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中法大学,与中山大学和我的县中都有关联!

文摘   2024-09-05 12:11   加拿大  
今年是中大建校100年。中大百年和100个故事
中法大学曾在法、中办学,2014年复办
中法大学于1920-21年在法国和中国几乎同时办学, 并于1950年几乎同时关闭。
这所大学与我就读的中学(南县一中),以及研究生所读的中山大学都有关联!
值得庆贺的是,中法大学又有新的篇章。
2014年3月26日,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了位于里昂的中法大学旧址和博物馆。
法比尤斯法国外长(右一),里昂市长科隆先生(左二)。
里昂新中法大学 Nouvel Institut Franco-Chinois成立于2014年,由里昂大都会区政府、里昂市政府、里昂工商会和里昂经济发展署发起。这次是纯法国学校,搞学术交流,但貌似没有学历教育。
里昂中法大学的办学经历
1902年,李石曾、张静江、夏坚仲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到法国,同行者有官费、自费留学生20余人。1903年,吴稚晖由沪赴英。
1906年,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在巴黎组织世界社。世界社的宗旨,是以从事出版、研究、教育和社会四项事业,力求达到 "发扬学术" 、 "普及文化" 、 "改进社会" 的理想。而教育事业,则分为 "设立学校" 和 "介绍、组织留学" 两方面。
1915年,李石曾、蔡元培在法组织勤工俭学会,提倡 "勤于做工、俭于求学",旨在让更多的普通中国人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留学的目的。
1916年 "华法教育会" 成立。在其组织下,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1700多人到法国留学,形成了勤工俭学的高潮。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人都在法国呆过。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李石曾就法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进行活动,要求法国退还赔款用于海外大学建设。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J.Lepine)建议中方不要等法国退还赔款再筹建海外大学,他指出:"退还赔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恐怕候款太久,建设中国大学之事,反至无形消失。不如先得一校舍,由中方分担小款,办一个雏形,可促成赔款的退还。" 
1920年,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以及法国里昂大学代表合作筹备成立中法大学。在里昂中法大学创办过程中,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以及里昂市长赫礼欧等人付出了努力。
吴敬恒担任首任校长。学校的管理由中法双方共同负责。资金由法方和中方共同筹集。自1926年起,中法庚子赔款部分资金开始资助该校。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曾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期间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孙中山一方面支持在海外创办中国大学,予以里昂中法大学办学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在广州成立国立广东大学,并将里昂中法大学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支持推动从广东输送青年学子赴法留学。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政府临时大总统任上签署的《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为中山大学和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
1925年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校长邹鲁在广州送别留法学子
第一批127名中国留学生于1921年9月25日抵达里昂。学生人数在1936年之前一直处于稳定的水平。后因国际局势的变动,学校的招生工作也逐步停顿,1946年录取了最后一个(女)学生,而后学校终止运作。1950年该大学停办。在里昂中法大学25年的历史中,官方登记在册的共计有473名学生。中国留学生虽然在该校注册,但学校实际上只是学生寄宿舍,学生则在里昂大学各学院或专门学校进行学习。
里昂中法大学的杰出校友有:出名学生:常书鸿、戴望舒、敬隐渔、林克明、潘玉良(电影《画魂》)、苏雪林、张若名、朱锡侯等。
位于法国的里昂中法大学、比利时的晓露槐工业专修馆、位于巴黎的留学事务所以及华侨教育事务所。它们同是隶属于中法大学海外部。

争回里大事件

2021年的时候,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提到了里昂的中法大学,以及”争回里大“事件。
刚好100年前的1921年,利用庚子赔款创办里昂中法大学的李石曾借机招收亲戚子弟,赵世炎与蔡和森发起“争回里大”、占领里昂中法大学校舍的运动。9月19日,赵世炎和李立三、王若飞、李维汉等人率领来自法国各地的中国学生抵达里昂,21日,作为代表的赵世炎、陈毅、蔡和森与中法大学秘书长褚民谊谈判,但谈判破裂。学生们强行占领校舍。之后,中法大学校长儒班联系了驻法公使陈箓,陈箓报警,褚民谊和警察没收了学生们的护照,并将他们押入兵营。赵世炎和蔡和森等开始绝食抗议,后来赵世炎逃出了兵营,向吴稚晖寻求帮助,但被吴拒绝。最后在章士钊的斡旋下,学生们被遣返回国。
马克龙访问中山大学
因为法国和中山大学的渊源,2023年4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了中山大学。如今这里有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0年建立)。
他告诉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的学生,他们应该担心世界的现状。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这明显违反了国际法,一个国家决定对邻国进行殖民”。
中国中法大学办学历史

