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025年开始。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点恍然,仿佛才刚刚习惯2024这个数字,出了会儿神,又要翻页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一起坐下来,细细看看在过去的一年,生命之书里都记载下来一些什么。
定下“大事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其实有点茫然——究竟什么才是“大事”?
诚然,对户外行业来说,这一年确实出现了很多令人肃然起敬的传奇成就:
10月29日,童海军、王永鹏和陈楚俊历经128小时成功登顶海拔7508.9米的贡嘎山主峰,达成中国阿式攀登中的又一突破; 10 月 9 日,何静登顶希夏邦马,成为中国无氧登顶十四座八千米级雪山第一人; 8 月 29 日,姚妙获得2024年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UTMB)OCC组女子冠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越野的力量……
英雄传奇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对普通的户外爱好者而言,却很难直接有勾连。高处的荣耀固然令人瞩目,但在通往顶峰的途中,我们同样想记录下来关于自己的故事,关于每一个个普通的户外爱好者的“触手可及”的故事。
去年年底,我们曾说,当年的大事是“户外热”:
得益于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一波波的流行风潮终于还是刮到了户外身上。如果说前两年局限于固定地点打卡拍照的露营热只是前菜,那么今年,小白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我们当然欢迎越来越多的小伙伴拥抱户外、热爱户外,美丽的大自然也平等地属于所有人。但是很遗憾,这波以势不可挡的气势铺面而来的“户外热”,更多的是“头脑发热的热”,而不是“真心热爱的热”。
在《这波 “户外热” 到底啥时候过气啊?》中,我们指出了一些不忍卒视的乱象,叮嘱大家安全出行。
遗憾的是,在没有经验和知识武装的“户外热”之后,2024年终究成了“极不安全”的一年。“事故潮”或许是今年最贴切的注脚。
中国探险协会探险研究专业委员会去年发布的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截图。
图/乌木
我们一直鼓励大家迈向山野,也一直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山野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相信,每一次出发,都是因为热爱世界、热爱生活;而活着,才会遇见更广袤的世界、更精彩的生活。
生死之外,皆小事。
根据风险出现的场景和类型,我们选取了18个2024年事故现场,希望这些血的教训,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意外”与我们的距离。
图/卡西
👉《一女子露营时帐篷内身亡!当警醒!》
事故6:2024年当地时间4月20日,一31岁中国籍游客在印尼伊真火山口边缘拍照时坠崖身亡。据当地媒体报道,该中国籍游客与丈夫两人0时左右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伊真火山攀登路线,凌晨4时左右,两人抵达伊真火山口观赏著名的“蓝色蓝火”并拍照,当地时间6时左右,两人抵达事故发生地——一棵在国内社交媒体上颇受欢迎的“网红树”,拍摄完照片后,她向后退去了几步,随后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长裙,坠入身后约75米深的悬崖下……
社交媒体上的“出片网红树”
👇
截图来自网络
山野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特别是未开发区域,没有专业人员带领,不要擅自进入、独行更是大忌。
即便在相对安全的线路,户外行进中也要专注,因为拍照分神而坠崖的案例实在让人心痛,这本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意外啊!
此外,出行前要对自己的户外经验、体力以及天气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路线,否则迷路、体力透支、遭遇恶劣天气等情况,都会增加遇险可能性。
出发之前量力而行,尽可能减少负重,保证装备周全的情况下负重不超过体重的1/4会更稳妥;
调整好背包,背包稳定可以增强身体重心稳定性,避免摔倒等危险;
系紧鞋带,脚步确保在被登山鞋贴合包裹的状态;
最好选择中高帮徒步鞋,可以增加脚踝稳定性,防止崴脚;
小步行走,步伐要慢,不要跑跳,尤其下山时,根据不同的路面实时调整上下坡方式,不要比谁快谁慢,安全比速度更重要……
👉: 河南南太行一驴友跟团徒步时坠崖身亡!
👉: 两女子攀登秦岭失联5天,一死一伤,警钟长鸣
👉: “血色美照”事件背后
事故7:1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云南香格里拉市哈巴雪山“绝望坡”,一男性登山者发生滑坠,不久后不幸遇难。据称,遇难男子系4人同行,自行组织进行攀登,当时已完成登顶,但在下山路上体力不支,与向导的登山鞋绊在一起后滑倒,不幸头部撞击在岩石上,酿成悲剧。
雪山滑坠和山里坠崖其实本质相似,但因涉及的雪山场景比较不同,这里单独拎了出来。
去年的事故信息。图/小红书
防止滑倒,比滑坠制动更值得重视。
评估好个人体能和经验,选择靠谱的团队、合适的时节,才是一趟理智雪山攀登的题中之义。
关于雪山攀登,希望你能明白, 体能是基础,装备真保命。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拼尽全力冲顶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三分之一冲顶,三分之一下坡,三分之一留来预防意外”,一个关于体能分配的简单粗暴的法则分享给你。
👉:哈巴,又出事!
事故8:2024年国庆期间,一位来自深圳的驴友因高反不幸遇难。据称,遇难者跟随一个40多人的大巴团直接从深圳坐车到的亚丁,跨越两千多公里,30小时大巴车程。
据悉,遇难男子系独自一人,未有向导同行,于2月6日抵达珠峰地区,徒步国际经典线路EBC事发时,男子正从仁吉垭口(Renjo La Pass)返回,该垭口海拔5360米,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三大垭口之一。报道称,死因疑为高原反应发展而成的急性高山症。
图/小红书截图
但如果初见就故意挑衅它,比如疲劳、饮酒、感冒、饥饿、洗澡等,它的威力就会格外彰显。
亚丁徒步。
如果再进一步,忽视了它的持续严重警告,或有重感冒、严重的贫血/高血压/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等,或许会引来急性高原病家族中的两大致命杀手——肺水肿、脑水肿,此时如果不能迅速撤到低海拔、去医院,就只能写遗书了……
👉 8人终身禁入,1人遇难,亚丁怎么了?
