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点外卖,上班族就到社区长者食堂实现“吃饭自由”;
不想当特种兵,年轻人直接参加“夕阳红”旅行团,和老年人一起奔向远方;
“00后”开始涌入老年大学与“60后”同桌一起上兴趣班
…………
近段时间,被外界调侃为“蹭老式消费”的风潮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蹭老式消费”新体验,省钱、省力、安全还解压,忍不住让人直呼“真香”。
年轻人频频“闯”入老年消费场景之余,“蹭小消费”也成为热点。大批年轻人涌向小学门口的小吃摊,体验起了2块钱买一大碗糖水、3块钱买一盒凉面的低成本生活。
在这里,没有“30岁存款不到10万,未来黯淡”的压力,只要你兜里有1块钱,就能买到1块钱的乐子。
种种“蹭式消费”背后,也反映了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转变。曾经追求体验、追逐潮流、追捧品牌的年轻人,现在成为了“极致性价比”的代名词。本着“我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的原则,提前过上了经济实惠的适老化生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可支付的范围内,寻找着自己的意义满足。这样的底层逻辑也让一切物质都褪去了消费主义的浮华,而愈发严峻多变的线下消费趋势也迫使线下的从业者们拥有更细微的观察和更耐心的操盘。
01.
“蹭式消费”催生新场景:
在“老年消费业态”中给年轻人“加席”
“蹭”的过程,也是一个需求“被看见”的过程。“蹭式消费”出圈,背后恰恰折射出年轻人所渴求的相关消费服务的供给不足。
当越来越抠门的年轻人将“老年严选”消费理念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时,也启发了市场:年轻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变了,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满足更多元的消费需求,才能打开更大的消费格局。
蹭概念:青年养老院
今年,城市里悄然流行起了一种很新的年轻人聚集地——青年养老院。尤其在延迟退休的政策下达后,年轻人们主动进入了“养老”的新道路。
“青年”与“养老”,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青年养老院虽然绑上了“养老院”三个字,实际上和传统的老年看护机构没啥关系,可以理解为是青年群体共同打造的乌托邦式空间。
从西双版纳曼丢古村、北京百里峡、郑州苟堂镇、洛阳西郊到苏州东、西山……它们有个共性:这些青年养老院都选址在和市区有段距离的郊外,一套闲置的老房子,经过施工改造,简单但不失个性装修一下,就可以招募有需求的年轻人来此。
图片来自@小熊院长
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抛开城市的喧嚣,聚在一起品咖啡、畅聊人生、挥汗农耕、沐浴阳光,尽情享受那份难得的悠闲与宁静。
图片来自@青年养老院(小雨)
“青年养老院”主要提供的也是情绪价值,回应了当代青年对于个性化和情感体验的需求。
问巢·青年养老院
以西双版纳较为出圈的“问巢·青年养老院”为例,多为“90后”入住,过着种地、养牲畜,看电影、烤火聊天的“养老”生活。
这家养老院,暂时只能容下不到20人,月租1500到2300不等,配有公共厨房,可以自己买菜做饭,有时候也会请人做饭,入住的年轻人按照餐标付餐费。
青年养老院里还有很多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可以参与。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个“奇葩规定”:
没上过班的不收,超过45岁不收。
