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多项关于水产养殖、海洋生态保护及生物资源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围绕海洋牧场建设、鱼类肌肉生长调控、水产饲料、紫菜种质保存、水产品加工等主题,这些研究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提升水产行业的质量与效率,为实现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不同辐照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变化的影响》
《复合香辛料精油对大黄鱼中生物胺影响研究》
《广西银滩南部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
《鳜鱼营养需求及其饲料研究进展》
《海洋牧场建设效益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于声学技术定点监测海洋牧场鱼类资源昼夜变化研究》
《可见光光色对南极磷虾集群行为的影响》
《马面鱼皮明胶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墨脱新光唇鱼(Neolissocheilus hexagonolepis)研究概况及展望》
《南极磷虾虾糜研究进展》
《山东省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市水产品产量灰色关联与预测》
《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汕尾为例》
《水产生态容量及在淡水增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水分活度降低剂对半干武昌鱼品质的影响》
《夏、秋季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习性分析》
《现代化海洋牧场增养殖方式及用海分类体系探讨》
《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肌肉营养与品质》
《鱼鳔中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及功能活性研究》
《鱼类趋流性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展望》
《中国栽培海藻碳汇经济价值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紫菜种质保存和扩增中污染杂藻的形态学分析与鉴定》
不同辐照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变化的影响
来源:
期刊:肉类研究
出版年月:2024年 第38卷 第9期
作者:谭宏渊、黄琪、鲁怡婷、刘煊、涂子仪、魏凌云、乔宇
研究问题:
探讨不同辐照处理(整虾辐照与单独虾黄辐照)对克氏原螯虾虾黄品质的影响。
评估辐照杀菌处理对虾黄色度、美拉德反应产物、脂质氧化及总酚含量的变化。
主要贡献:
研究揭示了辐照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虾黄的色泽稳定,但同时促进了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尤其是在虾尾存在时,反应效果更显著。
提供了辐照对小龙虾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小龙虾产业加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论:
辐照对虾黄的颜色影响较小,整虾组色泽无显著变化,而虾黄组的亮度上升,红度下降。
辐照显著增加了虾黄的美拉德反应程度及脂质氧化,特别是整虾组的氧化程度更高,虾尾的存在显著加速了这些反应。
复合香辛料精油对大黄鱼中生物胺影响研究
来源:
期刊:中国调味品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9卷 第10期
作者:栾立宁、杨从发、吕复云
研究问题:
探讨几种天然香辛料精油(包括大蒜、姜、肉桂、迷迭香、丁香等)在不同浓度下对大黄鱼中生物胺(如组胺、腐胺、尸胺等)的抑制效果。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香辛料精油的复合配方,从而确定有效控制水产品中生物胺累积的最佳浓度比例。
主要贡献:
研究证实复合香辛料精油在抑制大黄鱼中生物胺累积方面的有效性,延缓了鱼肉的品质劣变,为水产品保鲜提供了新的天然方案。
响应面实验得到的最优复配比例为肉桂精油0.493%、迷迭香精油0.058%、丁香精油0.060%和大蒜精油0.937%,抑制效果达到了最佳,预测相对含量均值为62.289%。
结论:
大蒜精油对大黄鱼中的生物胺抑制作用最显著,且不同香辛料的复配比例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抑制效果。
该复合精油配方有效减少了大黄鱼中组胺、腐胺、尸胺等生物胺的生成,有助于提升水产品在贮藏期间的保鲜效果。
广西银滩南部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
来源:
期刊:南方水产科学
出版年月:2024年 第20卷 第5期
作者:牛麓连、陈国宝、邹建伟、佟飞、于杰
研究问题:
探讨广西银滩南部海域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资源密度及其分布特征。
通过声学评估法与拖网采样的扫海面积法,分析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的诱集效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主要贡献:
研究证明了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密度明显高于对照区,人工鱼礁表现出较好的诱鱼效果,资源分布更为集中并且主要分布在5.0米以下水层。
