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文艺作品——苦难是美丽

文摘   2024-08-16 23:39   加拿大  

我1980年代读的中小学语文中,有一些与苏俄有关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伏尔加夫河上的纤夫》(油画讲解)等。现在了解到,语文课本里已经很少了。

从沙皇俄国到苏联,再到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总让人有一种苦难的观感和强硬的作风。

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FNDATSN0553TAFU.html

他们地盘很大,现在俄罗斯面积也比两个中国还大。但这么大的国土没有带给俄罗斯人安全感,反而成了他们不安全感的来源——总有奸人想害我大鹅!俄罗斯选择了“以攻为守”不断扩张。他们继续扩张,用庞大的战略纵深来抵挡没有自然屏障的缺陷。但随着疆域不断变大,容易受到外部攻击的方向变得更多。他们陷入了一种纠结的循环当中。

欧洲惨烈一战和二战缘起,俄罗斯都是后面的力量。前者是沙俄渗透巴尔干半岛(有很多斯拉夫人),和奥匈帝国抢地皮。后者则是苏德合谋瓜分波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背后也是基于苏联想获得不冻港。

吕宁思也说过:俄罗斯文学中苦难就是美丽。

源:https://phtv.ifeng.com/a/20160220/41553102_1.shtml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乌克兰人修铁路

1950-1970年代,中国的基础建设(如铁路)非常辛苦,我老家湖南的不少乡邻参加了三线建设,我大舅铺了一年多铁路,回忆往事,他告诉我真的很辛苦。早年美国与加拿大的铁路建设也有很多华工艰难参与。

“大三线”建设中的湘黔铁路“大会战”  还有一篇中学课文《夜走灵官峡》

我在80年代求学时代见到的苏俄相关文艺作品,也几乎都是与”苦难“有关的,如中学课本里《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节选的修铁路故事。前些日子我看到了这本书,买了下来。

这个故事发生在乌克兰,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乌克兰人,他也是小说主角原型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人。苏联经济非常困难,城市里缺乏木材和粮食面临饥寒交迫的状态,动员了一批人来郊区修铁路支线(7公里)。劳动两周后需要继续留下来,120多人开会:

只有一个人声明要离队。他连喊带骂,从角落里发出忿忿不平的声音:“去他妈的!我一天也不在这儿待了!罚犯人做苦工,那是因为他们犯了罪。可凭什么罚我们?逼我们干了两星期,也就够了。没那么多傻瓜。谁做了决议,谁自己来干。谁乐意在污泥里打滚,谁就去打滚好了,我可只有一条命。我明天就走。”

如果乌克兰人奥斯特洛夫斯基能看到今天的战争,会不会意识到,他的努力工作其实并没带来人类的解放。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990年代开始,“苦难”文化在中国降温。尽管后来有课文选载书中其他情节(如男女主初相遇),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还是从书本中退出了。

有人评论这本书其实没有太大文学价值,尽管在中国很有名。

深圳特区建设时,基建工作比较多,很多人也是那个时代的。90年代,深圳电视台专门去乌克兰拍摄了一部角色全部是乌克兰人的同名电视剧。

男主和女主的第一次见面是片中少有的温情场面。

图注:保尔和冬妮娅的第一次见面

《静静的顿河》——哥萨克

俄罗斯人始终理不清和哥萨克人之间的历史关系,这也是俄罗斯始终不认可乌克兰国家主权的原因之一。

苏联各族中,哥萨克人是最为善战的,比传统俄族人能打得多。

这部小说的艺术水平很高,而且真实反映了十月革命前后哥萨克的一支的生活。不同的派别之间打来打去,苦不堪言。也可看出哥萨克尚武的一面。

哥萨克人是一支起源于今乌克兰及俄罗斯境内东欧大草原、主要信仰东正教并高度军事化的东斯拉夫游牧民族。主要聚居于第聂伯河、顿河、乌拉尔河及捷列克河等东欧河流流域沿岸。

哥萨克因为善于打仗,对乌俄两国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肖洛霍夫就出生和成长于哥萨克顿河地区(在俄罗斯境内)。

油画与课文《伏尔加夫河上的纤夫》

这是一幅画(列宾于1870~1873年油画作品)。也有一篇对应的语文课文,学的时候,感觉异常压抑。

1990年代,一首表达纤夫生活的歌曲在中华大陆想起,满满都是正能量。同样是拉纤,这首歌曲就苦中作乐。

《列宁和6个墨水瓶》

列宁的课文曾挺多,有:登山、蜜蜂引路、灰雀、列宁与卫兵、列宁的大衣、诚实的孩子列宁小时候等。

尼古拉二世是末代沙皇。1904年出兵中国东北,引发日俄战争,失败后发生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引爆了1905年俄国革命。他主导俄国政府陷入巴尔干问题,因此一战爆发时不顾民怨,下令参战造成九百万士兵伤亡,最终导致1917年先后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列宁)。1918年,沙皇全家被处决

