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程 | 是光诗歌教师李湘儿 :教室里的月亮会写诗

文摘   2025-01-17 19:01   云南  


用诗歌实现乡村孩子自由的情感表达 | 第1941 期

是光诗歌教师 | 李湘儿

23岁,来自湖南,2024年加入是光



有个孩子写《缺》:“月亮被我吃了一口,就变成了弯弯的小船”。批阅到这首诗歌时,已经是天黑,诺大的办公室已空无一人。出去走走吧,窗外只有一弯弦月冷冷清清地镶嵌在天空里。我的脚步轻悄悄地挪移,寻找月亮的足迹,却追寻到月光正温婉地凝视着教室里的桌椅——哦,忘记了,我们教室里也有五十五个月亮的足迹。


按理说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应当是圆月,可我们班有孩子却被咬了一口。他实在是看起来与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虽然黑了点,但笑起来却格外引人注目,偶尔说话着急起来像开水一样咕噜咕噜的,我把这些都视为可爱。直到我惊讶地盯着他的残疾证,傻了眼。我这才注意到他走起路来不太平衡的姿势,左脚像是没有安装好的马蹄,耷拉着跟着前一只脚跑。左边身体发育的障碍,让他写作业也显得特别吃力。我生怕我多看了几秒,更怕我的眼睛里多流露出了一丝丝的怜悯。


还好小辰也很争气,学习和生活都游刃有余。他总是大大咧咧,一副开得起任何玩笑的形象,让我逐渐放松了紧张的态度。一次班级排练手语操时,我让孩子们按组来轮流观察,看谁的手在故意偷懒。轮到他们组的时候,一个男生忽然站起来,指着小辰的手发出雷鸣般的笑声:“老师,你看郭小辰咯!”我一时竟没反应过来,以为他在偷懒,看着他耷拉着的手很无奈。几个男生发现后,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小辰刚开始可能也觉得好笑,像往常一样扭捏着,露出了尴尬的笑容,笑着笑着可能又想起了什么,扬起来的嘴角瞬间扭动着,颤动着,他再也忍不住了,哇地一声趴在座位上痛哭。大家这才发现做了一件多么过分的事情。哪怕事后大家道歉哄他开心,也没用。他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想做点什么打破这道壁垒,那时候正好在带他们写诗,孩子们感觉很新鲜,饶有兴致,三三两两的,一下课就来,跑得勤的,一天三四首不在话下。男生里就属小辰最积极,他写的诗也很有灵气,常常是挂在我嘴边的赞赏对象。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好像更活跃更开朗了。其中有一首诗让我难以释怀,他写《春天》——“一缕春风/满载着温暖的阳光/顽皮的蝴蝶/被满世界垂爱着。”我笑着问他这蝴蝶是你自己吗?他懵了一下,羞涩地点了点头。等我想细问时,他已经跑得不见踪影。我盯着诗看了很久,我在想那件难过的事并不会凭空消失,那会是什么治愈了他,让他想起来在那些日子里,他确实是大家垂爱的一只蝴蝶。或许是放学路队他单脚撑地系鞋带,我跑过去扶他的每一次;或许是同学同他正常地嬉闹玩耍,又默契停下来等他的每一次……其中在校唯一的变化只有诗歌,在诗歌里,他发现了生活的另一面镜子,找到了自己的春天。




不仅是小辰和其他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镜子,我也找到了每天上班的趣味镜子。我从他们那儿听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火烧云是太阳一不小心烧了天空留下的残局;雷声并不是故意打的这么响,原来它只是好心提醒人们要收衣服了;天空就是因为太贪吃,把白色衣服都撑破了,才露出了他圆滚滚的蓝肚皮……就这样,聊完了再看,哪怕头顶飘着同一片云,也是不一样的故事。在他们的诗歌作品面前,我神似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问一答,他们倒挺像一名智者,不急不慢,神神秘秘地,像是要揭晓谜底一样,一呼一应。偶尔也会有被我问倒的尴尬时刻,腼腆地侧过脸向同伴笑着,改完了又乐呵呵地跑过来,迫不及待地要给我看。


每首诗的诞生背后是小小世界的趣味对话,是情感与智慧的反复追问与酝酿,是孩子们在向内挖掘自己的内心,向外舒展自己的枝丫。因为写诗,整个班都洋溢着从所未有的生机,我隐约感到情感河流在我们之间奔腾着。




最让我惊喜的是班上常年倒数第一的小女孩子胭,一双丹凤眼,眼睛略显呆滞,一条发黄的绒毛发丝时常挡在眼睛前,但她每天都似乎有忙不完的大事,手里总有东西在捣鼓。五年级的孩子,她的学习却只有一年级的认知水平,日常的课程对她来说困难到了一定程度,写的字都是照着画出来的。当她发现同学们都在写诗歌,她也写。每天一首,用最好看的字誊写在诗歌本上。内容最开始当然没眼看,因为很多字不会写,我读起来很吃力。但她真的很执着,哪怕因为一个错字要反反复复地改,也从来没有放弃。我在班上夸了她惊人的毅力后,她似乎更加热爱写诗了。终于,她也有了一首成名诗《土》——“下雨了/雨落在土里/种子发芽了/那雨落在我的嘴巴里/会不会长出新芽吖”。当她把这首诗写在画布上,兴奋地展示给我看时,旁边的老师也被吸引了过来,一声高过一声,都是惊叹和赞美声。她自然知道这是在夸她,把作品举得高高的,胸膛更挺了,笑得更灿烂了。这种笑容,我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在她脸上看到这种笑容时,却是很陌生。