提供了渔业声学方法和传统拖网扫海面积法在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调查中的对比分析,为后续使用声学方法进行非破坏性渔业资源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论:
研究发现人工鱼礁区的鱼类尾数密度和生物量密度较对照区显著增加,人工鱼礁能够有效吸引鱼类集中分布。
声学评估法显示,人工鱼礁区内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TS)高于对照区,且单体目标数量更多,表明人工鱼礁对资源分布有显著影响。
鳜鱼营养需求及其饲料研究进展
来源:
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51卷 第4期
作者:张皓迪、马卉佳
研究问题:
探讨鳜鱼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素的需求以及益生菌等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研究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与推广难题,旨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鳜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解决传统活饵料带来的成本高、病害多的问题。
主要贡献:
研究总结了鳜鱼营养需求的不同成分比例及其对生长、代谢的影响,为人工饲料配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供了鳜鱼饲料驯化过程中有效的驯食方法和营养结构优化策略,为大规模推广鳜鱼人工配合饲料奠定了基础。
结论:
鳜鱼在生长过程中对高蛋白质和脂肪有较高需求,适宜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在44%以上,脂肪需求在6%-12%。
鳜鱼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添加量不宜超过20%,过高会导致代谢问题。
通过合理的驯食流程和添加适宜比例的益生菌,能够提高鳜鱼对配合饲料的接受度和消化效率,从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活饵需求,降低病害风险。
海洋牧场建设效益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来源:
期刊:南方水产科学
出版年月:2024年 第20卷 第5期
作者:袁华荣、章守宇、陈丕茂
研究问题:
探讨中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现状及其在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效益。
研究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等关键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提出当前评价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主要贡献:
文章系统总结了人工鱼礁的物理状态、流场效应及其渔业增殖效应,明确科学布设人工鱼礁的重要性,为海洋牧场的有效建设提供参考。
提出了增殖放流的标记回捕、统计量分析和模型分析等效果评估方法,并分析了中国海洋牧场效益评价的现存问题与挑战,为未来构建定量化评价模型提供了基础。
结论:
中国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面临人工鱼礁规模与生态效益关系不明确、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精度不足等问题。
未来应加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以构建更为科学、精准的定量化效益评价模型,从而提升海洋牧场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方面的效果。
基于声学技术定点监测海洋牧场鱼类资源昼夜变化研究
来源:
期刊:南方水产科学
出版年月:2024年 第20卷 第5期
作者:程高、陈国宝、陈丕茂、佟飞、牛麓连、陈钰祥
研究问题:
探究珠海和北海海域人工鱼礁区内的鱼类资源在昼夜间的分布规律与变化。
采用声学技术(Simrad EK80分裂波束探鱼仪)监测鱼类资源,分析目标强度(TS)和海域散射系数(NASC)在昼夜间的变化及其与海流的关系,为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主要贡献:
系统性地揭示了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的昼夜变化规律,表明夜间鱼类资源更为活跃并分布于底层区域。
发现人工鱼礁区内底层的NASC与海流速度显著正相关,说明海流速度对底层鱼类资源分布影响显著,强调了人工鱼礁在吸引和聚集鱼类资源方面的效用。
结论:
人工鱼礁区的鱼类在夜间活动显著增加,TS和NASC值更高,表明人工鱼礁具有良好的诱鱼效应,能有效提升渔业资源密度。
NASC与海流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底层NASC与海流速度正相关性显著,进一步验证了海流对鱼类资源垂直分布的影响,强化了人工鱼礁在海洋牧场中的生态修复和资源集聚作用。
可见光光色对南极磷虾集群行为的影响
来源:
期刊:水产学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8卷 第10期
作者:刘子俊、汪佳丽、马振玲、王晓敏、袁军亭、许柳雄、朱国平
研究问题:
探索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光色(蓝光、红光等)对南极磷虾集群内个体间距和游泳倾角的影响。
基于暂养水箱实验条件,通过光学立体相机获取磷虾群体在不同光色下的反应,为磷虾资源声学评估提供参考数据。
主要贡献:
该研究首次应用瞬间立体同步摄影技术,揭示不同光色对磷虾集群紧密度的显著影响,发现蓝光在集群吸引方面更为有效,而红光下磷虾的密度最低。