课文里有《列宁的6个墨水瓶》。

1895年12月8日,列宁因发动工人罢工被沙皇警察逮捕入狱,由此开始了14个月的监狱生活。一个人住在一间半明半暗的小草房里,房间中只有三样东西:铁床、桌子和方凳。

列宁想在狱中写书,但监狱里只能看书不允许写字,既没纸,也没墨水,他用牛奶在书上写字,写完后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需要看的时候,只要放在电灯下或者火旁烤一烤就可以看见字了。

掏空面包,里面放牛奶,这个面包被列宁称之为“墨水瓶”。列宁说有一天看守经常来检查,怕被发现,他被迫连续吃了六个墨水瓶。

据索尔仁尼琴记载,在沙皇末期,即使是条件最为艰苦的阿卡图依苦役监狱,犯人们在不劳动的日子,也能发给1公斤面包和130克肉类。劳动的日子发1.2公斤面包和200克肉类。不少囚犯居然将成桶吃不完的菜汤和麦粥倒给看守员喂猪。

滑稽的是,文章写道他每天有很多面包和牛奶吃,而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还从未有机会见过吃过这两个东西!!!网友“何事无休念汉江”回忆:看到这,我的口水打湿了课本,这监狱里条件真好哦,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袁隆平回忆,小时候看卓别林的电影,发现科技发达因此决定搞科研。袁隆平为何抛弃苏俄而采用英美的遗传基因体系——真相/事实重要吗?

《三套车》——富人都是坏人

里面有“可恨那财主要把它买了去,今后苦难在等着它”(奇怪,买了马就对它不好?)。俄语原词是“眼看着圣诞节将来临,心上人不再属于我,凶恶的财主要把她夺去,她今生不再有欢乐。

在现代,会有年轻人问:这姑娘到底是跟着财主幸福,还是跟着歌中主角幸福呢?还有:喜儿到底跟谁更好?

喀秋莎、小路、白桦林——倍感纠结的战争爱情歌曲

1938年,苏日的战役爆发于中国珲春的防川村张鼓峰一带的土地上,史称“张鼓峰事件”。苏联获得胜利。因此有了这首歌曲,火箭炮也以此命名。

《小路》 诞生于二战的烽火中的一首著名军事歌曲。这是首歌曲描写了年轻的姑娘追随心上人,一起上战场抗击敌人的场景。

我在广州期间,曾在音乐会现场听到这首歌,旋律还是很不错的。

朴树演唱的的《白桦林》也是类似的将爱情放到战争中的歌曲。据说来自乌克兰二战时期。

这些歌曲听起来都感人,想起来内心却非常纠结。

因为一战、二战的缘起,苏俄都有份。后来的冷战也是如此,朝鲜战争就是斯大林利用金日成的野心而发起的。

深圳《世界之窗》曾有一个世界爱情歌曲和舞蹈的大型表演,其中就有一段以白桦树为背景的苏式歌舞。

《装在套子里的人》——年少不懂契诃夫,读懂已是套中人

中学课本里有他的小说。

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于1898年发表的一篇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被翻译为多国语言。运用讽刺的写作手法刻画出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小说旨在抨击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俄国沙皇独裁专制的政治体制,并冀望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套中人》、《醋栗》、《关于爱情》被合称为“小三部曲”。

沙皇对这样的冷嘲热讽居然没说什么。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于1825年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诗歌写得达观,但实际上这哥们却有狗血故事,生活狠狠欺骗了他。

1837年2月8日,亚历山大·普希金和乔治·丹特斯在当时圣彼得堡郊区展开决斗,下午4时30分后不久,双方均使用单膛室的决斗手枪。最终决斗结果是普希金在这场战斗中受到致命伤,并在两天后去世。

高尔基《海燕》

中学课文。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这首散文诗虽然满满正能量,但感觉太TNND悲壮了,学的时候感觉压力很大。

不过,宋小宝和赵本山的喜剧《相亲2》中有《海燕》朗诵桥段,非常幽默有趣,女主剧中叫海燕。

路遥的小说是典型的苏联式文学

苏联数百年的领土和文化扩张之中,最成功的方向是远东,这个地方的人民,也受“苦难”文化影响最深。

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就是典型的歌颂苦难的文学作品。

孙少平再聪明,也是下井挖矿的命,为了成全孙少平的宿命,甚至不得不安排高干子弟田晓霞在小说中死去。路遥自己大哭了一场,然后去拿了1991年的茅盾文学奖。

人要安于受苦——高加林就是种地的命。我在1980年代就看到了《人生》里的高林生故事,非常不以为然。我之所以努力读书,就是要跳出农门:书里自有黄金屋,书里自有颜如玉。追求幸福是我们的权力!

