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背景
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植根十余年的创新实践,不断优化全国推介、公益创投和评选展示相结合的社会化赛事运营理念与模式,以基层基础民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对象、精神障碍患者、临时遇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遴选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优质公益慈善项目,建设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库,搭建开放、多元、务实的公益慈善项目创投赋能实践平台,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
大赛主题
众智向善汇鹏城 凝心聚力惠民生
申报方式与时间
以下两种申报方式均可:
1.通过唯一官方网站(szdasai.cn)报名参赛:进入官网——点击“报名参赛”——填写信息,并完成相关资料的上传——点击“提交”
2.扫描以下报名二维码——填写信息,并完成相关资料的上传——点击“提交”
申报时间:2024年12月27日9:00至2025年1月22日17:00
申报文件(《项目申报书》和《承诺书》)
模板下载二维码:
参赛主体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登记注册1年以上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媒体等。
2.参赛项目要求已落地深圳或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或者项目已在其他地方实践并具有成熟经验,且可以在大赛赛程内落地深圳或深圳对口帮扶地区。
3.参赛单位应实际运营,有固定办公场地,并在项目申报前3年,不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况。
4.参赛单位负责人及参赛代表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
5.不存在被有关部门禁止参与政府活动的情况。
赛程安排
时间规划 | 事项 |
2024年12月-2025年1月 | 征集期:启动申报。 |
2025年2月 | 入围评审:选出30强项目。 |
2025年2-3月 | 晋级选拔:选出15强项目。 |
2025年3月-12月 | 赋能期:成长赋能,培训并辅导项目制定成长目标,落实赋能措施。通过实施“项目成效监测计划”“资源联动整合计划”和“品牌影响力发展计划”,从监测项目的成效,到整合资源以促进项目的发展,最后提升项目的品牌影响力,促进项目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推动优质项目,纳入深圳慈善项目库,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持续服务深圳民生。 |
2025年7月-8月 | 特训营:对晋级的项目方进行针对性、个性化辅导,全面提升项目落地可行性和项目实施效益。 |
2025年8月-9月 | 决赛路演暨成果展示:大赛项目进行最终的成果展示。根据成长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评委评审,最终确定15强项目的排名次序,并给予对应的荣誉和资助金。 选出5大品牌标杆项目,给予更多的传播资源支持,树立标杆典范。 |
注:以上日程安排供参考,若有变动,请以实际通知为准。
获资助权益
成果激励
为15个经评审产生的优质公益项目提供资助金,总计63 万元,具体设置如下:
五星优质项目3名,资助金8万元/个;
四星优质项目5名,资助金5万元/个;
三星优质项目7名,资助金2万元/个。
入围项目支持及激励
为整合社会资源排名前10的项目提供激励金,总计50万元,具体设置如下:
五星优质项目:3名,激励金8万元/个;
四星优质项目:4名,激励金5万元/个;
三星优质项目:3名,激励金2万元/个。
公益创投赋能体系
本次大赛获资助项目可获得以下公益创投赋能体系的全方位支持,以促进项目的健康发展与影响力提升:
1、项目成效监测计划
(1)建立全面的项目成效监测指标体系,并得到一对一的优化辅导,确保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偏差,不断提升项目策略的有效性。
(2)可获得专家顾问团的个性化指导,针对项目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定需求,协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增强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
2、资源联动整合计划
(1)得到资源整合的培训和支持,包括一对一辅导项目上线腾讯公益、字节跳动公益、支付宝公益等公开募捐平台,以及搭建“拾点公益联合募捐计划”专题页面进行推广等,以提升项目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的筹资效率。
(2)有机会链接高净值人群的捐赠,拓宽筹款渠道,丰富资源网络。
(3)协助项目建立月度捐赠机制,促进长期稳定发展。
3、影响力提升计划
(1)获得品牌建设和传播策略的培训,通过社会化传播,为优质项目提供额外的宣传资源,如媒体报道和项目推广路演机会。
(2)获得线上线下、新媒体等多渠道的宣传报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扩散。
(3)若项目被票选为五大品牌标杆项目之一,将作为行业典范,激励其他公益项目的发展,推动项目品牌化、专业化的进程。
(4)优质项目将被纳入“深圳慈善项目库”,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政策优惠、专业指导等。
参赛流程
项目申报
1.申报范围
(1)“老小弱困”等群体关爱项目。针对深圳本地区及对口帮扶地区的“老小”“弱困”等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以及未成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等服务需求,提供有效服务,实现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目标。
(2)社区慈善服务创新项目。致力于创新深圳社区慈善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以构建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
(3)粤港澳大湾区民生改善项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民生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2.申报须知
