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十四中学教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优秀征文展⑯:同心同德 共筑辉煌

文摘   2024-11-12 17:38   内蒙古  



同心同德 共筑辉煌

——谈历史课程与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培养


包头市第十四中学

历史组教师  付嘉伟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大地上,各民族如同璀璨星辰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历史课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方面,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

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卷,在这卷帙浩繁的史册中,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贯穿始终。从古老的炎黄部落融合开始,华夏民族便踏上了多元一体发展的征程。秦皇汉武,以大一统的格局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石,“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和统一度量衡”,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文化与交流上开始趋于统一。这一伟大创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将中华民族的共性意识渗透到各个角落。在历史课堂上,讲述这些故事,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统一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文 化基因,是历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历史课程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更通向未来。在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时,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宛如璀璨明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吐蕃地区的发展,这一事件恰似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大河之中。它不仅仅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和亲,更是文化传播与民族融合的典范。丝绸之路的繁荣,更是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伟大成果。西域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商人、使者往来不绝,在这条贸易之路上,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相互碰撞、相互吸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着各民族的优秀成果,不断发展壮大。在课堂上,通过这些史实的讲述,能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在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列强的侵略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但各民族却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回民支队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蒙古族同胞为保护草原与侵略者进行顽强抗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各民族同仇敌忾,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这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诠释,在历史教学中,要浓墨重彩地讲述这些英雄事迹,让学生明白,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各民族荣辱与共,命运息息相关。

历史课程还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的历史视野去看待中华民族的发展。从古代的盛世繁华到近代的救亡图存,再到现代的伟大复兴,这是一部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奋斗史。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是在边疆地区的建设,还是在国家重大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各民族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众多民族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例如,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就某一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意识;组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在民族交往中的情感与抉择;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统一性。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我们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明白,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同心同德,才能共筑辉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个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只有携手共进,才能书写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史育人,在历史课堂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播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让它在学生心中长成参天大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的力量。

部门:办公室、历史教研组
文稿:付嘉伟
图片:付嘉伟
编辑:潘婕
一审:云焕文、鲍李莉
二审:康帅
终审:乌兰哈达

包头市第十四中学
包头市第十四中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