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了两个迁徙的故事。一个是贫困白人的大规模流动,其中包括作者的外祖父母,从阿巴拉契亚农村来到铁锈地带的城镇。另一个是万斯从其中一个地方——俄亥俄州米德尔敦,来到地理和人口构成意义上的统治阶级所在地:纽黑文、硅谷,再到华盛顿。《乡下人的悲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叙事,是一名年轻人在逆境中崛起的编年史。他热爱学习,初中学代数没钱买TI计算器,就去RadioShack偷但沒偷成,爱他的外婆用买药的钱帮他买了。
他的导师、著有《虎妈战歌》等书的蔡美儿教授鼓励了他。他的伴侣Usha无怨无悔地支持他。乌沙是印度裔,曾在中山大学任教。贸易代表戴琪也有类似的经历。因此,我和特朗普、拜登之间的连接,不会超过6个人,这就是所谓“六度分隔”理论: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识的两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够建立起联系。
张楚的《姐姐》
我发现魔岩三杰之张楚的成名作《姐姐》歌曲(1992年推出)中描述的情节类似,也有个酗酒(吸毒)的父亲(母亲),有一个感情很好的姐姐。张楚1968年出生于长沙市浏阳市,8岁随父母去西安。据传,张楚的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生活。17岁考入陕西机械学院。1987年张楚辍学只身京发展(住在北师大),组织了一个毒剌乐队并且开始创作歌曲,从此踏上音乐之路。
歌中唱到:
我的爹他总在喝酒是个混球,在死之前他不会再伤心不再动拳头,他坐在楼梯上面已经苍老,已不是对手。姐姐,我想回家,牵着我的手,你不要害怕,牵着我的手,我有些困了。
风雨哈佛路
丽斯(Liz)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贫穷的丽斯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随着慢慢成长,丽斯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斯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勇往直前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天使的孩子——安吉拉的灰烬
《乡下人的悲歌》之万斯是苏格兰-爱尔兰人。
《天使的孩子》(英语:Angela's Ashes)是法兰克·麦考特(英语:Frank McCourt)创作的回忆录,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讲述了他作为爱尔兰裔美国人离开美国又回到美国的故事。
1935年的爱尔兰,无数家庭正离开他们被饥荒困扰的家园,前往美国寻求生机,然而安吉拉·麦克科特一家却正好相反:他们从美国返回了爱尔兰。在美国他们一贫如洗
每当丈夫没有勇气干些琐碎活扛起家庭重担时,是安吉拉义无反顾的担负起一切又脏又累又卑微的活儿。命运一次次给这个坚强的母亲以打击。她的一对双胞胎孩子相继去世,丈夫到英国谋生却没能改善困窘的家境,安吉拉从不放弃地寻求救助,并教会儿子弗兰克生存的尊严,母亲的光辉在弗兰克的一生里都不会褪色。
佛兰克的老师发现了他的写作天赋,鼓励他努力写过。
他重新回到纽约之后,打工和读了纽约大学,之后有30 年的中学教学生涯,前后教过近12000 名学生,主要讲授英语,成为著名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