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凝与迭新——关于版画《文明互鉴·数与道》

教育   2024-10-29 21:21   浙江  


10月24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作品《文明互鉴·数与道》(版画)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奖。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是我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也是对五年来中国美术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检阅。“中国美术奖”由此评选而出,旨在表彰那些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怀的优秀美术作品,鼓励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攀登艺术高峰,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应金飞作品《文明互鉴·数与道》水印版画179cm×179cm




个人简介



应金飞,现任浙江美术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从事美术创作实践、美术馆研究管理、艺术教育等工作,个人美术创作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重大历史题材工程等10多项。亚运会期间,创作《水光潋滟晴方好》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在亚运会开幕式上接待国际贵宾合照留影时的背景画。
完成“国家艺术基金促进美术发展成效评估研究课题”等;呈报《提请创办“浙江版画院”的建议》《关于筹建浙江美术馆二期新馆的建议》等系列提案均被省政府采纳。
策划实施项目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出版物获“政府出版奖”等10多项,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美术》《人民日报》等刊物。
曾获2017省“五个一批”人才、2018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关于水印版画《文明互鉴·数与道》


全球化视阈统摄下当代艺术的迭代与生成关注异质文化的断裂、差异与冲突性表征以及艺术形式、话语与媒介的边界与间隙,呈现不同文明传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在对抗、博弈向对话、融合的转型中形塑一种蕴涵普适性理念的当代艺术作品及其理论话语的“共同体”。而中国当代绘画创作面临两个重要命题,其一是如何重塑绘画于当代语境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其二是质询绘画创作呈现的某种浅表化倾向。回顾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或过于重视材料形式而轻视内容表达,或过于强调内容而忽视审美效果,又或者过于要求意识形态的话语蕴藉而取消深度的人文关怀。因此个人的《文明互鉴系列》画作尝试内拓更全方位的文化视野,与水印版画的亘古基因唱和,以充沛容量有效释放艺术能量,积极构筑现代艺术创作体系。“数与道”更与民族核心理念、文明核心基因关联。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万物皆数”理论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文化基因,其认为世界万物都可用“数”理解和破解,中国文化崇尚的基因则源于“道”,是解释人与自然、万物及宇宙关系的重要方法论。《文明互鉴·数与道》单幅作品通过东西文明两位代表人物肖像的并置,直观呈现了“文明互鉴”的主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艺术、科技和宗教同出一源,皆系一棵大树上的分枝;二者对世界本质和事物规律的推演是东西方文化逻辑的不同基础,理性逻辑与美学规划的融合,以及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和自然规律的探寻却异曲同工。

通过“数”与“道”的核心范畴呈现既迥然独立又合作共生的视觉图像画面。一方面,老子的水文线条形象、《道德经》的“道”文化思想、汉字的书法造诣,表现中国古典诗学的飘逸、流动、冲淡、自然与含蓄的美学风格;而毕达哥拉斯的大理石块塑像、几何公理的“数”型逻辑思维、结构的螺旋美设计,则彰显西方古典美学的典雅、崇高、缜密、绮丽与劲健的艺术风格。两者分别代表各自不同的审美文化观念,彰显其蕴藏的差异性思维,使受众的感官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与美学冲击。另一方面,天圆地方的骑缝章盖印、左右头像的对视与并置、人物面部与额顶的明暗虚实变化,共同呈现一种对话、交流与融合的场域,烛照出人类同一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数与道》艺术品的创作理念兼顾内容与形式的耦合,探求作品深度的思想表达与艺术理念的呈现,基于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与批判性创造具备社会美育效果的当代艺术品。以老子与西方先哲毕达哥拉斯,以东方柔和的“水”元素与西方坚硬的“大理石”材料,以中国书法与西方雕塑,以中式红色印章与西式蓝色图章,以《道德经》和数理公式,以汉字与拉丁字母等各种显性的人像、物品、标志和符号的对比从视觉上直观地呈现东西方文明的迥异,从而激发人们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独特审美理念与思维形式。中国文化中阴阳五行变化的道家哲学,素雅恬淡与空灵韵味的审美格调,顺势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呈现出几千年东方文明的智慧。而严谨缜密与辩证理性的西方哲学、崇高典雅与悲剧喜剧的美学范畴,逻辑演绎与理念现世的实用主义生存方式,则体现出西方文明的惯例与法则。

因此,“数与道”画作的深层意涵不是简单地对照中西方的代表性元素,而是在种种表象的背后揭示不同的审美观念、文化惯例、生存法则与思维形式,从而在肯定差异性的同时谋求同一性。它呈现的视觉图像冲击欣赏者的视网膜神经,引发观众深入探索的欲望和冲动。在纷繁复杂的视觉图像引领下关注图像背后的意义表达,进而追问图像意义与现实境遇的关系,体会当下生存空间的百味。视觉化的呈现并未停留在图像表面,而是追寻一种意义的深度理解,触发欣赏者的深度沉思。在作品与接受者的双向互动中彼此反馈与激发,驱使我们进入图像的意义世界,发现艺术家的思想与创作理念,进而深度还原世界的真相。对“数与道”的审美观照透过现象直击本质,反映出一种艺术的无限张力与包容性内涵。艺术家的艺术表达突破纯形式与纯内容的输出,在艺术形式、理念与精神的多重维度叠加下唤醒大众接受者的审美感知力与审美理解力,试图培养受众具备欣赏艺术的审美判断力,进而有助于培育其审美能力与智性思维。该画作在文明互鉴的当代艺术史语境中表达了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对文化差异的认同以及对东方传统美学复兴的追求。





供稿:吴佳钰

编辑:公共拓展部

浙江美术馆
帮助您了解浙江美术馆近期展览、公共教育活动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