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液针刀微创治疗—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

文摘   2024-09-05 16:07   广东  

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

头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它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其涉及范围很广,发生机制很复杂,临床分型亦很多。如精神因素、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颅内压降低、炎症性、外伤性病变等。我们临床所见的长期迁延难愈的顽固性头痛,—大部分是由于枕项部软组织劳损、出现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挤压和牵拉后枕部的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而引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传统疗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没有把卡压和牵拉神经的变性软组织松解开。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液针刀疗法治疗该病有立竿见影的作用。液针刀疗法能松解、注药、埋线、注入三氧,一步到位,一次性完成。液针刀中医微创技术,安全简单、治愈率高,患者乐意接受。

一、局部解剖

  1.枕大神经  自第2颈神经后支发出,穿越第l、2颈椎的椎弓间,然后绕过头下斜肌下缘向上行,穿过头半棘肌、斜方肌及枕后腱弓,在离后正中线3cm处穿出上行,经过上项线离枕外隆凸2.5~3cm处继续上行,支配后枕部皮肤的感觉,其分支支配头下斜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和斜方肌。

2.枕小神经  由颈2、颈3、前支组成,弯曲部绕副神经下侧,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至头部附近穿出深筋膜,行至胸锁乳突肌止点的后部,经过上项线离枕外隆凸5~6cm处,再继续上行至头的侧面,分布于耳郭的后面,支配耳郭后上部、乳突及枕外侧皮肤,并与耳大神经及面神经的耳后支相连。

3.枕后腱弓 位于斜方肌外侧缘与颞骨乳突之间,其浅层为浅筋膜,深层有枕大、小神经以及枕动脉通过。此外,神经与腱弓之间.有2~3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

 


二、病因病理

1.劳损使头颈部肌肉、筋膜变性、挛缩、粘连、结疤。特别枕后腱弓挛缩,卡压枕大、小神经和枕动脉。如枕头过高,长期保持一定姿势过久,工作紧张、长期居住寒冷潮湿环境使头项部肌肉、筋膜劳损。

2.外伤、寰枢椎关节脱位、肌筋膜炎或颈椎病、局部炎性刺激等,导致斜方肌和头半棘肌痉挛或挛缩变性,卡压神经。

3.枕部感染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卡压神经和血管。

三、临床表现

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别详述如下。

1.肌肉痉挛或挛缩者  疼痛常突然发作或突然停止,其发作与情绪有关。持续发作者较少见。触之可发现枕、颈部肌肉紧张。常单侧发病出现疼痛症状。

2.枕部淋巴结肿大卡压者  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伴压痛,偏头痛者多。双侧少见。该类患者多伴有枕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和体征,如白细胞增高,体温升高等。

3.枕大神经被卡压者  疼痛多发生于一侧后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并出现后枕部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触诊棘突旁线与颈2棘突平行线处有压痛,常伴有沿枕大神经走行路线向颅顶牵扯或放射痛。

4.枕小神经被卡压者  疼痛多发生于一侧枕外侧部,持续性,出现耳后及头侧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此区内有明显的压痛,尤其在上位颈椎横突尖部有压痛,常伴有沿枕小神经走行路线向枕外侧部的牵扯痛或放射痛。

5.血管受压者 疼痛的性质为搏动性跳痛,触按卡压处症状更加明显。

四、诊断要点

1.多有颈部外伤、劳损,枕部感染史,病程多在3个月以上。

2.卡压枕大、小神经者出现支配区域疼痛、麻木,多呈持续性疼痛、振动或突然转动头部、咳嗽时症状加重等。

3.在枕大、小神经穿出肌肉筋膜处、第2颈椎棘突和横突后结节处、斜方肌起点、胸锁乳突肌止点处触诊有压痛、硬结、组织坚硬以及条索状改变。

4.X线片一般阳性改变不明显,部分X线片可发现上位颈椎项韧带钙化,有时开口位片可见环齿关节左右间隙不等宽。

 五、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痛  特点多以面部前方疼痛为主,多见于女性,按三叉神经分布区,分别向眶上、眶下或下颏部放射。疼痛性质较剧烈,呈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每次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如同常人。可因风吹、进食、洗脸和说话等诱发引起剧烈疼痛。

