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问桫椤”公众号,一个不太正式的学术加油站,专为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你提供“非正式”援助。当你感到迷茫、痛苦,或是被学术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时,我们就是你的“学术救生圈”。我们用研究生们的血泪经验,帮你快速适应研究生生活,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祝你一路顺风,科研路上不翻车!
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关注和转发,你们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1]
不做评价,非本文观点--仅汇总网络部分观点
关注意义和影响
我和一位在Scripps Research从事有机化学博士后研究的朋友讨论过颜宁。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资助项目时比国内更加注重实际成果。他们不会仅仅因为你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或拥有显赫头衔就轻易批准资金。NIH在评审提案时会严格考量一个研究者过去的工作对领域的影响。如果这些工作影响力有限,即便你拥有再多的荣誉和论文,也难以获得资助。因此,一些知名实验室因缺乏资金而关闭并不罕见。目前,NIH已经停止资助结构生物学项目,可能是因为这个领域成本高昂且效率不高,未来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如AlphaFold所取代,这也是颜宁难以获得资助的原因之一。虽然我没有资格评价颜宁的工作,但NIH的评审标准无疑是权威的。
相比之下,国内的科研资助环境有所不同。只要研究者能够发表优秀的论文,通常就不必担心资金问题,而对其研究的实际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关注则相对较少。特别是颜宁得到了深圳市政府这样的财力雄厚的支持者,资金来源自然更加充裕。
专业领域的忽悠
许多学生因施一公和颜宁等人的影响选择了生命科学,却发现专业前景并不如预期。这些学生曾以优异成绩进入该领域,但最终却面临低薪和转行困难。
我在美国学习时,常听到生命科学博士后们在周末聚餐时抱怨施一公和颜宁,他们认为如果颜宁的研究真有价值,那么相关领域的博士生应有更高的平均工资。许多选择这一行的学生来自普通家庭,缺乏职业规划指导,易受理想主义影响。
我庆幸自己未追随热潮,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对施一公和颜宁无太多好感。
赛博种子-谷爱凌
在高考前(2022年),我与学校的老师们讨论志愿填报。化学老师简洁地建议:“别选化学。”生物老师,以其标志性的有力拍肩,也劝我:“你虽有竞赛队的潜力,但别报生物。”化学老师补充说:“施一公和颜宁就像那什么,留下自有其道理。”语文老师则在一旁提醒,有些话题心里明白就好,不必写入作文。我立正回答:“老师,我作文肯定不提谷爱凌!”引得全场笑声。
事后,成绩出来,我与语文老师再次交流,她提到她的同学在批改作文时,发现许多学生都引用了谷爱凌的例子,有人比喻自己如同汨罗江中的鱼,大吃特吃“赛博粽子”。
整个对话中,我们并未深入讨论科研能力。
首发平台: 看到这里,卑微乞求老板的点赞,关注和转发,你们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哔哩哔哩,知乎和墨滴平台同名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