通过对磷虾游泳角度和个体间距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磷虾目标强度(TS)模型参数,为声学评估中磷虾数量和行为估算精度的提升奠定了数据基础。
结论:
蓝光环境下磷虾个体间距相对较小,趋向性更强,而红光环境下集群分散,紧密度较低。
各种光色对磷虾游泳角度影响不显著,所有光色下游泳倾角维持在约60°,该角度分布可用于优化磷虾声学评估模型中的参数设定。
马面鱼皮明胶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期刊:核农学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38卷 第11期
作者:毛韶昕、刘合生、曹少谦、杨华、颜金鑫、戚向阳
研究问题:
探讨不同酸碱浸泡浓度对马面鱼皮明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比较马面鱼皮明胶与传统猪皮明胶在结构组成和质构性能上的差异,以评估其作为哺乳动物明胶替代品的可行性。
主要贡献:
研究明确了最佳酸碱浓度(0.10 mol·L^-1氢氧化钠和0.15 mol·L^-1乙酸)能显著提升马面鱼皮明胶的质构特性,为高性能鱼皮明胶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通过质构、氨基酸组成、电泳、光谱等多种分析手段,展示了马面鱼皮明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备替代哺乳动物明胶的潜力,推动了水产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应用前景。
结论:
马面鱼皮明胶在适当酸碱浓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和咀嚼性,但整体质构性能略逊于猪皮明胶。
该明胶具有与猪皮明胶相似的分子结构和光谱特性,符合I型胶原蛋白的特点,并在酶促作用下可形成热不可逆凝胶,质构特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显示出替代哺乳动物明胶的应用潜力。
墨脱新光唇鱼(Neolissocheilus hexagonolepis)研究概况及展望
来源: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0卷 第29期
作者:武梦雨、张耀琼、王壮壮、王万良、周建设
研究问题:
探讨墨脱新光唇鱼的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营养价值等,以支持该物种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
评估该鱼在生态、食用及观赏方面的潜力,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资源量的影响。
主要贡献:
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性地总结了墨脱新光唇鱼的栖息环境、食性、繁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长特性,为研究该鱼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提供了基础数据。
针对墨脱新光唇鱼在人工繁殖方面的技术瓶颈,提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其遗传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结论:
墨脱新光唇鱼在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的背景下数量显著下降,已被列为濒危物种,需通过加速突破人工养殖技术以促进保护。
该鱼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高,特别是作为观赏鱼和潜在食用鱼类具有开发前景,但保护工作需持续加强,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推进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
南极磷虾虾糜研究进展
来源:
期刊:肉类研究
出版年月:2024年 第38卷 第9期
作者:张晓霞、张俊杰、刘志东、顾金金
研究问题:
探讨南极磷虾虾糜的基本成分及其营养价值,包括氨基酸、脂质及矿物质含量。
综述虾糜在加工、品质调控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支持南极磷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贡献:
系统总结了南极磷虾虾糜在营养成分、品质特性、生产加工工艺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供了南极磷虾作为高营养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基础数据。
提出了改善南极磷虾虾糜品质的方法,如通过添加改性剂提高凝胶特性和风味,以满足市场需求。
结论:
南极磷虾虾糜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凝胶特性较差,需通过改性或复合添加其他海产品以提高其品质。
南极磷虾虾糜产业尚需解决自溶和冷冻导致的品质劣化问题,未来应加强对其品质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
山东省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0卷 第29期
作者:陈松林、卢昇、荣小军、刘志鸿、栾生、张红凤、廖梅杰、孙秀俊、隋娟、王逸翔
研究问题:
山东省水产种业在顶层设计、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瓶颈。
如何通过系统规划和创新措施促进山东省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种业振兴”和“蓝色粮仓”战略目标。
主要贡献:
