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处书香浓,10月24日,爱德校区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由教科室主任邱惠芳老师主持,全体“爱读社”成员参与了此次活动。
各位青年教师带来了近期阅读的书籍《静悄悄的革命》,围绕以下四点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畅谈读书的感悟与收获。
“主体性”神话: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其实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学生的学习无法脱离与教师互动,与其他学生的想法碰撞。在倾听同学发言或者看到优秀作业时,其实可以取长补短、发散思维,和教师的互动也是一个巩固基础的过程,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可以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教材的内容肯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而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律性。
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声音再大一点”“再清楚一点”,教室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否定了那些踌躇不定的同学、没有把握发言的那些学生的价值,这些学生都会被贴上“理解迟缓”“发言不积极”的标签。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尊重这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
相互学习的教室必定是相互尊重差异的教室。“蒲公英式的学习”——教师尊重学生的发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的素材,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也和学生及家长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真正的倾听就像和学生练习棒球投掷一样,教师借助学生投过来的好球或坏球,给予学生不同的反馈,学生才会激发兴趣,奋力投出更好的球。但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无法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教师应当专心地直面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发言,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
阅读是一种遇见,
阅读是一种成长,
阅读是一种生活,
捧一卷经典,浸一身清香。
阅读,遇见更美的自己。
END
文稿|徐晓文
美编|冯 宇
审核|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