(1)倡导项目申报者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使用创新思维(注重业务模式、技术工具、行动策略、跨界合作等维度的创新)整合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形成可持续的项目发展模式;
(2)项目应根据申报表完成一个年度以上的项目实施计划;
(3)申报主体须在2025年1月22日17:00前完成申报。
评审流程
日程安排供参考,若有变动,请以实际通知为准
1.入围评审
时间:2025年2月
重点考察各申报项目和“创新兼具成效,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公益项目”标准的契合度,最终评审出30个入围项目;由评审小组对入围项目进行尽责调查。
2.晋级选拔
时间:2025年2月-3月
评审小组结合评审项目背景调查材料,面向各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晋级选拔,最终评审出15个项目进入赋能期。
3.赋能期(含资源联动整合计划)
时间:2025年3月-12月
通过“项目成效监测计划”“资源联动整合计划”和“品牌影响力发展计划”,依次实现项目成效的监测、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进而推动项目的品牌化与专业化进程。
4.特训营
时间:2025年7月-8月
开展集中特训,对晋级的项目方进行针对性、个性化辅导,全面提升项目落地可行性和项目实施效益。
5.决赛路演暨成果展示
时间:2025年8月-9月
项目进行最终的决赛路演和成果展示。评审团将根据项目的成长目标达成情况、项目的创新性、有效性和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审,确定15强项目的排名次序,并颁发荣誉证书,明确相应的资助金金额。
评审依据
大赛以社会创新行动的有效性为主要评审导向,重点支持以创新项目形式助力深圳民生、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公益项目,依据深圳地方标准《公益创投运行指南》(DB4403/T 299—2022)制定评审机制(详见附件《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评审机制》),拟定评审维度如下:
1.需求真实。项目创新应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具有普惠性、兜底性或基础性等特征。通过科学调研或可靠数据支持,针对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符合大赛关注的领域,针对明确的受益群体或解决特定社会问题。
2.成效明确。项目创新应具有明确的社会使命,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而且能够产生可验证的社会改变和可评估的量化成果,并具有明确的成效评估机制,保障项目能产生具体的社会效益。
3.高效运作。项目要以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在明确的执行计划、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管理和风险防控等基础运营方面,应凸显相对于传统项目的比较优势,通过采用新技术、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进行项目模式创新,增强其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从而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并体现项目的兜底性功能。
4.创新责任。项目创新应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采取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兼顾系统性视角。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预防对相关方的损害、维护社会生态平衡、避免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并防止出现法律、道德、伦理、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风险,确保项目创新的社会责任与普惠性。
5.持续发展。项目创新应立足于机构的规范运作,同时确保运营模式的持续性和资源的稳定供给,具备明确的实施步骤和长远规划,持续关注社会问题,并与受益群体及合作伙伴建立稳定持久的联系,构建支持项目长期发展的资源体系。
违规投诉处理及其他
(一)所有参赛项目均需承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关于社会组织、慈善领域的相关政策要求,并保证不与非法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活动。
(二)若参赛者向大赛提供虚假资料或采取不正当手段参与大赛,一经查实,将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并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三)大赛期间,若申报者存在其他行业违规并受到处罚,或者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报道,或大赛承办单位收到其他投诉并经核实属实的,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四)已经进入决赛项目,若未能按时参加社创种子特训营和决赛路演暨成果展示会的项目,将被视为自动放弃参赛及培训资格,空出的名额将按照晋级赛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递补。
(五)参赛者需承诺同年度内参赛项目不得重复享受深圳市同类型财政资助金。
(六)大赛承办单位将为获资助项目提供在深圳实施的便利条件及相关公益创业孵化支持,获资助项目需按照深圳市福彩公益金资助款的使用要求签订相关协议。
(七)大赛承办单位负责处理大赛期间收到的投诉信息,投诉和建议应以书面形式提交至大赛承办单位。
(八)所有参赛单位无需缴纳任何费用,若遇到要求参赛缴纳费用或提供相关收费服务的电话、邮件等,请勿轻信。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深圳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
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
资金支持
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
联系方式
官 网:szdasai.cn
电 话:0755-25590786
微信公众号: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
微信/企业微信扫码咨询大赛小助手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之即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