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大汉王朝被低估的一位文武全才

文摘   2024-11-02 22:53   山东  

公元前130年,韩安国却因为自作孽被抓入牢中,当时看管他的狱卒田甲对韩安国百般刁难、多方凌辱,韩安国忍无可忍道:"你就不怕死灰复燃吗?"

田甲却不以为然,哈哈大笑道:"如果死灰复燃了,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谁知没过多久,梁国内史之位空缺,汉景帝向来深知韩安国的才能,就立即派了使者前来,不仅让韩安国官复原职,而且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

那时候封国的主要官员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梁王刘武也不敢违抗命令,只能乖乖把韩安国释放出狱。

"内史"并不是一个编纂史料的官职,而是西汉专门设置治理京师的官职,相当于京兆尹,是个权非常大官职。

狱史田甲一度以为韩安国在牢中死定了,再无翻身的可能。

原本只是想体验一下羞辱大臣是什么滋味,没想到惹火上身,死灰真的复燃了,而且官越做越大。

这下可把田甲吓坏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居然当场尿裤子了,他知道要想活命,只能逃亡。于是,田甲丢下家中老小,收拾行李连夜弃官逃跑了。

人做事不能太绝、太小人,韩安国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捕田甲。可当派人到监狱的时候,发现他早就跑路了。

于是,韩安国便在全国张贴海捕文书,并且宣扬:"田甲胆敢弃职潜逃,如果他不自首,我就诛灭他全族!"

田甲听到消息后彻底懵了,他深知不管他逃到哪里都没有用,这样躲躲藏藏下去不仅自己小命不保,就连一家老小也会被牵连。


于是,田甲就硬着头皮来到了衙门自首。当他被抓到韩安国面前时,吓得冒了一身的冷汗,浑身颤抖。一想到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只觉自己这下必死无疑了。

只见韩安国笑着说道:"我如今死灰复燃了,你不是说要浇灭我吗我准备好了,来吧。"

田甲顿时被吓得哇哇大哭了起来,趴在地上头也不敢抬,磕头如捣蒜,战战兢兢地答道:"回大人,小人不敢!小人别无他求,只求大人放过我的家人,我愿以死谢罪!"

韩安国见田甲真的怕了,只是捋了捋胡子哈哈大笑道:

"罢了,罢了,我只是和你开个玩笑,我堂堂一个内史,怎么会和你一般见识呢?只是想让你长长记性,再别做这种小人之事了。"

不仅如此,韩安国还给了田甲一些盘缠,就放他回家了。

田甲趴在地上久久不起身,没想到韩大人对他如此宽容,实在是羞愧不已。韩安国的大度与宽容,从此被世人称赞。

韩安国可是西汉的一位大人物,早年曾学习过《韩非子》,最是能言善辩,因此得到了梁王刘武的赏识,成为了中大夫。

众所周知,窦太后偏爱小儿子,导致汉景帝忧心忡忡。

直到韩安国出使长安时,窦太后在他面前疯狂飙戏说梁王刘武的不是。

韩安国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通过馆陶公主,讲述了刘武的苦衷,汉景帝和刘武兄弟两的隔阂也解开了,窦太后只觉韩安国是个人才,

虽然后来韩安国不幸入狱,但后来还是成功官复原职,受到了皇帝和皇太后的赏识。不过,汉武帝刘彻登基后,韩安国又因经济上不检点再度被贬职。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正当韩安国赋闲在家时,武安侯田蚡出任朝廷太尉。

韩安国只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便私下贿赂了田蚡五百金,田蚡在窦太后和汉武帝面前力荐韩安国。

汉武帝素闻韩安国才华横溢,窦太后也感恩韩安国,所以韩安国顺势得以入朝为官。

随后,田蚡出任丞相,韩安国更是水涨船高,被封为了御史大夫,在朝中已经是位高权重。

当时汉武帝继位之初,匈奴和汉朝打得不可开交,但有些不敌,便主动前来请求和亲。

汉武帝只能召文武百官讨论,外交官王恢和匈奴打了多年交道,深知匈奴反复无常的本性,建议置之不理。

然而,韩安国却据理力争,执意与匈奴和亲,当时大多数大臣也站在韩安国这边。

于是,汉武帝最终接受了韩安国的建议,批准匈奴和亲的请求,汉朝和匈奴地区换来了短暂的和平。

后来,田蚡和灌夫不和,闹得不可开交,田蚡一气之下将灌夫逮捕入狱,判为死刑,窦婴自然是要营救灌夫,两人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对此,韩安国本着自保的原则,两边讨好,最后得以保全。

直到四年后,田蚡去世,韩安国代理丞相一职。

但他时运不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他唾手可得的丞相之位变成了煮熟的鸭子。韩安国只能回家养伤,汉武帝一看立马任命别人当了丞相。

等韩安国养好伤回朝后,他的仕途开始走背汉武帝先是把他从副丞相之位降到了中尉。不到一年,又把韩安国降为了皇宫宫门最高守卫官卫尉。

卫青率兵攻打匈奴时,韩安国便以"材官将军"的身份驻守。

而韩安国却误判形势,错以为匈奴不会卷土重来。可没过多久,匈奴大举入侵。

韩安国只能硬着头皮带着七百多个士兵拼死抵抗,不胜回营。匈奴趁机大捞一把,扬长而去。

汉武帝得知后,特意派人前去训斥韩安国,将他派往最前线驻防。

韩安国的官越做越小,离朝廷越来越远。本就不擅长打仗,汉武帝却偏偏派他去打仗,打了不少败仗。

不仅如此,汉武帝对他愈加疏远,韩安国内心深处郁闷极了。没过多久,抑郁成疾的韩安国吐血而亡,令人唏嘘不已。

艺述史
艺术的方式叙述历史,与您分享更多国学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