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218讲 | 李嘉楠:中国的市场经济传统与分工

财富   2024-12-18 20:00   北京  

2024年12月11日上午,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218讲“中国的市场经济传统与分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1会议室举行。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厦门大学李嘉楠副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兰日旭教授担任与谈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担任主持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管汉晖长聘副教授、郝煜长聘副教授和牛津大学历史系代莹老师参加了讲座。


李嘉楠演讲中


李嘉楠分享的是一篇与厦门大学博士生陈文勋合作的文章,他们试图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中国市场整合”这一经济史老话题作出新贡献。其研究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大分流”相关讨论中,中国传统市场表现是一个关键节点,它关系到现代经济增长逻辑中市场的核心地位。如果中国传统市场表现好但近代经济发展差,那么市场效率可能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第二,“斯密型增长”认为前工业化时期的市场效率和分工带来了经济增长。现有对中国传统经济是否是“斯密型增长”的研究只能实证市场整合从而推断分工的存在,但从市场整合到分工的过程是一个有待这篇文章打开的“黑箱”。第三,历史学界对中国传统市场表现的辩论中实证证据较少,常用的粮价数据存在质量问题且粮食市场整合无法体现分工程度。


李嘉楠认为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使用《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记载的物产信息构造地区间物产相似度指标,基于传统商路信息,实证检验了市场发展对区域分工的作用,发现古代市场发展促进区域分工,符合“斯密型增长”,为传统市场效率提供了新的证据;进一步,发现“斯密型增长”可能只是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李嘉楠综述了与本文相关的四篇文献。关于中国传统市场发展的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是政府主导的贡赋体系,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商品贸易下因地制宜的产业经济。关于明清时期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有文献认为明清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也有文献认为不能过分夸大明清市场的发展程度。中国传统市场效率还涉及如何解释中西方“大分流”的问题。最后,文章为主要基于粮价的市场整合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李嘉楠介绍了文章的历史背景及数据。首先是根据《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重建的2000多种物产分布数据,其优点是依托邮局实地调查,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且详细记载了各个县的物产类别、名称、数量、价格、销量和销地,缺点是它记载的是民国的情况,与文章试图探究的明清市场存在距离。为此,他们引用了韩茂莉的“生态幅度”理论,并将本文物产数据与范金民研究得出的明清棉花和茶叶种植分布、《商贾便览》及各省《通志》中的清代府级茶盐数据对比,并以夏布做案例,证明了本文数据反映明清物产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参考 Borowiecki(2022)计算了各县对的物产相似度指标。其次是基于《商贾便览》的商路数据,这与元代《万宝全书》和明代《一统路程图记》记载的商路有继承性。最后是自然禀赋向量,包括气候、降雨、海拔、崎岖程度、主要农作物产量、适宜生产日数、土壤适宜度,并计算了自然禀赋相似度指标。


实证部分,基准回归因变量为县对的物产相似度,自变量包括自然禀赋相似度、通商路的虚拟变量及这两者的交互项,并控制了其他县级变量和两个县的固定效应。交互项的系数反映了自然禀赋相似时通商路对物产相似度的影响,是文章关注的主要系数,估计结果为负,支持了市场发展促进分工的假说。他们进一步做了稳健性检验,包括排除外贸产品、减少物产分类颗粒度、以Jaccard相似度方法计算相似度;为排除外来资本影响,分别剔除上海、通商口岸,以及距离口岸小于100km、距离五口通商小于500km的县;为排除战争对工艺传承的影响,分别剔除太平天国地区、1840年前的战场、水旱灾频繁地区;为排除外溢效应,分别剔除商路的邻居县和二级邻居县、相邻县对、相邻府的县对,还剔除了通过铁路网、驿路网连接的县对;最后,排除了河流经过的地区。


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了更多有趣的证据。首先是在南方地区,交互项再与主要河流经过的虚拟变量交互,系数为负,说明通河流比一般商路更能促进分工。考察不同地理距离的效应,发现短途贸易不显著,400公里以上的长途贸易系数显著。为与施坚雅的“经济巨区”理论对话,他们发现巨区内县对不显著、跨巨区的县对显著,边界县之间不显著、中心县之间显著,因此挑战了施坚雅巨区内市场整合、巨区间市场隔离的观点。他们还发现市场规模(人口增长)与贸易规模(市场整合)能够促进市场交换和分工。


讲座最后,李嘉楠论述了“斯密型增长”和现代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他们发现近代烟、纸、糖、盐的民族资本分布与自然禀赋相似度和通商路的交互项无关,而1932年银行和进口的分布则与之显著正相关。


嘉宾合影


在评议环节,兰日旭教授评价道,该文章介绍了长距离商路促进分工的故事,并随之提出了四项建议:可以找明清的县志和府志补充物产数据;可以不基于施坚雅的分区,而是用本文的发现重新划区;他曾在中欧企业史比较中发现,因为高利润的烟、盐等被国家垄断,商业贸易中积累的资金没投入实体企业,而是流入捐纳、住宅及商路相关的金融业,所以把传统金融作为因变量考虑或许有新发现;在建构物产相似性指标的时候,需要考虑产品替代性问题。


周建波教授总结道,明清走向全国性市场的趋势是存在的,其中商路交通的作用不可忽视,这次讲座很有启发性。讲座过程中,老师们就物产指标计算、明清物产数据、驿路和商路的区别、寻找商路的外生部分、中西方市场与产业发展的区别、区域结论加总到全国的可靠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供稿单位:经济史学系

供稿人:朱乐扬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902京师大学堂商学科 ·1912国立北京大学经济学门 ·1919经济学系 ·1985经济学院。学院以\x26quot;经世济民\x26quot;为己任,百余年历史,大师如林,贡献卓著。北大经院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家决策部门的重要智库、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