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针刀结合正骨手法特效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

文摘   2024-09-27 19:54   河南  

颈椎小关节紊乱症 

是指颈椎的小关节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小关节面之间发生微小的错位,即中医所指的“骨错缝、筋出槽”。颈椎小关节紊乱症可经常复发,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长期反复发作可促使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加速颈椎病的发展。

一、小关节解剖

每个椎骨的上、下有两对关节突,上个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各自相互组成关节,即关节突关节(图9-5)。其关节面的方向各不一致,乃因椎体不同而异。颈椎上关节突的斜面是向上向后,下关节突面则向下向前,这样便有利于颈椎的伸展活动。枢椎的关节突关节面近于水平位,其下方的倾斜度加大,与水平约呈45°角,对于各个方向的滑动运动较为有利。关节突关节有关节囊及少许滑膜和滑液,颈脊神经根位于此关节前方,若此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时便可能受到挤压。

二、病因病理

颈椎的关节突较低,上关节面朝上,偏于后方,下关节突朝下,偏于前方,关节囊较松弛,可以滑动,横突之间往往缺乏横突韧带。由于颈椎的特殊解剖关系,故其稳定性较差,当颈部肌肉扭伤或受到风寒侵袭发生痉挛;睡觉时枕头过高或在放松肌肉的情况下突然翻身;工作中姿势不良,颈部呈现慢性劳损;舞台表演或游泳时做头部快速转动等特技动作时,均可使颈椎小关节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导致颈椎小关节发生移位、错动,同时伴有椎体一定程度的旋转性移位,使上、下关节突所组成的椎间孔的横、纵径皆减小,导致颈椎平衡失调,颈椎失稳,诱发本病。

三、临床表现

1、症状一般起病较急,伤后颈部疼痛,转动不灵,活动时疼痛加剧。颈部酸痛无力,可伴有双上肢麻木无力,感觉与肌力减退。

2、体征检查时可发现颈部肌肉稍痉挛、僵硬,转动不便,头歪向健侧或略前倾。病变颈椎有关的棘突可有压痛。双手拇指在棘突旁相对触摸时,多能在指下感到病变颈椎棘突有轻度偏歪。

四、诊断依据

有长期低头工作的劳损史,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外伤史;起病急,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可伴有双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颈肌紧张痉挛,棘突或棘突旁多有压痛,或有牵涉痛。

X线片显示:生理屈度变直,颈椎前凸减少或消失或反屈线,或椎间隙后缘增宽,椎体可侧方移位。X线侧位片显示双边影。

五、液针刀治疗

患者采用俯卧屈颈位。首先在头、颈、背部寻找软组织压痛点、硬结或条索等阳性反应物定点。如:小关节的压痛点、棘突部位的压痛点、痉挛点、条索状改变点等为微创针刀松解点。

在小关节压痛点进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的长轴平行,左手拇指按压患点,右手持液针刀,紧贴左手拇指甲面,垂直快速刺人皮下,直达关节囊,稍加压力有突破感,可达骨面。患者有酸胀感时,无回血,注入“通复松液”1~2ml。然后,纵横摇摆疏通剥离松解2~4次,出针刀,术毕敷创可贴。每次选择2~3个压痛点,依次松解。

液针刀松解完毕,配合定位旋转正骨手法,消除颈椎间关节病理移位,促使椎间关节回位,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正骨手法详见《党氏中医手法医学》。


请转发这篇文章 您功德无量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长按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知识




疼痛针刀
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