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诞辰120周年!追寻文学巨匠的江苏足迹|方志江苏

文摘   2024-11-25 10:44   江苏  


巴金在写作《随想录》


今天是作家巴金的120周年诞辰。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学青 年。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尤其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精神慰藉。


1923年起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也与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





怀着一颗惦记南京的心


1923年,19岁的巴金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中(即今天的南师附中)。


初到南京,巴金穿着深灰色布长衫,圆圆的脸庞,顶平额宽,一望而知是个聪慧的年轻人,但他性格腼腆内向,带着四川口音,与人交谈时,不细听还听不清楚。三哥李尧林与他同时考入东大附中,个头比巴金稍高一点,脸型瘦长,说起话来声音清亮、流畅。


当时,东大附中校址在四牌楼。巴金和三哥住在学校附近的北门桥鱼市街21号,房间里除了几件铺盖行李和书本外,身无长物。“我总会想起在南京北门桥一间空阔的屋子里,我们用小皮箱做坐凳,借着一盏煤油灯的微光,埋头在破方桌上读书的情景。我们在那间空阔的屋子里住了半年,后来又搬到前面另一间狭小阴暗的屋子里住了一年。”巴金回忆道,“我们常常会做梦,梦是我们的寂寞生活中惟一的装饰。此外就是家信。”


国立东南大学附中


青年时期的巴金


南京的夏天有如火炉,冬天又特别冷,巴金常常被冻得直跺脚。书读累了,他会走出屋子,后门外有一片菜地,种着青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瓜果的清香,让巴金顿感清爽。有时,他也会与三哥或同乡下几盘象棋,缓解一下学习的压力。


巴金先在补习班学习英语,第二年插班,就读于高三年级。他的同学中,有胡风、常任侠等人。


巴金和胡风曾在同一个课堂上听老师讲世界史,还在校刊上读过胡风的文章。同为文学青年,他们彼此钦慕对方的才华。与内向腼腆的巴金不同,胡风在东大附中作为演说健将出名,当时被称作“雄辩员”。


胡风(资料图)


南京,在巴金的传奇人生中是一个重要驿站。


在长篇小说《家》中,主人公觉慧对大哥觉新说过一句话,“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那时觉慧18岁,正是巴金离开成都、外出求学时的年纪。《家》是以巴金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五卅”运动,以胡风为原型创作小说


当“五卅”运动的巨澜席卷到南京时,东大附中迅速成立了“反抗上海外人惨杀华人东大附中后援会”,并发表宣言与通电。在后援会职员名单中,胡风当选为“委员长”之一。


作为“雄辩员”的胡风活跃于“五卅运动”中,在街头向市民演讲,声援下关工人的罢工行动,创办了《人权日报》。当时,共产党人萧楚女以全国学联代表身份,到南京指导青年运动,负责《人权日报》的编辑与言论。


在“五卅”运动中,许多青年转向左倾,“脱离了胡适之而走向了陈独秀”。巴金目睹过胡风的演讲,与他一道参加游行,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胡风等革命青年的精神气质。


“五卅”纪念章


后来,他以胡风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方国亮“报告这几天的工作情况,他竟激动到在讲坛上乱跳,他嘶声地诉说他们如何每天只睡两三小时,辛苦地办事”……生动地描写了胡风等革命青年的斗争形象。


1925年的夏天,巴金和三哥李尧林从东大附中毕业。他前往北平,准备投考北京大学。但在体检时,医生怀疑他有肺病。巴金在北平的寓所里读鲁迅的《呐喊》,新文学两代人的血脉就此连通。半个月后,他返回南京,随后去了上海,投身到文学活动中。


1932年1月25日,应友人陈范予之邀,巴金重返南京。他随身带着稿纸,以期为中篇小说《海的梦》寻找创作灵感。


这时,“一二八”事变发生,驻扎上海闸北的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被困南京的巴金,将《海的梦》改为一篇抗日的小说。“我把我的感情,我的愤怒放进了我的小说。小说里的感情都是真实的。”


