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液针刀微创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

文摘   2024-09-02 19:26   广东  

一、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是第7对脑(颅)神经,为混合神经,但主要还是运动纤维。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或“面神经炎”有中枢性(面神经核上瘫)核周围性(面下神经核下瘫)之分。中枢性者如脑瘤等产生,不属于针刀适应症范畴,我们主要介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二、病因病理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尚未明确。一部分患者因局部受冷风吹拂或着凉而引起,顾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导致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面神经出脑以后经过岩骨肿狭长的面神经管,最后由茎乳突孔出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由于特殊解剖关系,无论是缺血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组织水肿,都会使面神经受到更严重的压迫而出现面肌痉挛。另外,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和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脑桥面神经核血循环障碍,或交感神经的鼓室丛受刺激使迷路动脉反射性痉挛,致内耳面神经径路血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

三、临床表现

多数在2040岁发病,男性略多,通常起病急,发病大多早睡觉起床前后,往往是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于数小时内达高峰。表现在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面部肌肉运动时,因健侧面肌的收缩牵引使上述体征更为明显。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或撅嘴等动作。闭幕时,则因眼球转向上方瘫痪侧露出角膜下缘的巩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按下行引流而外溢。病侧的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睑震颤明显减弱。颈部可有外伤史(及不明显外伤),并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四、诊断要点

1、突然得病,一般起病比较急骤。

2、颈部可能有明显的疼痛不适、活动受限,棘突可能偏歪、压痛,椎旁肌肉呈条索状等。

3、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口眼偏向健侧,肌肉与皮肤呈松弛状态,流涎、流泪,患侧眼睑张开,严重者发生言语障碍,有的还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等症状。

4X线检查:开口位片显示环椎位于口腔中央,环齿侧间隙及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环枢椎外侧缘左右不对称。齿状突轴线至枢椎外侧缘之距离不相等,或与环椎的中轴线不重叠,二轴线互成夹角或分离。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显示环枢前间隙之距不小于3mm,环椎后弓呈仰、倾式或旋转式移位。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颈椎后缘连线中断、反张,颈椎前后缘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

五、液针刀微创治疗

1、定点 A、头颈部脊柱全息疾病诊治区;B、患侧面肌处定点。

2、用药及药酶线 先配制营养神经专用方1~2cm长的蛋白线3~5段备用。

3. 治疗过程  按多功能液针刀脊柱全息植入疗法的“操作原则”,令患者俯卧位,在头颈部脊柱全息疾病诊治区定点,划出治疗线(一般在交感神经和内脏神经治疗线),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左手提起皮肤,右手持植线型液针刀,快速斜行进针;当患者有酸、胀感时,回抽无回血,注入营养神经专用方1~2ml,若有结节,进行松解。然后边退针边植入蛋白线,出针贴创可贴。每隔15~20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



患侧面瘫处定点:令患者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左手提起皮肤,右手持植线型液针刀,斜行刺入患侧面肌内;当患者有酸、胀感时,回抽无回血,注入营养神经专用水针1~2ml,液针刀轻微松解数下。然后边退针边植入蛋白线,出针贴创可贴。对于严重患者可配合“翳风穴”注射营养神经专用水针。

党氏一穴四线疗法:

一穴为翳风穴、四线为面神经走形线。面神经在面部以扇形分出:颈支、颧支、颞支、颊支、下颌缘支,且面神经的解剖结构分布与临床治疗面瘫应用的穴位的解剖位置有着对应关系。因此,我们采用翳风穴针刺或者注射神经修复液,其余四条线按神经走形针刺,往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用针:0.35的针(1.5—2寸)进行皮下筋膜平刺。

4、手法治疗 在面部和颈部手法按摩,逐步解除肌肉痉挛,然后用三维定位正脊手法,解除错位关节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使其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功能,使之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

请转发这篇文章 您功德无量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长按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知识


疼痛针刀
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