如今,“问巢”青年养老院里入住的客人,以20多岁至30多岁的年轻人为主,很多都是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了麻烦,想找到地方调整自己。
观野青年养老院
名为“观野”的“青年养老村”,位于河北保定的野三坡风景区,这里很安静,离北京仅两小时车程,和城市的喧嚣和高楼大厦对比鲜明。
观野共有十套院子,七套已完成装修投入使用
图为八号院,配有泳池、烧烤架等设施
(图源:南方周末)
“观野”青年养老院的月租大约在1500元至3600元不等,提供了包括食宿在内的多种休闲活动,会组织各类与当地风俗人情结合的特色活动。
与传统青年养老院或养老社区的集中式规划不同,“观野”采取了一种更为分散的布局方式。他们并未将未来的养老青年聚集在一个封闭的区域自娱自乐,而是巧妙地将住宿区域融入这个小巧村庄的各个角落。
作为养老村,把所有当地村民,纳入到计划里来。比如组织的农事、农耕体验,还有类似于“乡村二手市场”、“乡村音乐会”等特色活动,都需要依靠当地老人和孩子来参与进去。
“观野”更多的作用是把外来的年轻人和当地的老人链接起来,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年轻人仿佛找到了城市中缺失的那份“人情味”,这种“家乡”的感觉似乎才是“观野”最大的特点。
“观野”还提供以工换宿,如果你没有一分钱还想来,那你只需要一天工作3-4个小时就可以抵你当天的食宿费用,吸引了大量需要短暂逃离现实、调整心态的年轻人。
此外,上海馋溪小院的主理人想要利用小院,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暂时放缓脚步反思自我、重新出发的场所;西安“奋斗猫青年养老院”的主理人同样在其社交平台置顶帖中写道:“为广大小伙伴提供一个短暂的休息充电场所,在这里换种生活方式,满血复活再出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涌入乡村,背后是阶段性逃离高压、疗愈身心的精神需求。这并不是逃避压力,更像是年轻人主动追寻生活新的可能性,尝试用有意义的“无用”,对抗无意义的“有用”。
蹭消费:长者食堂
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涌入社区老年食堂。
当下在上海,特别是临近中心城区,社区食堂的分布已经较为密集。比如,位于曹杨新村街道的武宁片区社区长者食堂辐射逾4万居民,被称为上海社区长者食堂中的“网红”。近日,继开通支持“线上点单、送餐到家”的“阳光社区”养老助餐服务之后,曹杨武宁·社区长者食堂又出“新招”——推出美味可口又养生的系列中医药膳美食。
如今,“曹young·本草味”中医药膳正逐渐成为武宁·社区长者食堂的“新招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品尝和体验。
还有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社区食堂吾家食坊,不仅性价比感人,也提供药膳食疗菜。
最近,上海徐汇区的一家社区食堂——漕河泾街道华富社区食堂,推出了一款10元“爱心盲盒”,每天限时限量发售,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据了解,“盲盒”的售卖时间是社区食堂当天营业结束前一小时,目前是13:00—13:30、19:00—20:00两个时间段。
除了涌向长者饭堂,各大餐厅推出的“儿童套餐”也成为了不少年轻人追逐的目标。
儿童套餐原本是餐厅为了照顾到来就餐的孩子而专门设立的,但因为价格比较低,造型也可爱,因此慢慢成为了打工人的新宠。
上海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个“社区食堂”近期上新了10元一份的“儿童套餐”,还上新了杂粮粗粮元气营养早餐和巴斯克蛋糕下午茶。
如今,社区食堂不再是一个简单满足吃喝的地方,而是高品质生活的实践地。
02.