系统梳理了山东省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关键问题,并提出水产养殖鱼类、贝类、虾蟹、海参和海藻种业的远景目标与行动建议。
为山东省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战略规划,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技术升级、现代化育种体系建设及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
结论:
山东省水产种业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但在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仍需加强,以实现产业自主化和现代化。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建立种业集群,山东省可逐步实现优质水产种苗自主可控,并推动水产种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上海市水产品产量灰色关联与预测
来源:
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51卷 第4期
作者:张慧丽
研究问题: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2009至2022年上海市水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
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25至2027年上海市水产品总产量及其细分类别(淡水养殖、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的未来产量进行预测。
主要贡献:
分析了上海市水产品产量中的养殖与捕捞产量比例变化,指出了捕捞产量在近年来的重要性和占比增加,揭示了鱼类和甲壳类对产量波动的主导影响。
通过灰色预测模型,提供了未来产量的精确预测,为上海市水产产业的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
结论:
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水产品总产量与捕捞产量的关联度(0.6482)高于与养殖产量的关联度(0.6155),显示捕捞活动是影响总产量的主要因素。
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几年内上海市水产品总产量将小幅下降,预计在2025至2027年间总产量将稳定在22.4万至23.6万吨之间,其中淡水养殖产量预计增长,而近海和远洋捕捞产量将有所下降。
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汕尾为例
来源:
期刊:现代食品
出版年月:2024年 第15期
作者:黄丽洁、马木程
研究问题:
分析汕尾市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竞争力、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和品牌影响力薄弱。
提出促进汕尾市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为海洋经济提供支持,助力水产加工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创新。
主要贡献:
文章深入探讨了汕尾市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瓶颈,系统性地提出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跨境贸易和品牌建设等策略,为地方经济提供参考。
提出了通过“互联网+”跨境贸易提升出口能力以及通过新技术推动水产品加工高附加值发展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结论:
汕尾市水产品加工业应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以提高市场影响力。
未来需在政策支持下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延伸产业链,推动汕尾市水产品加工向多元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生态容量及在淡水增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期刊:水产科学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3卷 第4期
作者:韩毓、张杭君
研究问题:
探讨水产生态容量的概念和在淡水增养殖中的应用,分析水产养殖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不同水产生态容量评估模型在淡水养殖中的适用性,探索如何通过合理的容量评估实现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贡献:
文章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水产生态容量及其评估模型,包括经验推算、现场试验法、瞬时生长率法、动态能量法、限制因子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模型等,提出了适合淡水增养殖的容量评估方法。
针对现有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淡水养殖容量评估的发展方向,为淡水渔业的生态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结论:
淡水生态养殖的容量评估方法各有利弊,需结合水域类型及养殖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估模型。池塘养殖可优先采用限制因子分析法,而水库及湖泊更适用于Ecopath模型。
