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十四中学教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优秀征文展⑭:历史课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
文摘
2024-11-11 21:39
内蒙古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力量的核心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深刻认识到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犹如一座灯塔,照亮学生正确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道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生动史诗。从远古时代起,中华大地就孕育了众多民族,他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如同涓涓细流,各自发展,又逐渐汇聚融合。历史教科书中的诸多史实,见证着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进程。先秦时期,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崛起,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与华夏族有着广泛的交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互动频繁,这种交流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这一伟大工程在军事防御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流互动的一道特殊的“桥梁”。汉朝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壮举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宛如一条绚丽的彩带,将中原与西域紧密相连。西域的苜蓿、葡萄等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中原的造纸术、丝绸等先进技术和产品走向西域,远播欧洲。各民族在经济上互通有无,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民族间的认同感在交流中逐渐加深。唐朝,那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盛世,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辉煌典范。唐太宗秉持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明民族政策,展现出包容万象的大国胸怀。文成公主入藏,是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话。她带去了大量的书籍、工匠和谷物种子等,将中原先进的文化、技术传入吐蕃,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汉藏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如同巍峨的雪山般坚不可摧。当时的长安,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汇聚了来自各个民族的商人、学者、使者。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他们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如同百川归海,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大唐文化,这正体现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的伟大结晶。《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总汇。它就像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融合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喜怒哀乐,承载着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情感。《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仪式歌、民歌,这些古老的歌谣犹如历史的回声,诉说着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厚渊源。元曲的繁荣更是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多方面贡献,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文学等元素在元曲中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这些经典的文化成果,犹如一条坚韧的文化纽带,将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文化根基。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丰富的历史宝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如同“十指连心”般不可分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通过深入解读各民族在文化交流融合中的历史贡献,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时,这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他们带来了独特的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和文化艺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推行汉化政策,从语言、服饰到风俗习惯全面向汉族学习,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鲜卑族自身的发展,也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民族和文化基础。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我们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精彩的历史故事,如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班超在艰苦的环境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各民族的支持,为维护西域的稳定和促进民族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深入探究某一历史时期的民族融合现象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音响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习俗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各民族文化的魅力。例如,播放关于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传统节日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进而体会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总之,中学历史课程宛如一艘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巨轮,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我们历史教师要坚守岗位,以历史为帆,以教育为桨,通过精心设计的历史课堂,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践行民族团结进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让我们秉持着“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汇聚各民族之力,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