“蹭式消费”折射新趋势:
“物超所值”比“求新求异”更具吸引力
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消费的底层逻辑并不会因年龄而有太大的不同。引领消费并不只有求新求异这个法宝,高性价比、物有所值的商品和服务,自有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自会打破人为贴上的划分人群的各种标签。
最近,一系列由“蹭式消费”所延展的消费趋势也同样值得关注。
“县城山姆”进货成新潮
刻板印象里,很多人还以为当代消费模式,仍然是县城跟随城市的风潮。但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城市的消费主义祛了魅,继而从县城里发掘“一分货一分钱”的朴素道理。
大城市开不起来的赵某鸣、好某来等零食仓储超市,在县城路边遍地开花。
图源:@茶茶在旅游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先交钱才能进去购物的会员制超市已经不香了。“大家给仓储超市交的会费,其实只是一种变相的中产税。既然自己只是想吃19块9的烤鸡,就没必要为了彰显自己的生活品味,硬装什么大尾巴狼。”
当最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打工人重修消费之道,他们发现县城才是最安全的捡漏天堂。就像男人一年只去两次某澜之家那样,年轻人去一次“县城山姆”进货,就能完美覆盖一两个月的吃穿用度。
有人说,能把县城逛成山姆超市的人,表面上是为了省钱,实际上却站到了消费鄙视链最顶端。虽然身边的牌子货是少了,但生活也返璞归真了。
大牌餐饮爱上地摊
从麦当劳、肯德基,到海底捞、紫光园,再到蜜雪冰城、星巴克……大牌餐饮们,正纷纷爱上了“街头小摊”。
从各地网友晒出的图片可以看到,麦当劳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都曾有过摆小摊的尝试,小摊产品以固定套餐为主,比如早餐时段的“10元盲盒”等。
去年,海底捞在山东、上海、太原等地的夜市中接连支起了小摊,售卖现炸酥肉、茴香小油条、冒血旺等,售价在9.9元到18元不等。在山东青岛李村乐客城夜市支起的小摊,更是一举登上微博话题榜,被不少网友调侃为“微缩版海底捞”。
蜜雪冰城也在安徽、辽宁、广西、福建等地的夜市、小吃街上曾开出了流动小摊。有的是带有蜜雪冰城品牌横幅的豪华小汽车,也有简便版的三轮车、小推车。
地摊经济,这个词从前年疫情后开始频繁在餐饮行业被提及。到今年,“地摊”这个不起眼的街头小生意,已经真正火成餐饮顶流了。
美食广场回潮
另一典型现象是,前两年被商业地产和消费者双双抛下的“大食代们”,如今又成为了新的香饽饽,甚至直接让购物中心变身大型美食城。
曼谷EMSPHERE是一个在去年12月刚刚揭幕的全新购物中心,位于泰国素坤逸EM商圈,有点类似上海南京西路或者北京国贸的地方,也是曼谷商业价值最高的地段之一。
相较于传统的购物中心将零售布局于最"贵"楼层,EMSPHERE直接塞了一整个美食广场进来作为主力店,还是一个跨了两层的EM Market。
这里集结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近100家风味餐厅和咖啡甜品,干净又卫生,用超高的层高,减少传统美食广场给人带来的压抑感。或者说,就是把曼谷"路边摊美食"的气氛放进来,但是统一管理,保持干净和卫生。
图源:感性城市
在诺大的美食集合区中间,还设置了一个大型活动空间,根据不同节日和主题举办时换时新的活动或市集也成为了项目吸引人流的一大利器。活动空间与周边美食小铺相辅相成,呈现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街头感和烟火气。
深圳万象城,一座深圳排名前列的高端奢侈品商场,今年4月,名为“食通天·寰宇集”的美食广场在四楼开业,除却松鹤楼苏式面馆、辣可可等连锁化正餐品牌外,也能看到如麻辣烫、冒菜、凉皮和煲仔饭等中式快餐品类。
作为较早涉足美食广场的本土品牌,近些年,食通天相继入驻了沈阳万象城、武汉万象城等高端商业地产项目,而在北京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等地,也是人气颇高的美食广场配套。
此外,北京华联BHG Mall地下超市的天通苑、回龙观和上地等店,均在今年年初增设了“旺市美食”区,20元上下的米饭快餐、13元的打卤面、9.9元的铁板炒面,以及糕、饼一类熟食美味,每逢中晚餐高峰时段,都要吸引来附近不少的工友和上班族。
图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事实上,就连商超改造,都盯上了这块“肥肉”。最出名的,莫过于永辉超市开设的永辉食堂。
折扣消费更具“质价比”
前段时间,曾与家乐福、沃尔玛并称三巨头的麦德龙,接连关闭了4家会员店。
不确定性之下,年轻人们一方面希望缩减消费支出,更谨慎地付出消费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如常安排生活之后,追求品质也成为他们的一个心愿。
