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为何不姓“和”?和珅跌倒后,后代下场如何?

文摘   2024-10-30 22:13   山东  

公元1799年,和珅独子丰绅殷德因为十公主的哥哥嘉庆皇帝处死了自己的父亲,便迁怒与自己的妻子十公主,整天花天酒地,甚至在国丧期间就与小妾生了个女儿。

自此,夫妻反目成仇,十公主更是心如死灰,守活寡至死。

和珅的儿子不叫和某,而是叫丰绅殷德,但和珅的弟弟却叫何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和珅并不姓和,和珅只是他的名字,他真正的姓氏是钮祜禄氏,他的姓名全称是钮祜禄·和珅。

当时的满清,除了皇室爱新觉罗氏,还有八大姓氏,即佟佳氏,瓜儿佳氏,马佳氏,索綽落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以及钮祜禄氏。

而和珅和弟弟和琳就是钮祜禄氏都代表人物,就连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也是出自钮祜禄氏。

和珅的父亲名钮祜禄·常保,满洲正红旗,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来晋升为了一等云骑尉。当然,和珅的本名也不叫和珅,而是叫善宝。


和珅19岁时就世袭三等轻车都尉进入了仕途,三年后入宫当了御前侍卫,正蓝旗副都统。那么,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名字为什么和和珅相去十万八千里呢?

其实,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并不是和珅所取,而是乾隆皇帝亲自赐的。

当时,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十公主出生,仅半个月后,和珅的老婆也给他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结果第二年,和珅就被任命为了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这个儿子着实旺父啊。

而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和珅为儿子取名,直到和珅的儿子五岁那年,乾隆皇帝亲自赐名为"丰绅殷德",满语的大意是"福禄兴旺"。

而丰绅殷德只是他的名字,丰绅殷德姓名的全称是钮祜禄·丰绅殷德。

这还不算完,乾隆皇帝又指定丰绅殷德做十公主的额驸,赏赐了红绒结顶,双眼孔雀羽,身穿金线大褂。丰绅殷德小小年纪,可谓是一步登天。

而这位十公主,可是乾隆皇帝的掌上明珠。十公主出生之时乾隆皇帝已经60多岁了,自然是宠爱无比。

因此,在十公主13岁时,乾隆皇帝就破格册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让其享受与皇后嫡女一样的待遇。

于是,固伦和孝公主15岁那年,乾隆皇帝便为其和丰绅殷德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的丰绅殷德人生就像开挂了一般,不但获得"紫禁城骑马"的崇高荣誉,授兼散佚大臣行走职,甚至还准许在御前行走。

接下来的每一年,乾隆皇帝都会爱屋及乌,提拔丰绅殷德。

先乾隆五十六年,丰绅殷德奉命管理内务府御茶膳房、造办处事务,五十八年调为了奉宸苑卿,五十九年,晋升正黄旗护军统领,六十年兼内务府大臣。

要知道和珅二十岁的时候还没入宫当侍卫呢,丰绅殷德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散佚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兼正黄旗护军统领了。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固伦和孝公主有多疼爱。

直到嘉庆四年,这一切才发生了变化。太上皇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超级处死和珅并抄家。

丰绅殷德因为尚公主,所以逃脱了连坐,但嘉庆皇帝还是干净利落地将妹夫丰绅殷德削职革爵,留任散佚大臣,不用当差就可以领俸禄。

有清一朝,也只有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丰绅殷德过着领伯爵俸禄但不用当差的待遇,着实是羡煞旁人

只可惜,一个月后,嘉庆皇帝看丰绅殷德日子过得太滋润,索性连散佚大臣一职也给撤了。

几年后,风声一过,碍于固伦和孝公主的情面,嘉庆皇帝渐渐不再排挤丰绅殷德。

再加上丰绅殷德为人处世也算是靠谱,因此丰绅殷德的身份地位逐渐得到回升。

不但恢被复了丰绅殷德的伯爵头衔,还官复头等侍卫,补放副都统,仍兼护军统领,监督崇文门税务。

丰绅殷德凭借着与固伦和孝公主的夫妻情深才保住了性命和荣华富贵,不过,对于丰绅殷来说,嘉庆皇帝杀了自己的父亲,所以一时间性格大变。

因为这件事情,夫妻俩的关系逐渐僵化,两人之间的感情彻底决裂。

自此,丰绅殷德便开始冷落公主,经常跑去疼爱妾室。

面对丈夫的报复,固伦和孝公主虽伤心难过,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尽心尽力为丈夫延续香火,出面姜丰绅殷德的堂侄过继给了丰绅殷德为嗣。

后来,有大臣举报丰绅殷德国丧期间和妾室生下了女儿,嘉庆皇帝得知后勃然大怒。

趁机将一直看不顺眼的丰绅殷德发配到了遥远的蒙古境内的乌里雅苏当差,从此夫妻分隔两地,更是苦不堪言。

可被发配边疆的丰绅殷德,依旧整天花天酒地。再加上生活环境恶劣,长此以往,因为毫无节制地挥霍,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重病。

当固伦和孝公主得知丈夫身体不佳时,急忙跑去向哥哥嘉庆皇帝求情,嘉庆皇帝出于对妹妹的疼爱,便将丰绅殷德调回了京城。

只可惜此时丰绅殷德的身体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不到一个月就病逝了。

丰绅殷德去世后,固伦和孝公主亲自抚养丰绅殷德和小妾生下的两个女儿,视如己出。

就连原本风雨飘摇地丰绅殷德家族,在固伦和孝公主的悉心打理下,数年后也逐渐安稳了下来。

固伦和孝公主虽然衣食无忧,但感情上却是寂寞凄凉。

道光三年,固伦和孝公主病逝,享年49岁。道光皇帝甚至亲临墓前为其祭奠,恩赐了姑姑人生最后一次荣耀!

艺述史
艺术的方式叙述历史,与您分享更多国学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