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7年,徐皇后驾崩,明成祖朱棣便盯上了自己的小姨子。于是,他把自己的岳母请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可岳母却说:"贱妾的女儿配不上皇上!"
朱棣瞬间颜面扫地,本想强行硬娶,小姨子却出家为尼,彻底断了他的念想。
徐皇后是明成祖朱棣的发妻,明朝头号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
徐皇后从小天资聪慧,贤良淑德,才貌俱佳,最是喜爱读书,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一度被时人称为"女诸生"。
朱元璋对徐皇后的大名也有所了解,便直截了当的给她的父亲徐达说道:
"郑与你本就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合得来的,一般都结成了儿女亲家,朕想把你的好女儿许配给我的四儿子朱棣"。
徐达听闻,自然是乐呵呵地答应了。
于是,徐皇后在15岁那年,就风风光光嫁给了17岁的皇四子朱棣,被朱元璋册封为了燕王妃,成为了朱棣的原配夫人。
徐皇后生性孝顺温顺,不仅与朱棣琴瑟和鸣、相敬如宾,而且对明太祖和马皇后照顾地十分周到,所以颇得公婆的欢心。
直到五年后,朱棣被封为了藩王,徐皇后又跟随丈夫一同移居到了封地北平。
等到马皇后薨逝后,徐皇后又在北方为她守孝三年,饮食严格遵照礼制,每天只吃一些素食淡饭,足以见得其孝心可加。
而朱元璋驾崩后,皇长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改年号为建文。朱允炆即位之初,大力推行"削藩"政策,由此激起了燕王朱棣举兵造反,"靖难之役"就此爆发。
起初朱棣率领大军远袭大宁,所以防守北平的重担就交给了世子朱高炽负责。谁承想朝廷趁机派出了李景隆率十万大军进攻朱棣的老巢北平。
然而朱高炽太过年轻并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一时间慌乱不已。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将门虎女徐皇后便勇敢地站了出来,积极帮助儿子部署守城事宜。
李景隆的十万大军进攻十分猛烈,可城中加上老弱病残还不足一万人,城池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
而徐皇后却临危不乱,只是细心做好一切安排部署后,亲自上前线作战。
并且将铠甲兵器分发给了将士以及老百姓的妻子儿女,声情并茂地动员他们登城一起抗拒门外的大军。
当时,正值十二月底,徐皇后灵机一动,夜半三更便下令众人向城墙到城墙下泼上了水。
由于天气寒冷,水很快就结成了冰块,导致李景隆的大军压根无法攻城。
就这样,徐皇后率领老百姓一直等到了朱棣回师救援北平。朱棣对徐皇后的表现,既钦佩又感激。
公元1402年,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是明成祖,而已经40岁的徐皇后也被封为了皇后。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鉴于前朝后妃干政的历史教训,明确规定皇后后妃不得干预朝政,但徐皇后还是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
她在关心丈夫日常生活起居的同时,经常引导朱棣,对朱棣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朱棣即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朝中有不少大臣对他颇有微词,朱棣一心想要除掉这些反对自己的大臣,还是徐皇后冒死提醒,朱棣这才做罢了。
与此同时,徐皇后经常劝说明成祖应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朱棣全都采纳了。
不仅如此,经过朱棣同意,徐皇后在柔仪殿召见了内阁大臣解缙、杨荣、胡广等人的妻子。
徐皇后对他们表示了亲切的慰问,赐了不少礼物,要求他们好好服侍工作繁忙的丈夫,内阁大臣和妻子们十分感谢明成祖以及徐皇后的恩典。
自此,以后朝廷内外办事效率明显有所提高,不得不说有徐皇后的功劳。
作为名门之后,徐皇后深知娇养外戚的危害性。因此等到明成祖准备追封皇后的弟弟徐增寿时,徐皇后却极力表示反对。
只是这一次明成祖并没有听从徐皇后的多次劝阻,依旧追封徐增寿为了定国公,并且容许他的子孙世袭罔替。
而徐皇后得知后十分无可奈何,并且一直没有向明成祖表示感谢。
朱棣的9个孩子,有7个都是徐皇后所生。
徐皇后深知二儿子朱高煦、三儿子朱高燧品行不端,为了防止他们将来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劝说明成祖找了几位正直的大臣来教导他们,防止二人走上歪路。
不仅如此,徐皇后不但以身作则,而且及时约束后宫嫔妃以及皇室女眷、朝廷命妇的言行举止,并且亲自摘录《女诫》,供天下妇女学习,以此来劝导天下士民。
徐皇后的种种所作所为,堪称一代贤后。
徐皇后整整陪伴了朱棣31年后,终于因病去世,享年46岁。徐皇后临终前仍然忧心国事,有气无力地劝说明成祖要爱惜百姓、招贤纳才,尤其是不要娇养外戚。
徐皇后薨逝后,明成祖悲伤至极,不但在灵谷、天禧二寺为她举办了大斋,命群臣前去祭祀,并且下诏其谥号为"仁孝文皇后"。
朱棣对于徐皇后之死打击极深,让他久久难以平复悲痛之情。
因此,徐皇后薨逝后并没有即刻下葬,其梓宫在皇宫中暂时停留了长达六年时间,直到长陵建好后,徐皇后才以入葬十三陵的第一人身份下葬长陵。
与此同时,在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在余生的十七年里,虽然有过想要立徐皇后的妹妹念头,但最终还是没有册立过皇后。
而明成祖病逝在征讨漠北的途中,终于与徐皇后合葬在了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