2.颅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 其特点为病程缓慢,逐渐加重,伴有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盘水肿等。

六、治疗

1.体位  患者倒坐靠背椅上,双手放在椅背上,前额枕在手背上,呈头颈前屈位。对于年老体弱者,可用俯卧位。

2.治疗点  在枕大、小神经体表投影范围内,即枕骨上、下项线之间,相应解剖部位的压痛点或硬结,以及按压引起枕大、小神经路线放射痛点的两侧。

3.治疗过程 配制“1号通复松液”(亚甲蓝、天麻素注射液等)。按液针刀疗法的操作原则,根据病人肌肉的厚薄,选取3号形或2号多功能液针刀,在上、下项线之间,正中线旁开约2.5~3cm、5~6cm处压痛点进针。刀口线和人体的长轴平行(即与枕大、小神经走向平行),左手拇指用力按压,右手持液针刀,针刀紧贴左手拇指甲面,在压痛点稍内侧处,针刀垂直刺人皮肤约0.2~0.5cm;后直达变性硬结处,稍加压力有突破感,进针可达骨面。患者有酸胀感时,回抽无回血,每处注入“通复松液”1~2ml。然后,纵横摇摆疏通剥离或纵向割拉摇摆松解2~4针,松解完毕,稍停片刻;每点注入医用三氧5ml(浓度30mg/L),出针刀,术毕敷创可贴。

枢椎横突、棘突部位软组织变硬压痛处,颞部疼痛或压痛点、硬结处,都可以注药切割松解。如果头夹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在枕部的附着点损伤、有硬结,按液针刀疗法常规操作处理。


七、手法按摩

术后手法主要采用拿、揉、推、滚、啄法等。先推拿按摩使颈部肌肉放松3~5分钟。点揉风池、率谷穴各1分钟,力量以能耐受为度。后可用五指散开,叩击枕后头皮1分钟。亦可揪提局部头发,一揪一提,反复10~20次。最后轻拿、滚颈部肌肉后结束。

如果颈椎上段关节错乱致枕后部软组织损伤,压迫或刺激颈神经而出现头痛。采用较安全的三维定位正脊手法。

八、注意事项

1.操作时尽量达骨面,要求针刀方向垂直颅骨骨面,特别在环枕之间操作,切勿刺入枕骨大孔和延髓。液针刀操作时相对安全系数高,因针体有刻度标记与控制器,能在直视情况下完成操作过程。

2.术时切忌在神经上入刀操作,而是在神经两侧。术时拇指压住神经,从指甲边缘入刀,可避免损伤神经。

3.在枕大、枕小神经出口处治疗,要密切注意患者反应。若出现敏锐疼痛或强烈沿神经路线放射时,应立即调转刀锋操作,以避开神经。椎动脉位于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与枢椎棘突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因此,在枕大神经处调刀锋时,勿靠外侧松解,防止刺伤椎动脉。

4.液针刀内手法操作时,局部出现酸、麻、胀、沉针感,酸麻向头顶或头侧放散,是刺中卡压神经的病变软组织处的感觉,应继续操作。

九、典型病案

女,35岁,理发师,河南人。主诉右侧头后部不适疼痛,时轻时重5年余。近2年伴顽固失眠,患者十分苦恼,四处求医,内服中西药物、针灸理疗等不见好转。X线片示颈椎无异常。

查体:发现右侧枕后部发现有两个黄豆大的硬结。右侧枢椎横突后结节压痛,右侧斜方肌上项线附着点按压酸胀明显。诊断为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

在枕后硬结点、枕后腱弓、斜方肌附着点、枢椎横突后结节处液针刀松解、注药,术后患者即感轻松,头痛消失。1周后复诊,头痛症状基本消失,顽固性失眠明显好转。巩固治疗1次,3个月后随访,头痛症状消失,未再出现失眠。

请转发这篇文章 您功德无量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长按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知识



疼痛针刀
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