未来淡水增养殖应加强对水域环境的长期监测,结合多种评估模型综合判断,以实现淡水渔业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水分活度降低剂对半干武昌鱼品质的影响
来源:
期刊:肉类研究
出版年月:2024年 第38卷 第8期
作者:房晓宇、薛祎珂、熊善柏、尹涛、刘茹、尤娟
研究问题:
探讨不同水分活度(aw)降低剂(海藻糖、山梨糖醇、丙三醇)在不同添加量下对半干武昌鱼品质的影响。
研究aw降低剂对半干武昌鱼的水分状态、微生物指标(如菌落总数、酵母菌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及脂质氧化指标(TBARS值)等理化特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主要贡献:
明确了海藻糖、山梨糖醇和丙三醇均能降低半干武昌鱼的水分活度,并显著改善其感官品质和贮藏稳定性,其中丙三醇效果最佳。
提供了半干鱼制品在加工中通过添加aw降低剂提升贮藏期和控制品质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水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发展。
结论:
随着aw降低剂添加量的增加,半干武昌鱼的自由水比例降低、不易流动水比例增加,菌落总数、酵母菌总数、TVB-N含量和TBARS值均显著下降。
丙三醇在降低水分活度和抑制微生物生长方面效果最佳,使得产品的贮藏期延长并改善其感官评分,最优添加量为6%。
夏、秋季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习性分析
来源:
期刊:水产科学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3卷 第5期
作者:刘志豪、韩东燕、高春霞、叶深
研究问题:
探讨浙江南部近海带鱼在夏、秋季的摄食习性差异,并分析其随季节和鱼体肛长变化的摄食特点。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带鱼摄食习性与环境因子(如pH、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的关系,以揭示环境变化对带鱼食物选择的影响。
主要贡献:
研究提供了带鱼在夏、秋季摄食习性变化的具体数据,揭示了夏季带鱼以小型饵料(如浮游幼体、等足类)为主,而秋季以鱼类和虾类为主的趋势。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将带鱼摄食习性与环境因子相关联,为分析生态系统中环境因素对高营养层次捕食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支持了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需求。
结论:
浙江南部近海带鱼的主要饵料包括短尾类大眼幼体、七星底灯鱼和太平洋磷虾等,摄食习性随季节和肛长变化显著,夏季倾向于小型饵料,秋季主要摄食鱼类。
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海水表层温度、pH和盐度显著影响带鱼的食物组成,其中温度和pH与带鱼的食物选择密切相关,水深则与磷虾类饵料的比例呈现负相关。这一研究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及资源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现代化海洋牧场增养殖方式及用海分类体系探讨
来源:
期刊:南方水产科学
出版年月:2024年 第20卷 第5期
作者:潘天国、李光明、岳维忠、秦传新、索安宁
研究问题:
研究现代化海洋牧场增养殖方式和用海分类体系,以应对海洋牧场在用海类型与界定上的复杂性。
探讨不同类型海洋牧场的用海需求,提出明确的用海分类标准,为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用海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主要贡献:
提出了海洋牧场增养殖方式的二级和三级分类,包括增殖场、养殖场、养护场等,并细分为鱼礁增殖场、底播增殖场、筏式增殖场等十三个类别。
根据用海的开放程度,将海洋牧场分为开放式、半封闭式和封闭式三种类型,并提出适用的分类体系,帮助厘清用海管理中的模糊性。
结论: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增养殖方式和用海开放程度的细分分类有助于规范化管理,为建设用海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海洋牧场多样化的用海模式,如网箱养殖、底播养殖、人工鱼礁等,可以通过分类体系有效识别和管理,推动了我国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肌肉营养与品质
来源:
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51卷 第4期
作者:邱逸菲、冯杰、刘智俊
研究问题:
探索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肌肉营养与品质特点,以便评估其在养殖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比较箱塘联动模式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形体指标、营养成分及质构特性的差异。
主要贡献:
提供了箱塘联动模式对太湖鲂鲌养殖效果的详细数据,展示了在该模式下鱼体肝体比和脏体比的显著降低,出肉率和可食率提升,证明箱塘联动模式可以提高养殖产出率。
发现箱塘联动模式下的太湖鲂鲌肌肉硬度、咀嚼性和黏力显著提升,脂肪和灰分含量降低,符合消费者对高蛋白、低脂肪健康水产品的需求。
结论:
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的太湖鲂鲌相比池塘养殖具有更高的可食率和更优的质构特性,其硬度、弹性、咀嚼性显著高于传统养殖模式,肉质更具口感。