就这样,他带着一颗惦念南京的心, 带着小说《海的梦》的七页手稿回到了战火中的上海。


巴金(资料图)


此后,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巴金一直没有忘记南京。晚年的巴金,定下不接见客人、不题词、不担当荣誉职务的“三不”原则,却为母校南师附中破例,亲笔题词“掏出心来”。1982年,南师附中80周年校庆,他给母校写了亲笔信,并捐赠自己的文集和其他书籍,在所赠的每一本书的扉页上亲自盖上自己的印章。



1992年,南师附中90周年校庆时,学校为巴金塑了铜像,镌刻上他所题写的“掏出心来”四个字。


巴金与无锡十个小学生


1985年,无锡钱桥中心小学10位五年级同学,面对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风气,感到了困惑和迷茫,他们给巴金爷爷写去了一封求教的信。巴老当时虽在病中,但读信后仍然强打精神,用颤抖的手给孩子们写了一封短信:“我在养病,身体很不好。拿起笔写字很困难。倘使我能够把回信写出来,我会寄给你们的,请你们耐心等待吧。”



接到巴老来信,孩子们非常高兴,给病中的爷爷写了第二封信,并附上自己创作的五首小诗。不久,孩子们又收到了巴老的回信——老人花了三个多星期,写了满满十张纸!他在信中坦露心扉:“小朋友们,不瞒你们说,对着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就连我有时也感到迷惑不解了。”


但巴金依然告诉孩子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拜金主义的‘洪流’不论怎样泛滥,如何冲击,始终毁灭不了我的理想。问题在于我们一定要顶住。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他在信中对孩子们始终寄予厚望,给予鼓励:“千万要珍惜你们宝贵的时间,只要你们把个人的命运和集体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人民和国家的位置放在个人之上,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此后,巴金还专门在家中接待了孩子们,热情谈话之外,还送给孩子们一份他精心挑选的礼物:一头瓷牛。巴金勉励孩子们说,“牛是默默无声的,但它永远是在勤勤恳恳地工作。我把它转送给你们,也希望你们像牛一样地学习和工作。”


2019年,在一期文化综艺节目《见字如面》里,重温了10名江苏孩子和巴金的通信,再度引发热议。



网友“猴猴猴赛雷”感叹道,“这也是现代人的状态,难得80年代的少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追求金钱已经成了现代人不二的目标了”。网友“H.CF”则说,“理想不能当饭吃,但是理想大多能决定你吃什么饭。”节目的“品信人”陈晓楠也说到:“我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还会不会再写这样的信?”。



“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而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获取信息,寻找答案。但我们是不是一切都要向钱看,不仅仅是孩子要思考的问题。每一代人都会有关于理想的追问,每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应该有关于理想的追问。如果都认为它不是一个问题了,不去思考了,才是最大的悲凉。

如今无锡钱桥中心小学围绕与巴金结下的不解之缘,开展了包括寻找理想17年等众多活动,获得了巴金女儿、侄子和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的大力支持。30多年过去了,钱桥中心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这面旗帜历久弥新,以巴老与该校孩子的联络为主线,引导孩子们寻找理想,践行理想,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成为无锡市德育工作的一面旗帜。巴金“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的名言成为钱桥中心小学的校训。


END




编辑:朱振鑫

发布:常雪寒

更多精彩  | 跟着总书记看江苏|胡阿祥|程章灿|葛剑雄|江苏名志|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 冷历史|江苏风物 | 江苏民俗 |清廉江苏|名人掌故|运河文化|苏商传奇|江苏名镇名村|海上丝绸之路之江苏寻迹|一城一诗长江行|古都南京|温婉苏州|徐州人文|镇江人文|美丽淮安|南通故事|泰州人文|美丽常州| 黄海之滨盐城|东海胜境连云港 |无锡史话| | 宿迁史志 | 美好扬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公众号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杂志文章字数在3500-10000字,配相关图片。投稿邮箱jsdfz@vip.163.com
      来稿文章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方志江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江苏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发生在江苏的中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