👉 26岁中国男子独自徒步珠峰大本营身亡
山野:失温
凌晨12点左右,倒在草丛中的女孩被找到,女孩状态很不好,急救处理并送医后,5月20日,女孩经抢救无效死亡,确认遇难。
切记初期早发现,真要是拖进了2级以上失温状态,需立即转到医院救治,户外环境下基本大概率会出事儿了。
👉:97年女生武功山失温遇难.......
👉:秦岭又出事,21岁好可惜……
👉:“五一”贡嘎事故频发,致命因素到底是啥?
事故12:2024年8月29号,乌孙古道突降暴雨,导致沿途河流尤其南疆河段出现特大洪水,水势凶猛,甚于常时十倍不止,甚至冲毁了出山口处的一段栈道……遗憾的是,4名AA重装驴友据说在渡河时失联遇难,另有2位当地干部进山处理纠纷时于阔克苏河遇难。
当日11时06分,江西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漂流所在区域水流猛增,事故受害者夫妻因翻船未能及时上岸,妻子抓住了救生竹竿,但不幸被水流冲击脱手,游回岸边的丈夫第一时间重回水中救援,但水流湍急,未能找到妻子,自己也因此负伤。
据公开资料显示,事故发生地地势险要,其“上方是陡峭的峡谷,下方则是一个水库”,平日里水流不大,可以直接踩着裸露的石头通过;当时受连续降雨影响,水势凶猛。
石人峡事故全过程。图片来源网络,制图@雪线之上
山野涉水时有发生,雨季水量增多,或遇极端暴雨天气发生山洪,危险也随之增加。
溪流水位暴涨和骤降,或是上游出现沉闷的响声,河水变得浑浊、有泡沫、有碎屑,空气中有泥浆气味,都可以作为山洪前的警报。
长线徒步中,在没有得到确定消息的情况下,建议原地择安全处扎营,等确定有无洪水再决定拔营时间;如果已经遇到洪水,找高点原地休息,想办法在安全地带扎营,千万不能硬着头强行渡河。
乌孙。图/般般
即便是参加看似寻常的漂流等景区涉水项目,也不可麻痹大意。记得穿戴好救生衣,选择合适的鞋子,根据需要佩戴手套、护肘、护膝等防护用品,以减轻在漂流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冲击和摩擦。
漂流过程中抓稳扶手,尽量保持船身平衡,避免大幅度晃动或倾斜;注意留心船体是否被利石刮蹭。如果船只翻覆,要注意保护头部和胸部等重要部位;不慎被船只罩住时,应及时松手,以免被长时间扣压在水下发生呛水窒息……
👉:被传6人遇难,乌孙最近啥情况?
👉:武功山“致命漂流”1死1伤
👉:没有奇迹,石人峡2人已确认遇难!
虽然早在7月24日,“松客”的亲属就已经联系当地民间救援人员进山搜救,并张贴寻人启示,但一直未有消息。直到今年12月初,有人在冰海子附近发现一具遗体,有人推测为松客,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事故16:2024年7月19日,一位上海女孩独自进山,携带一个气罐及七天食物,原计划徒步西藏希夏邦马56公里北坡冰塔林路线,20日早上跟朋友有过短信后失去联系。7月25日,家人报警并曾委托户外圈人士求助寻人……但截至8月,搜寻仍无所获。
2017年,我进入户外行业跟的第一篇新闻类稿件就是24岁的黄家新独攀西藏启孜峰遇难事件。
七年了。七年后,故事里的年轻人们依然没能学会克制和谨慎。
每次出行,故事和事故,其实没那么遥远。而无论起点是哪里,在最终导向独行的时候,就已经埋在了许多意外的种子。
👉:单人重装失联事故频发,图啥?
雷击
事故17:2024年6月29日,位于河北蔚县的麻田岭发生雷击事件,有两位户外人士不幸被雷击中,其中一名53岁的北京游客(驴友)不幸身亡。
截图来自小红书@不会飞de栗飞
尽人事,听天命。
图源@cortazu.com
👉:“网红高山草甸”雷击致1死1伤
事故18:2024年4月13日,深圳一男子独自徒步至七娘山1号观景台附近时突感身体不适,还没等周围人反应过来就失去意识倒在地上,经120现场抢救无效后宣告死亡,法医初判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有研究表明,运动相关的猝死最多就是心源性猝死,尤其是像长距离跑步、越野跑这样的剧烈运动。
猝死的发生往往非常突然,来得很急且诱因复杂,常见发生于原本就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身上,其他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等因素都有可能触发心源性猝死。
除了定期体检、保持作息规律和良好生活习惯、均衡膳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这样的套话式预防手段之外,很难说有什么针对性的事先预防手段。
图/阿拉汉
当然,这里不是要大家因噎废食,只是爬山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尤其是高心率、疼痛、胸闷气短、不寻常的大量出汗等,要立刻缓下来,然后观察有无缓解。总之,身体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可能是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一男子爬山时猝死......
-end-
2025年徒步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