进入本世纪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加入WTO前后,千万游子下广东(遗憾:村村都有未归人),我也是其中一员。

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城市突破后,带动了农村突破。

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的农村,水电网俱全,高标准水泥路到每家每户,出行脚不沾泥,农村户口难入得很!

我写过一些文章回忆农村生活:我家的两盏煤油灯——妈妈的嫁妆洞庭湖大堤决堤——大自然的报复感恩袁隆平,那些年湖南农村的回忆 观电影,忆洞庭水乡看《二舅》视频,泪洒这碗鸡汤 回忆我的种田时光清明前夕,我去益阳、常德和岳阳之洞庭湖区转了一圈一位投资人的湖南返乡见闻:这个春节,我用脚丈量了洞庭水乡

俄罗斯纯爱歌曲——压抑不住的年轻热情

《红莓花儿开》、《山楂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与爱情和风景有关的文艺作品。

电影《妈囧》片尾用的是毛不易版本

“慈父”于1953年闪人,赫鲁晓夫力主结束朝鲜战争,缓和外部压力。苏联迎来了一个短时间的解冻的时代,苏联艺术家们一段时间里不用非得歌颂苦难。

《山楂树》诞生于1953年,尽管也有工厂、列车、汽笛、钳工、铁匠等词语,但终究是一首爱情歌曲,还是“二选一”。老谋子还拍了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

这首歌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据马都索夫斯基回忆说:当初这首歌拿去录音时,电影厂的音乐部负责人审听之后并不满意,毫不客气地对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说:“您的这首新作平庸得很。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会写出这种东西来。”一盆冷水浇得作曲家垂头丧气。不过影片上映后,歌曲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而得到了解放。

中苏交恶后、WG到80年代初,这首歌都被称为黄色歌曲,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一样的待遇。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表现了年轻人在屋顶上弹吉他偷偷合唱这首歌的场面。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s41137NM/

1980年,苏小明《军港之夜》因“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觉而一度被批判,全国老百姓的热爱(包括我)让我们最终拥有了这首歌。

受到俄罗斯文化影响的文艺作品

我们70后这代人其实也还受到了苏式音乐的影响。

和《山楂树》一样,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也是描述了1960-1980年代的压抑爱情故事。挺苏式的,我这代人感同身受。记得80年代早期大学不让恋爱,90年代让恋爱了但情到深处发生故事就要开除,甚至西安某大学男女生在宿舍和衣拥抱就开除。实际上,到2021年还有个别大学有这样的荒唐规定。

李健的《贝加尔湖》,就是他自己作词作曲的苏式歌曲,纯爱情和风景。

学电子的民谣歌手:“矮大紧”、李健、老狼、郁冬、缪杰 、姚勇、“某歌手”

《我的娜塔莎》描写了一段二战爱情故事。女一号是来自乌克兰的演员伊莉莎lrina Kaptelova 饰演。

2020年,电影《妈囧》上映,我还想着什么时候去俄罗斯玩玩。里面的娜塔莎也是乌克兰演员OLGA饰演。

2025年战争将结束

2000年的时候,我在莫斯科转机到乌兹别克,还有好些苏联时代的风情。

2016年,从以色列到莫斯科转机回香港,感受到的莫斯科国际机场就非常现代化了。当时我还为俄罗斯人过上了好日子而高兴。

我做梦也没想到俄罗斯会在2022年悍然侵略乌克兰。普京是深受“苦难文化”影响的一代人,在他心目中,只要开疆扩土,付出代价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惨烈的一战和二战之后,世界文明建立,老一套已经失效了。

战争即将结束了,有道是:演员成了硬汉,而硬汉成了演员。

中亚&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多地图)

乌兹别克和独联体回忆

战争2025年结束——如果赤裸就不会有战争

莫斯科相信炮弹——库尔斯克有眼泪!

最牛博弈
科技老兵戴辉的公众号,主要是原创文章,选题包括芯片、电子产品和汽车等。博弈是永恒的主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