中法大学
民国六年(1917年)留学俭学会之设立,为介绍留法机关之一;同时又创设法文预备学校及孔德学校。法文预备学校为中法大学文学院之胚胎,孔德学校为中法大学计划之初等、中等教育之始基。
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组织发起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
1924年孔德学校在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将文科移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理科改称居礼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把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
中法大学的首任校长为蔡元培(从1920年到1930年),其问,先后曾由李石曾、李书华、李麟玉任代理校长。李麟玉是1928年出任代理校长的,从1931年担任校长,一直到1950年中法大学的终结。
1939年,李麟玉委派周发歧、李秉瑶两依教授绕道越南赴昆明,筹备复课事宜,他们先在昆明建立中法大学附中。
1940年,在昆明南菁中学旧址先安排中法大学理学院复课。
1941年,文学院招收新生也在昆明复课。
1946年夏,中法大学分别在北平、昆明招生。同年10月19日,学文、理、医三院各系在北平复课。
1950年,北京中法大学结束,相关系科并入了多所大学。
我的中学校长罗喜闻的故事
我的母校南县一中前身是湖西中学,校长罗喜闻(1946-49)曾于法国勤工俭学,并于抗战期间(1942-45年)任从北京内迁到昆明的中法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训导长。
罗喜闻(1888.1~1972.3),名承鼎,喜闻为其字,湖南华容县南山乡罗家嘴人。
1905年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1909年毕业后回乡教书。因不满封建社会的黑暗,1910年考入蔡锷在广西桂林所办学兵营,被编入炮兵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离开桂林在长沙投入北伐军第一军,任司务长、排长、队长。1913年二次革命发生,至南京入第八师一营部任书记。张勋复辟,攻入南京,他逃到苏州,又赴南洋,在新加坡及苏门答腊教书。于1914年冬回国。1914年至1916年曾在湖南沅州、上海、华容等地中小学教书。
1917年年10月,罗获知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次年3月,邀同7名华容学生到北京,通过向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申请、求助,得进北京大学法文夜班学法语,作赴法准备。后又经近3年的奔走呼号,终于通过湖南同乡、北京政府署理教育总长范静生出面与湖南省署洽商,筹得出国路费。
1920年12月15日,罗喜闻、何廷珍、毛遇顺、周楚善、何坤、蔡支华;段震寰、吴让周、王导潜、高风等一行10人,乘法国邮船智利号赴法。罗在法国先到拉马西煤矿挖煤半年,后往北方参加打扫战场,再转入菲尔米克火车轮工厂捶铁轮。又曾进巴黎万花酒楼洗碗碟,到针织厂编织花边。勤工俭学两忙中,罗还自任主编和印刷工,同高风等人创办季刊《海外乡谈》,对家乡社会上的恶势力给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1924年7月,罗因妻子病重回国。
1925年1月,被公众推举为华容县教育局长,利用城墙砖兴建县立高小。1927年罗辗转赴上海,任教于上海劳动大学。
1929年至杭州任浙江省政府设计委员会统计处主任,1931年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调查浙江经济所,他被任为所长,1934年改任为建设委员会参事兼经济所所长,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南县湖西中学创建,时任重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的罗喜闻,欣然同意出任湖西中学董事长,并捐赠大量图书,支持办学。
1939年春在重庆任政治部设计委员。1941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
1942年初到昆明任中法大学训导长兼文学院长。1945年8月离开中法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华容九斤麻定居。
1946年3月正式出任湖南省南县私立湖西中学校长,至1949年。
1949年底,罗应何长工之邀到北京,担任重工业部教育顾问。周恩来在怀仁堂与罗亲切握手,说:“我们是30年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战友(指一道留法勤工俭学)。”
1954年2月,罗喜闻调任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经过5年的呕心沥血,撰成50万字的《(资治通鉴)古今地名考》。
1972年3月24日,罗喜闻病逝于北京。弥留之际,叮咛亲属将自己所藏古籍全部捐赠给武汉大学图书馆。

最牛博弈
科技老兵戴辉的公众号,主要是原创文章,选题包括芯片、电子产品和汽车等。博弈是永恒的主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