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建办,顾名思义,主责主业就是负责单位的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基层D组织建设、D员教育培训、发展D员、D建系统的运营维护、服务中心大局等方面。D建办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区的D建工作水平。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D建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理说追求进步的年轻人应当积极靠拢,现实却是体制内的年轻人一听要来干D务,纷纷拒绝推卸,原因为何?
首要原因就是D建办工作繁重劳累且庞杂。D建工作涵盖的内容多、领域广,D务干部经常需要身兼数职。这一情况越到基层越普遍,比如乡镇上由于班子职数限制,一些小乡镇的D建办,D务干部不仅对接组织室,还要对接干部室,有的也要兼管宣传、统战等工作,这让乡镇D建办干部苦不堪言,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其次,D建工作标准要求高,压力山大。D建工作不管是民主生活会,还是发展D员,抑或是D组织换届等,都有着明确的程序规定,必须规范准确落到实处。这就需要D务干部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政策理论的学习。同时,伴随着工作程序的,是大量的工作材料,这些材料必须规范严谨,经常一个材料修改多次。比如刚刚过去的述职评议,报告修改4、5次是常态。甚至可以说,D建办百分之八十的痛苦都是各式各样的程序和材料赋予的。除了程序和材料,D建工作的风险性也不小,D建工作检查多,通报多,追责问责压力也大。比如发展D员工作全程问责,终身追责,这让许多干部焦虑又无奈,毕竟谁也不想让干部档案上多出一个“污点”影响个人进步。
第一点,办公室工作“一眼看不到头”。办公室工作同样繁忙,且不像业务科室有着阶段性可言。进入办公室的年轻人,第一件事就是开通办公系统账号,负责随时随地接收通知。之前我在干办公室的时候,这一点让我非常焦虑和难受,上级制发通知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意味着自己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让自己在休闲娱乐时非常扫兴。特别是周末、深夜以及必须线下拷贝的通知,最为让人难受。除了通知,办公室还要随时听从领导的安排,比如领导周末要去巡河调研,办公室就需要协调准备,拿方案、下通知、勘现场等等,一来而去周末泡汤。对年轻人来说,有一个完整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非常重要,而办公室工作恰恰是“随时迎战”“随时加班”,难以保障工作节奏和生活质量,自然不讨喜。
第二点,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伺候别人”。以前相对久远的年代,领导有着很大的资源配置权和用人话语权,因此,服务好领导,获得领导的喜爱和信任,能够收获巨大的现实利益,因此,总有人蜂拥而上为领导服务。而现在,一方面领导的权力空间越来越小,能够给下属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自然受重视程度下降,不听话的下属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现在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都是靠自己考试“卷上岸”的,上岸后也没有享受到父辈的灰色福利,加上娇生惯养,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牺牲自己的情绪价值去伺候领导这件事自然被视为“封建糟粕”。举个身边的例子,此前在某常委部门工作的时候,科室的年轻人都不会或者不愿意给分管副部长打扫卫生,副部长每天亲自打扫卫生。后来科长实在看不下去,硬逼着给大家排了班。
第三点,“伴君如伴虎”。办公室的工作压力,很大一部分源于领导,碰上一个脾气暴躁、标准要求高等特色鲜明的领导,办公室人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煎熬。比如我朋友所在的单位,仅仅是一个材料写的不好,朋友给局长汇报的时候,局长当着他的面把材料撕碎狠狠扔在地上并且破口大骂,整的我朋友又尴尬又郁闷又气愤。这样的“荣光”,并非单位某一人独享。除了受到领导情绪和管理方面的压力,其实在领导身边同样有着提拔晋升的负面风险,比如在被近距离的了解和审视中,自己的短板和缺点也被关注和放大,再比如因为工作失误给领导带来麻烦,或是工作总是干不到领导的心里,都会给自己的提拔放上“绊脚石”。再加上办公室工作在统筹协调过程中经常“两头受气”,自然也不被年轻人青睐。
首先就是应对群众的压力。在窗口工作,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应对形形色色的群众需求,许多人的教育水平、个人素质等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矛盾纠纷,或是解释不通干着急,让自己一边办业务一边受委屈生闷气,时间一长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比如许多窗口工作人员都有着“结节”,这就是气出来的病。
其次就是应对舆论的压力。当下,许多无良媒体在博取流量和经济利益目的的驱使下,总是喜欢在窗口找茬,甚至“钓鱼执法”,或是宣传一些群众提供的不实信息,给窗口带来巨大的舆情压力,让窗口工作人员时刻处于高度紧绷的精神状态,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了“网红”被千万人“网暴”。这样的精神压力,通常不被追求情绪价值的年轻人喜爱。
不知道有没有从事以上三个岗位的干部?你们认可这些现实情况吗?欢迎一起交流讨论。
作者:归舟
来源:北辰遴选
2025年全国各地、各行业新年贺词汇总
下方长按识别即可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