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刘邦去朝见自己的父亲刘太公时,刘太公却提前拿着扫把等候在门口,见到儿子后立刻便扫地边后退,以示以臣子之礼迎接皇帝。
刘邦见状大惊,立刻去扶太公,太公摆手示意停止,又继续说道:"陛下是人主,不可以再向我行跪拜之礼,不然会被天下人看轻!"
刘邦听后深以为然,便不再向刘太公跪拜。事后,刘邦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并且赏赐了出主意的官家五百斤黄金。
总得来说,那些被尊称为"太上皇"的人都要做过皇帝才可以,但是刘太公这位太上皇却十分特殊,从一介平民直接晋级太上皇。
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刘太公和儿子刘邦一样,因为出身过于卑微,并没有真正的名字,太公只是世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不仅如此,刘邦的母亲其实也没有名字,因为"媪"也只是世人对老年女子的尊称。
刘太公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与妻子刘媪一起育有4子1女,即刘伯、刘仲、刘邦、刘交和宣夫人,一家老小全以务农为主。
刘邦的孩子们大都老实本分,大儿子刘伯去世的早,只留下一对孤儿寡母。
二儿子刘仲在农活方面十分精通,是一个种田的好手,积累了一些产业,刘老太公非常看重这个儿子。
小儿子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母亲是李氏,与自己的哥哥们都不太一样,非常喜欢读书,且多才多艺。
唯独三儿子刘季(后改名刘邦)是个"异类",整天吊儿郎当,既不务农经商,也不读书入仕,只是凭借着自己擅长交际的优势在当地做了一个亭长的小官。
每天跟着一帮狐朋狗友瞎混,干着欺男霸女、偷鸡摸狗的营生,活脱脱一个地痞无赖。
不仅如此,刘邦还天天带着自己的一帮狐朋狗友回家蹭吃蹭喝,有时候还到大哥、二哥家里去,惹得两位嫂子不高兴。
刘邦的种种行为不但遭到了乡亲们的厌弃,还惹得家里人厌恶。
刘太公脸上挂不住,难免会骂他吃白饭、混蛋样,还常常拿次子刘仲做榜样,希望刘邦能够改邪归正,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然而,刘邦根本就没把刘太公的教诲放在心上,甚至对老父亲经常言语顶撞。因此,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可以说非常差。
虽然刘邦不让人省心,但刘太公一家人忙时种田,闲时纺织,像大多数家庭一样,日子过得也算是平平淡淡,并没有什么波澜。
只是,后来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让刘太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刘邦也趁机加入到了反秦的队伍之中。楚汉战争期间,项羽抓住了刘太公,将其放到砧板上,来威胁刘邦。
可刘邦却满不在乎,甚至扬言:"你要是煮了我老爸,也分我一碗汤吧。"
虽然后来项羽把刘太公送了回来,但足以见得刘邦对父亲绝情和冷漠的态度。
不久之后,刘邦从一个草根建立了全新的大汉王朝,成为了汉朝的开国之君,刘太公也变成了皇帝的老爸,跟着过上了人人艳羡的生活。
当时,刘太公并没有跟着儿子刘邦一起生活,而是在远离皇宫的栎阳居住。刘邦给刘太公安排了一个得力的管家,带着一大帮子人负责照顾刘太公。
而刘邦称帝后,仍然保持着每五天朝见一次刘太公的习惯,并且在见面时依旧会向老爹磕头问安、端茶倒水,就跟普通人家的儿子对待父亲一样。
其实,大家对此并没有任何看法。但没过多久,管家便向刘太公说道:
"您虽然是陛下的父亲,但名份上却是臣子,怎么可以让天子给臣子磕头呢?再这么下去,天下人会看清陛下的"。
经此一事,刘太公劝说刘邦不必向自己行礼,被封为了太上皇,可刘太公这个太上皇没有任何权利。
当时刘邦大哥的儿子刘信虽然有不少战功,但刘邦却迟迟不封侯。
只因当年刘邦带人到大哥大嫂家蹭饭时,大嫂故意用勺子挖锅底不给饭吃,所以刘邦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虽然在刘太公的劝说下,刘邦还是封了侄子刘信为侯,但名字却是"刮羹侯"。而且刘邦明确告诉父亲:"手提三尺剑夺天下是我!"
至此,刘邦才意识到自己确确实实没有找资格插手政事,自己只是空有一个太上皇的名号,还是乖乖养老最为保险。
刘太公虽然当上了太上皇,在栎阳的日子过得也是十分富足。
但没过多久,刘太公只觉有些压抑,整天闷闷不乐、茶饭不思,毕竟自己的亲戚朋友全在沛县老家,自己孤零零的住在长安,生活着实无趣。
刘邦得知父亲的心事后,为了缓解父亲的思乡之苦,同时也是为了让父亲高兴,能够安享晚年,便从全国各地找来了能工巧匠,命他们仿照家乡丰已,在栎阳重新建立了一座新丰城。
与此同时,为了能让父亲再次见到自己的老朋友们,刘邦直接下令让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都迁居到了栎阳,陪伴自己的老父亲。
丰城都那些个父老乡亲可是高兴坏了,等到了新丰一看,竟然还能立马找到自己的家,就连那些个鸡鸭猪狗也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
足以见得,这些匠人技术之高超。
在一群老朋友的陪伴下,再加上不要操心政事,刘太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活力,整天斗鸡蹴鞠,安然渡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