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视角下: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包头市第十四中学
政治组教师 海丽恒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和进步对一个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与灵魂。
首先,交流与沟通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在多元民族的校园环境里,不同民族的学生汇聚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就告诉我们,只有积极开展交流与沟通活动,才能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例如,我们可以组织校园民族文化展,让各民族学生展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汉族学生展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蒙古族学生展示那达慕大会的传统,维吾尔族学生介绍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消除误解和隔阂,使学生们认识到各民族文化虽各具特色,但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交流互动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尊重多元文化是构建民族团结的关键内容,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寄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中学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价值观。比如,在学校食堂尊重回族等穆斯林同学的饮食习惯,不提供禁忌食物;在课堂上介绍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的庆祝方式。让学生明白,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就是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
再次,促进共识与团结是应对多民族社会复杂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无论是班级事务还是学校的大型活动,都需要各民族学生达成共识、团结协作。政府在国家层面发挥着引领作用,在学校里,教师就如同这个小环境中的引导者。我们要积极倾听各民族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例如,在组织校园文艺汇演时,充分听取各民族学生对于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建议,让大家共同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各民族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后,推动合作与互助是达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手段,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各民族学生之间应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进步。在学习上,汉族学生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少数民族学生也可以向汉族学生分享本民族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通过这些合作与互助,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总之,在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中。这不仅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具有民族团结意识、国家意识的新时代中学生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和谐、稳定、繁荣的多民族国家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