主打“天天低价、件件爆款”的盒马奥莱,正好迎合了当下年轻人对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追求。
超市的晚间折扣也备受年轻人的追捧。晚上8点,不少生鲜、熟食都贴上了打折的标签,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打实的优惠。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买到的打折好物,并称之为打工人的“快乐大本营”。
近两年,好特卖、零食很忙、奥特乐等折扣店快速崛起,“好货便宜卖”已成为零售行业的热词,就连长沙茶饮顶流也卖起两块五小零食。
8月31日,茶颜悦色在长沙开出首家“零食生活杂货店”,成为新茶饮赛道中第一个做“折扣超市”的品牌。
该概念店以“硬折扣,量贩GO”为主题,主打低价优惠,内设多处“2.5元专区”“9.9元专区”,涉及茶叶茶粉、零食、生活杂货及文具潮玩等多个品类,商品以自有品牌为主。
店铺分为上下两层,共计200多平方米。以折扣概念吸引消费者进店,优惠力度清晰可见,商品陈列简洁明了。
一楼主要是零食、茶叶货架,同时在入口处设置了水饮吧台,消费者可点上一杯奶茶边喝边逛;二楼则是生活杂货类零售周边。
无论从商品陈列,还是货篮、货架、购物筐/车、自助收银台等配置看,这家店妥妥就是一家只卖茶颜产品的购物超市,再结合条幅、吊旗、地贴等POP广告,量贩感扑面而来。
健身房陷入跑路潮,年轻人扎堆“穷鬼舞室”
前段时间,著名连锁健身房乐刻陷入了关门传言。据新浪财经报道,宁波、上海等多地的乐刻连锁健身房都被曝关店,会员被自动转入其他门店继续锻炼。
冲着月付制去的健身爱好者,内心的想法多半是:就算健身房跑路,我也就亏一个月、一季度的钱,能忍。这种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想法如今有了一个更好的出路:穷鬼健身法。
所谓穷鬼健身法,顾名思义指的是用尽量少的钱来实现健身效果。宅家健身、露天运动或者去廉价健身房,都可以被视作穷鬼健身。
对于新消费周期下的年轻人来说,能花20元跳舞,绝不花60元上团课。穷鬼健身似乎成了当下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穷鬼健身法不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在北京,一种低至20元一小时的穷鬼舞室悄然走红。相比于传统舞室,穷鬼舞室没有固定的地点、老师、课表,组织者通过租用空闲舞室或自助舞室提供场所,再聘请自由舞者给学员们上课。
对于健身品牌来说,更小的门店、更多的加盟、更轻的资产或许是控制成本的最优解。
03.
“蹭式消费”,蹭出了啥?
“蹭式消费”这个看似新潮的词汇,其实是指年轻人以“低价”获取物超所值的体验。
他们努力摆脱消费主义的怪圈,“蹭老”“蹭小”抑或“勇闯3.5分餐厅”,并不代表年轻人放弃了时尚、放弃了潮文化,放弃了个性追求,而是另辟蹊径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一方面,是回归商品和服务本身、回归消费需求本身。在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年轻人更愿意缩减炫耀性、符号性的消费,将收入更多分配给休闲娱乐、兴趣爱好,“蹭式消费”就是这种生活方式转型的缩影。
其次,即便是大家在对待花钱的态度上趋于谨慎,但事实上,年轻人的消费追求仍未偏离“悦己”的目标,只不过以往的“悦己”更多通过凸显个性化来实现,而今的“悦己”更多是追求一种内心的平和、简单。而“蹭式消费”在体现性价比的同时,也能够给当下年轻人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情绪价值。
比如,体验过老年大学课程的年轻人纷纷表示,跟老人一起上学,更能够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同时老年人对于年轻人更多是关心与爱护的态度,他们能够理解当今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不吝在言语上对年轻人给出鼓励等。
最后,从更深层次看,这也是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双向奔赴”。
一方面,银发经济因为年轻人的加入充斥着积极、年轻的活力元素,实现不同年龄层段的消费观念融合。另一方面,年轻人通过这些“蹭老消费”不仅找到了“省钱密码”,同时给予了老年市场新的活力。比如,在小红书,不少年轻人试图探索老头衫的日常穿搭技巧,部分颜色甚至被年轻消费者买到断货。
在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下,这不失为一种加强代际交流互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