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保值都有压反了的时候

文摘   2025-01-13 23:43   北京  
做期货做反了,现货能赚钱,综合起来收益能锁住;远期结售汇,也有可能做反了,反而不如不做,但一开始收益便锁住了。这是保值类金融工具的目的——因为市场的价格波动,难免要面对金融风险,但有金融工具可以起到确定性的作用。最根本的,还是让人们专注于生产、交易本身,安心的回归到实体层面。
所以保值是个中性的事情,在账面上,赚钱不足喜,赔钱不足悲。但这是理解的前提。曼昆在《经济学原理》就提醒,同保值操作相比,最难的事是向别人解释保值所面临的后果。比如你期货赔了现货赚了,就一定问你为什么当时要做期货呢?你远期锁结汇价格了,结果汇率一路走高,你本该换到更多人民币的,为什么还只能按以前那个价格呢?
我有个朋友做农产品“保险+期货”的。为什么要做“保险+期货”呢?因为针对的都是老百姓。如果单纯只做期货,如果现货价格跌了还好,老百姓会高高兴兴的按原定价格卖给你;如果现货价格涨了,那老百姓可不管合约这档子事,该违约违约。那你在市场上的头寸怎么办?
就只能靠保险了。
所以做这个期货公司一般都是领了政治任务,本就是服务老百姓的,别说赚钱,能止损就算好的了。
但从上面我们会发现一点,业务上没有风险的事,政治上很可能风险就极大。因为政治是不管期货现货的,他只看你期货做的怎么样——决策流程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决策,有没有严丝合缝的按照规矩来。那时候一丁点细节的疏忽都会被放大——你做期货做赔了,是不是因为你当初少了一个复核的签字?是不是你下单的时间没有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是不是你们这个规章制度更新的不及时?是不是你们的授权机制是有瑕疵的?
人家跟你讲政治,你再回头去讲业务,就好像你跟老百姓讲契约精神,老百姓就跟你讲凭什么。
你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懂”,你要的是保险,要的是止损。
把该走的流程都要走全,把该签字的字都要签完。特别是有些同志,看见一些业务机会就冲动——这是大忌。任何你看上去的业务机会,都只是表面上的——毋宁说是90%的可能性盈利,也仍有10%的可能性是亏损的。那么这90%发生了,都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个业务;10%发生了,你所有的疏漏都会是你一个人的错误,你是一己之力耽误了那90%的发生。
你扛得住吗?
拿不准的事情,比如该不该上报,正好在制度的模糊处。这时候要想的,是一定要上报。你如果亏了钱又发现没有上报,是不是就是你“擅自”决策,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你上报了,签字齐齐整整,那无论盈利还是亏损,都不过是正常的市场波动而已。所以有人说,流程不是领导拿来为难你的,是领导可怜你这个毫无背景的小员工——
用来保护你的。
从来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长时间发现,那些在政治上翻跟头的人,恰恰都是在业务上很自信的人。因为自信就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很能在政治面前发发牢骚——这是他们要反省的地方。
在浙江给一些民营企业家聊保值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多此一举。市场起起落落,今天赚了,明天亏了,根本没必要扯上那些复杂的东西。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回归。
我有时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你看似牺牲了效率,但市场起起落落,只要能存活下去,今天失去的明天会赚回来,今天得到的明天可能也会失去。但归根到底,是存活下去。我们要记得,所有的保值都有压反了的时候——如果大家都懂,那我们就做;如果有人不懂,我们就先不着急做。
但凡还要解释,就是把柄。
因为解释权,不可能在你手里。

云台路经济笔记
关于经济的随便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