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进了体制内才知道的?

职场   2025-02-02 18:31   湖北  

2025年全国各地、各行业新年贺词汇总
👈长按识别即可获取
在体制外看体制内的生活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哪怕你在某音、某红书上与一些所谓“体制人”交流,你也会发现,一些人根本对体制内生活不够了解,却敢随性发言,很多观点都漏洞百出,甚至与真相背道而驰。下面我就用一些常见的“谬论”为题,来告诉大家一些进入体制内才会了解的真相。


一、体制内朝八晚五生活规律有轻松


只能说个别中的个别单位能做到。绝大多数单位绝无可能。体制内按照工作繁忙程度可以分为忙一辈子的单位和忙一阵子的单位。单位内部又分为忙人和闲人。举例说明:政府部门中的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属于忙一辈子的单位,承担的职能多、任务重,平时工作只有忙和更忙的区别,除了单位内个别科室相对轻松外,多数人都处在忙碌的工作氛围当中。忙一阵子的单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存在“淡季”和“旺季”的区别,忙的时候“脚打后脑勺”,但忙过了还是有相对轻松的时段。此外,还有抽冷子忙一下的部门。例如:地方志、老干部局、DS办、供销社等。一年主要工作就一两项,完成了就没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处理。

当然,在忙的单位里有闲人,在闲的单位里有忙人。这要看你承担的工作是什么。在同一个单位里“有人喝茶看报,有人嗷嗷直叫”就是这个道理。



二、体制内都是只讲利益不讲人情


这句话前半句有些道理,后半句毫无道理。体制内也是职场的一部分,利益至上本就是职场的一大标签。况且,职场本身就是竞争场、利益场,这个毫无疑问,毋须置疑。所以,在体制内但凡有追求的人,都会为了事业进步而付出,这在其他行业中也是十分常见的。

但要说体制内只讲利益不讲人情,那可真是冤枉体制内的芸芸众生了。体制内不但讲人情,而且比其他性质的单位更讲求人情世故。

如果同事家里有小孩需要接送,给予一定照顾是“潜规则”。单位有人生病,或父母出了什么突发情况,领导永远会说“先去处理,工作可以先放一放”。甚至单位也会按照规定派人去探望,这都是常规操作。甚至还会按照相关规定帮你申请保险或补助。一些职场老黄牛,一辈子也没有多大成就,但领导也会从年龄、资历等方面考虑,给他一个相对较好的出路,这就是体制内的人情。

毕竟,体制内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人员流动性较低,没必要为了蝇头小利而伤了和气,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和原则。

当然,有的体制人会说,我的领导就不是这样的。没办法,哪个系统内不得有一两个另类分子呢?



三、体制内有很多特权和灰色收入


能说出这种观点的人一定不是体制人。这个话题虽然敏感,但可以负责任地说,体制内一直在想方设法杜绝公权私用。同时,绝大多数体质人也没有什么灰色收入。

体制人的收入虽然存在地区差异,但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基准,各类保险及公积金缴存相对规范,收入上限和收入下限比较明确,而绝大多数体制人都是靠着每月的工资来养家糊口。

但是不是也有例外呢?当然,各行各业里都有不守规矩的人,体制内也不可能排除这样的情况。但这依旧不能代表体制内的主流。况且,在众多法律法规的不断严苛之下,有几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违法乱纪的事?



四、机关工作无门槛谁都能做


这可能是另一个极为主流地对体制内的刻板印象。觉得不论曾经学得什么专业,进入体制内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体制内谁都能毫无难度地实现“即插即用”。而只有在体制内工作过的人才知道,体制内工作不是谁都行,也不是谁都得干得明白。特别是人事、财务、党务等基础工作,看着简单其实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还有一些业务性工作,可能会涉及行业监管与行业发展,更可能涉及全市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政策制定,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怎么可能承担起这样的工作。


五、体制内家里条件都不错


这又是一个听着合理但并不正确的结论性判断。体制内多是普通家庭出身的人,特别是逢进必考及公考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很多出身普通的人通过社会公开招考进入到体制内工作。当然,由于体制内工作稳定、收入尚可,所以也会给大家传递一种还不错的感觉。但只有体制人才清楚,体制人也在为了养家糊口而忙碌和奔波。
END

作者:虹桥

来源:北辰遴选






HAPPY NEW YEAR

2025年全国各地、各行业新年贺词汇总

下方长按识别即可获取

👇👇👇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深耕于公务员遴选考试研究,提供公务员遴选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遴选考试公告、遴选考试资料、遴选备考方案等,助力基层公务员遴选上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