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是一种基于离子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m/z)进行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将样品分子转化为离子,并利用电磁场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实现对物质组成的鉴定和量化。简单来说,质谱就像一个“质检员”,可以精确地“称量”物质中的各种成分,并根据它们的“体重”来识别它们。
质谱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从生物医学(如蛋白质鉴定、药物分析)、环境科学(如污染物检测)、食品安全(如食品添加剂检测)到材料科学等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图片来源:https://www.medikal.org/zh-CN/cesitli-medikal-ekipmanlar/kutle-spektrometrisi/)
质谱技术的发展历史
质谱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J. J. Thomson在研究气体放电现象时,观察到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并提出了质谱的概念。20世纪初, Thomson发明了第一台质谱仪,利用电场和磁场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离。
(图片来源:https://www.rigb.org/explore-science/explore/blog/subatomic-science-jj-thomsons-discovery-electron)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质谱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同位素分析发展到如今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软电离技术(如ESI、MALDI)的出现和高分辨质谱仪的研制,质谱技术在分析大分子、复杂混合物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
质谱技术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 电离: 将样品中的物质转化为带电的离子。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电子轰击、电喷雾、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等。
● 加速和分离: 产生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并根据其质荷比的不同在磁场或电场中分离。质荷比大的离子运动轨迹较小,质荷比小的离子运动轨迹较大。
● 检测: 分离后的离子被检测器检测,并生成质谱图。质谱图上的峰代表不同的离子,峰的高度表示离子的丰度。
(图片来源:https://www.agilent.com/cs/library/slidepresentation/public/5991-5857_Agilent_MS_Theory_CHCN.pdf)
质谱仪的分类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的不同,质谱仪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及适用范围。
1. 有机质谱仪
●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GC)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MS)的高灵敏度及结构鉴定能力。GC-MS特别适用于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如空气、水体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添加剂检测)、药物分析(药物代谢产物、杂质分析)等领域。
● 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将液相色谱(LC)的分离能力与质谱(MS)的鉴定能力相结合。LC-MS适用于分析非挥发性、热不稳定性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药物、代谢产物等。在生物学、医学、药物研发、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 MALDI-TO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利用激光将基质中的样品分子离子化,并测量离子在真空中的飞行时间来测定其质荷比。MALDI-TOF特别适用于大分子(如蛋白质、多肽)的质量测定和分子量分布分析。
● FT-MS(傅里叶变换质谱):FT-MS通过利用傅里叶变换技术将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质谱图。它能够提供关于分子结构、同位素分布等详细信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质量精度。常用于复杂混合物的分析,如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研究等。
2. 无机质谱仪
● 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将样品引入高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中,使样品原子化、电离,并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ICP-MS具有高灵敏度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如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微量元素)、地质学(岩石、矿物分析)、材料科学(合金、陶瓷分析)等领域。
● SIMS(二次离子质谱):SIMS用高能离子轰击样品表面,使样品表面溅射出二次离子。这些二次离子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以测定样品表面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SIMS可用于固体表面微区元素和同位素的分析,揭示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信息,在材料科学、半导体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小结
质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拓展,质谱技术将为人类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手把手教学|做完蛋白质谱后的KEGG、GO分析
手把手教学|Pull-down实验
手把手教学|使用ImageJ处理WB条带和后续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