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太湖鲂鲌的养殖效益,而且改善了鱼体营养成分,有望在高质量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
鱼鳔中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及功能活性研究
来源:
期刊:中国调味品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9卷 第10期
作者:李丹、王涵、任鹏飞
研究问题:
优化从鱼鳔中提取胶原蛋白的工艺,确定最佳醋酸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例。
研究鱼鳔胶原蛋白的功能活性,包括抗疲劳、抗氧化和抗衰老特性,以探索其在保健和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
主要贡献:
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鱼鳔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醋酸浓度0.4%、提取时间20小时和料液比例1∶55。
鱼鳔胶原蛋白展现出良好的抗疲劳和抗氧化特性,具备潜在的保健功效,为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论:
鱼鳔胶原蛋白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提取率显著提升,能够有效保持其功能活性。
提取出的鱼鳔胶原蛋白富含L-羟脯氨酸,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和抗衰老的特性,支持其作为天然功能性成分在食品、保健和美容产品中的应用。
鱼类趋流性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展望
来源:
期刊:水产科学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3卷 第5期
作者:周寅鑫、刘海波、胡伟、任效忠、李猛
研究问题:
探讨鱼类趋流性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流场控制、鱼类生长、免疫功能、繁殖调控和运动训练等方面的效果。
研究趋流性对养殖系统中流速、流场均匀性、环境适应等的影响,以优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主要贡献:
系统总结了鱼类趋流性对流速适应和生长的影响,揭示了通过优化水流速度和流场结构,可以促进鱼类健康成长和增强免疫力,为循环水养殖模式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提出结合鱼类趋流性的训练方法和养殖系统控制策略,实现高效的流场控制和鱼体功能强化,助力精细化、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发展。
结论:
鱼类趋流性在循环水养殖中能够提高鱼体生长速率、改善免疫系统,并对繁殖有积极影响,在最适游速下鱼类表现出最佳的能量利用和生长效率。
未来应加强循环水系统的流场构建及自动化调控,以支持高密度养殖和多样化鱼类的适应需求,通过趋流训练提高养殖鱼类的抗病性和养殖效率,为水产行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带来更大提升。
中国栽培海藻碳汇经济价值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来源:
期刊:水产学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48卷 第10期
作者:余悦儒、杨锐、陈海敏、陈娟娟、骆其君
研究问题:
探讨2009—2021年间中国栽培海藻的碳汇量及其经济价值的时空分布差异。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栽培海藻碳汇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以揭示提升海藻碳汇效益的路径。
主要贡献:
系统分析了中国栽培海藻的碳汇量与经济价值的地区差异,指出福建、山东和辽宁三省在碳汇经济效益上较为突出。
通过LMDI模型分解,识别了影响碳汇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为养殖效率效应和养殖面积效应,并建议合理调整栽培物种与结构以提升碳汇经济价值。
结论:
2009—2021年间,中国栽培海藻碳汇及其经济价值显著增长,2021年碳汇量达87万吨,总经济价值达488亿元,其中海带碳汇量最高,单位面积碳去除能力也最强。
福建、山东和辽宁在栽培海藻碳汇的经济价值方面居首位,说明区域政策支持和栽培结构优化对碳汇经济价值的提升有显著作用。
紫菜种质保存和扩增中污染杂藻的形态学分析与鉴定
来源:
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出版年月:2024年 第51卷 第4期
作者:田翠翠、周伟、邓银银、许广平、魏良迪
研究问题:
研究紫菜种质保存和扩增中常见的杂藻污染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
通过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污染藻类的种类,为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贡献:
鉴定出紫菜种质库中的主要污染藻类,包括蓝藻、绿藻和硅藻,明确了其繁殖方式和生态特性,揭示了蓝藻如细鞘丝藻属和结丝藻属等的快速繁殖特性。
提供了不同污染藻类的生态适应特点,为有效防治紫菜种质中的杂藻污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结论:
主要污染藻类分属于蓝藻(细鞘丝藻、结丝藻等)、绿藻(小球藻、裂丝藻等)和硅藻(舟形藻、直链藻等),其中蓝藻的扩散性较强,易在紫菜种质扩增中形成大面积污染。
研究建议在紫菜种质保存和扩增中,加强早期检测和物理清理,以减少污染杂藻对紫菜健康生长的影响,并确保种质库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