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灰尘

文摘   2025-01-12 23:18   北京  
有个基层的朋友陷入了工作的困境。上面要求多限制也多,人手给的少政策也少;下面千头万绪、情绪很大。他最后汇报的工作成绩,其中90%是自己编的,根本经不起琢磨。但领导却认可了——他自嘲道,大概领导也知道给的这些条件只能换来这些假的东西,如果实事求是,却是绝对不能满意的。
作为一个会计,我很清楚这是一种危机的前兆:即上面给的利润指标,只能通过损害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完成,甚至不惜打会计政策的擦边球。该提减值的不提减值、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拉长、没有什么正当依据的调减预计总成本、找个关联方先把存货高价卖出去等后面再加价买回来。你说大家都做了这么多年,能看不出来吗?光逻辑上就是重重漏洞的。
但到最后,这种共谋造假却是无可奈何的:差这么一点完不成任务,大家辛苦一年拿不到工资。你我有积蓄还无所谓,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身在外地来这里讨生活的年轻员工怎么办?
最后只能寄望于明年。明年总会好的,会有比我们今天更好的办法的。
但恶果却是持续的。上面只知道给你提了天方夜谭的任务你依然完成了,那说明你们平常还是缺少压力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那不妨再加压力。这样的话,今年一堆沉在报表里的潜亏还来不及处理,结果这任务却逆着宏观形势、行业发展的更要跨越式发展。
七十年前的那些历史还历历在目。但对宏大历史的反省,却在很多细节中反复被人性的劣根所占据,让悲剧一再的重演。
朋友最终的选择是,他决定离开这个矛盾日趋加深的循环。我们认识已久,他是有信仰、有办法、有能力、有韧性且对名利淡薄的人,我只为他惋惜。他从来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发展是奔腾向前、任何潮流都不可逆的,但任何一座山峰的崛起都不会在意山脚下的灰尘——而这粒灰尘在某个基层的眼里,却会无可挽回的被它压成齑粉,直至身败名裂。
他说,一个人工作,可以没有回报,可以承受委屈。但总不好让自己连人都做不成了,让自己家里人都受牵累。
他只35岁,路还有很长。有人说过,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他大约是怕了,由是可能是到了后半生。后半生如果要不后悔,则前半生这些经历却是最重要的——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及落地,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在最普通的意义上有个完美的收尾。他准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想去而没去的地方都去看看。
天地广阔,一路顺风。

云台路经济笔记
关于经济的随便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