了一年。毕业以后又跟花鸟画大师陆抑非先生学了一段时间的花鸟画。所以,他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和造型能力,笔墨运用也很熟练。在绘画创作上他也一直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创新。他的生活经历也相当丰富多彩。所以他的作品多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形象刻画深入而生动。尤其是他所作的表现藏族人民生活题材的作品,更为成功。我衷心希望他的艺术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成就。
憨厚的藏民 中国画
49.2×49cm 1999年 浙江美术馆藏
宋忠元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冯运榆先生自返杭进浙江画院后,凭着一贯勤奋好学精神和扎实的笔墨造型功底,不断探索求变,多年来通过制作严谨的历史题材作品到不少以“人与景”的组合,“民俗样式”画面的构成,作了一系列形式语言的尝试,近几年又以“藏族风情”为素材,为表现高原阳光下质朴、粗旷、强悍的形象,采取密体粗笔干皴积墨的手法,并追求写实的人物造型与传统笔墨作深度融合。其作品笔意观后具有藏民生存之艰辛和深沉之感,同时在大量作品面前感受到作者的生活感受和创作激情。在人物画的造型与笔墨融合这一课题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笔墨运用已如此熟练程度以后不妨可以画得较概括单纯些。
母女俩 中国画
49.1×49.4cm 1999年 浙江美术馆藏
黄发榜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他笔下的人物善以形象叙事,不论是悲悯还是歌颂,都高扬了圣洁的灵光,画面中的人物组合淡化了惯常的情节性、叙事性、生活化的逻辑组构特征,潜心使用意识流的构成与凝聚的笔墨气韵相浑融,生成的图像让观者的心身无不受到强烈震撼,粗重豪放的笔力和各种娴熟的笔墨技巧是他胜人一筹的优势,使他自觉通过笔墨把人生的苦难、历史的沧桑及其人的欣喜和希冀都作了形象的表达。他不在意或摈弃时尚的炒作,他的成功是一种参照,是“横得暴名”之辈所不可类比的。暮年而崛起,获取的艺术成果来之不易,是冯运榆以生命的诚挚和倾其生命的时数进行探索得来的,这是生于和属于自我的艺术形式。
朝圣神山 中国画
315×227cm 2016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杨成寅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谈艺术,谈绘画,不要按照某一些模式去讲,冯运榆有自己的模式。他的画,风格比较突出,可能在全国也是突出的。从作品整体上看,冯运榆的画具有真实的地反映生活的强大能力。一般说来绘画艺术有三个方面:一是真实地反映现实;二是能够表现美好的理想;三是作品具有独特的美。以我看冯运榆的画,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力还很大,因为他用视觉形象反映现实的能力很强,创造出来的形象具体有个性,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冯运输的画能接受的观众比较多。包括中国的观众,外国的观众,会画画的观众和不会画的观众都能够接受。再一个,创造的人物形象。造型结实,好象是雕塑,这并不是缺点,他是用中国的笔墨来造型。素描功夫藏在笔墨后面和里面是光从传统里学画的人达不到的,头发画起来好像写书法一样,不是在那里涂抹的,我觉得画得非常好。他画上的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突出,他画西藏的人,形象都各具特征,老人也很多,但是都不雷同,所以人物形象各有个性,都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看了以后印象很深刻。总之,我很满意。
越王勾践像 中国画
86.3×52.4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王庆明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观画家冯运榆近作《藏民系列》、《速写系列》等形象生动、刻划入微,显示出画家扎实的造型功力;而运笔中苍与润辨证关系的把握,不仅可以看到作者书法、花鸟、山水等领域的修养,更是画家日趋成熟的标志。在浙派人物画传承、发展的道路上,冯运榆是一位坚定的捍卫者和实践者。他经过多年的思考、感悟之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孜孜不倦地跋涉、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浙派人物画的中坚力量。相信并期待着作者会有更多独具个性的佳作问世。
范成大《田家》诗意 中国画
28.7×25.5cm 1990年 浙江美术馆藏
徐启雄
中国工笔画协会原副会长
记得若干年前冯运榆君为画事所困咨于吾,余言:“君人物造型基础扎实、绘画技能全面、功力深厚、艺事勤奋刻苦。缺者,未开窍矣!继之,一旦找到了表现主题,必能充分发挥君之优势。”(此处所指“窍”系“优势与表现主题的吻合”)
数年后,果然看到运榆君已完全走出困境,个人优势尽意发挥。佳作不断呈现、冯君不忘当年余所鼓励,故现再旧事重题之。
藏族人物画稿之一 中国画
137.5×69.5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虞子骏
上海市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顾问
看了画册非常高兴,我觉得冯运榆十几年来已从困惑中走了出来,经过西藏的深入生活,已经站稳了脚跟。从当时的速写开始一直到近年的创作,我看他的画已经十分踏实,这是与当地环境接触的结果,以及与自己的感受密切联系着的。这也是创作的元素,所画人物能达到逼真、生动而且富有表情,很不容易。
这些年来他一直发奋努力,看了不少书,考虑了不少画事,进步很多,特别是越来越“大气”,这不容易,不光是技巧,还要注入很多东西。现在他找到了方向,希望他有信心坚持下去,为中国写意人物画作出重大贡献。
藏族人物画稿之三 中国画
138×69.5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王家训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原副秘书长
冯运榆对待绘画作品的态度要求很高,在用笔方面非常讲究,一丝不苟,每一笔总有它的说法和深刻的内涵。用线穿插有度,把一个艺术家对人生阶段性的激动化为情感,灌注在笔墨与灵魏的对语之中……读他的画犹如欣赏一部交响乐章,有难以言状的兴奋。让你久久、久久地深易着……他在中国画品质层面上自有一份担当之心,仅此一直让我深深地佩服!他的作品在继承和发展了“浙派”的同时已逐渐朝着更大的境界迈进,冯运榆在中国国领域里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更高的目标。他为人坦城、加上那股对艺术虔诚的信念,一定会把中国画精神发扬光大。
藏族人物画稿之九 中国画
136×69.5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画家
介绍
Artist
冯运榆(1941—2020),浙江嘉善人,生于上海,著名中国画家。196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受到潘天寿、李震坚、方增先、顾生岳、陆抑非等名师的亲自教导;1981年起任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擅长人物花鸟,兼作山水,能工笔亦善写意,兼及美术评论。出版有《冯运榆画集》《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冯运榆专集》《中国文学精粹诗意画集》《中国传统文化荟萃插图集》《名家教画·冯运榆画人物》。
指导单位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浙江美术馆
协办单位
浙江画院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
浙江省科普艺术协会
展览时间
2024年9月14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
浙江美术馆7、8、9号展厅
供稿:吴剑锋
责编:公共拓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