诗歌展那天,我和孩子们一样激动又期待着,没有任何比他们自己更加清楚,我们期末复习阶段准备这一次班级诗歌展的不易。六月份的教室里宛若蒸笼,我们的教室里,几个男孩子蹲在一旁,在搭建摆作品的木架,拧螺丝拧得满头大汗;不同的小组选了不同的区域,趴在地上构思着作品,站着围观的,出主意的,场面比这天还热乎。邀请函的名单和绘制,前言内容拟定,现场管理与维持秩序……都是他们自己在设计。诗歌展现场,人出乎意料地多,前来参与活动的人甚至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班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零散站在不同地方,有的远远观望着自己的作品,不知所措在他们的身上蔓延开来,好像绳子上挂的不是一块诗歌画布,而是他们自己。



这时我的镜头发现了子胭这孩子,她站在路边的柱子旁边,就这么看着人来人往。隔了一会,她发现了我,腼腆地抱着柱子笑着,立马用一只手地朝我比了个耶。我们站在路边,隔了有百米的距离,我们没有说话,却又好像说了很多话。这是在诗歌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默契,我们都懂此时彼此的心情。我想起了她前天哭着来找我,跟我哭着说为什么她明明那么努力了,考试还只有二十几分,要知道她以前从来不关心自己有几位数的成绩。我知道,哭也好笑也好,都在证实着一件事——“自信”跟她的小诗一样,生了根,发了芽。


哦,对了,开头那首诗我还没有读完。“月亮被我吃了一口/就变成了弯弯的小船”“人被我吃了一口/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谁还不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月亮呢,谁又不是从“弯弯的小船”成长 “明亮的太阳”呢?教室里,我和孩子们没看到的足迹,诗歌帮我们找到了。




关于课程申请


“是光”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的诗歌课程可在2025年2月14日之前进行申请,本次课程申请只服务于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待有更多乡村老师加入我们,从此刻开始,带领孩子探索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的全称为昆明市呈贡区是光四季诗歌青少年服务中心,于2018年7月3日注册,是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从2016年10月开始服务于乡村儿童,通过为三至八年级当地教师提供系统诗歌课程,让偏远地区学生获得平等的诗歌教育和自由的情感表达。


截至2024年9月,“是光”已经服务包含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偏远地区中小学2740余所,195000余名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堂诗歌课。我们坚信,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


“是光四季诗歌课”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分设“春光课”“夏影课”“秋日课”和“冬阳课”四期,每期课程共三个课时并配套以每日5-10分钟的晨读课程,营造专业、自由的诗歌学习环境。


每个课时都配备了详细的教案、课件、晨读音频、诗歌读本,均免费提供给申请通过的教师使用。我们的课程为三至八年级进阶式课程,可配合不同年级阶段使用。


1、申请主体:正在教授三年级至八年级一线乡村教师(科目不限,必须有至少一年的教学经验)。

2、学校要求:公立乡村中小学,并且有投影设备。


1、本项目须申请教师本人完整授课,此课程项目非双师课堂。“是光”会为老师提供教学资料、培训课程及其他必要的材料。“是光”不会派遣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为学生进行线上或者线下授课。


2、申请教师只可为自己申请,不可替别人申请。乡村校长或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如需为本校或其他学校申请,需组织本校或其他学校开课教师了解申请相关信息【请观看项目宣讲会直播回放】,并由开课教师本人填写申请表


3、通过课程申请后需签署课程使用协议,此协议需要校长签署,建议申请教师先与本校校长沟通,取得同意后再申请课程。


4、本次申请服务的时间为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通过申请的教师需要在本学期内完成6节诗歌课以及对应的课程反馈。若未完成,则无法获得后续的课程资源。




请观看项目宣讲会直播回放,并添加“是光小助手”微信(二维码在文末)询问相关事宜。


扫描上方二维码,填写申请表


请申请教师本人如实填写,不要抄袭网络上的答案,不要使用AI回答问题。
本次申请起止时间:2025年1月6日起至2月14日晚24点



我们将以申请者在表单中填写的内容为主要参考依据,判断申请者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本次申请实行有限名额筛选录取,我们希望从中可以挑选出更有责任心、更有教学想法和热情的教师和学校。如有必要,我们会打电话(请注意接听来自云南大理的电话)向申请者了解详细信息。


申请结果将会在2月19日及之前分批次以邮件和短信的形式通知给各位申请者。


如有任何疑问,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文案 照片|李湘儿

编辑|馨文

海报|果仁
校对|小鑫“光”

审核|田田

Read More

[加入我们]《关于是光 | 你想知道的问题和答案

[时光故事]《从云南大山到纽约时代广场,一首小诗背后的力量


关于我们

昆明市呈贡区是光四季诗歌青少年服务中心(简称“是光诗歌”)是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从2016年10月开始,“是光”通过为当地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包和培训,解决乡村孩子缺乏心灵关注和情感表达渠道的问题。截至2024年9月,“是光”已经服务中小学2740余所,195000余名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节诗歌课。点击这里,进一步了解“是光”


支持我们


↓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带领孩子探索不一样的世界

是光诗歌
用诗歌发现大山孩子手里的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