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死亡现场,祭奠2024

旅行   2024-12-31 22:33   广西  

明天,2025年开始。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点恍然,仿佛才刚刚习惯2024这个数字,出了会儿神,又要翻页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一起坐下来,细细看看在过去的一年,生命之书里都记载下来一些什么。

定下“大事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其实有点茫然——究竟什么才是“大事”?

然,对户外行业来说,这一年确实出现了很多令人肃然起敬的传奇成就:

  • 10月29日,童海军、王永鹏和陈楚俊历经128小时成功登顶海拔7508.9米的贡嘎山主峰,达成中国阿式攀登中的又一突破;
  • 10 月 9 日,何静登顶希夏邦马,成为中国无氧登顶十四座八千米级雪山第一人;
  • 8 月 29 日,姚妙获得2024年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UTMB)OCC组女子冠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越野的力量……

英雄传奇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对普通的户外爱好者而言,却很难直接有勾连。高处的荣耀固然令人瞩目,但在通往顶峰的途中,我们同样想记录下来关于自己的故事,关于每一个个普通的户外爱好者的“触手可及”的故事。

去年年底,我们曾说,当年的大事是“户外热”:

得益于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一波波的流行风潮终于还是刮到了户外身上。如果说前两年局限于固定地点打卡拍照的露营热只是前菜,那么今年,小白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我们当然欢迎越来越多的小伙伴拥抱户外、热爱户外,美丽的大自然也平等地属于所有人。但是很遗憾,这波以势不可挡的气势铺面而来的“户外热”,更多的是“头脑发热的热”,而不是“真心热爱的热”。

《这波 “户外热” 到底啥时候过气啊?》中,我们指出了一些不忍卒视的乱象,叮嘱大家安全出行。

遗憾的是,在没有经验和知识武装的“户外热”之后,2024年终究成了“极不安全”的一年。“事故潮”或许是今年最贴切的注脚。

中国探险协会探险研究专业委员会去年发布的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截图。

👇
2024年的事故报告统计尚未出炉,伤亡数目大概不会少。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那些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关于2024最悲痛的记忆。
过去的一年,我们记录下了多个事故现场,遗憾和惋惜之外,主要是希望籍此为大家科普更多户外安全知识。
纵然意外是小概率事件,但落在个人身上,都是难以承受之重。更何况,绝大多数的遇难者都太年轻了,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少年有着探索世界的勇敢,却把巨大的遗憾留给了父母。

图/乌木

我们一直鼓励大家迈向山野,也一直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山野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相信,每一次出发,都是因为热爱世界、热爱生活;而活着,才会遇见更广袤的世界、更精彩的生活。

生死之外,皆小事。

根据风险出现的场景和类型,我们选取了18个2024年事故现场,希望这些血的教训,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意外”与我们的距离。

再次向所有户外活动中的罹难者致哀!这是他们最后的故事, 也是你我生活过的2024。
帐内:一氧化碳中毒
事故1:2024年12月3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一名女子与另一位同伴在湖边搭建帐篷露营,入夜气温骤降,两人取暖使用不当发生意外,因中毒严重,女子最终遇难。
事故发现地可以遥望苏州地标“东方之门”,是一处相对成熟的露营场地。有相关人员表示“人是今天发现的,有可能出事是在12月1日前后。两人取暖烧卡式炉,就是个小帐篷,也就几平方米,晚上气温降到10℃以下,昼夜温差很大,取暖的帐篷里缺氧。” 具体细节暂不得而知。
事故2:此次事故一个月前,11月3日,安徽芜湖一公园,两人在帐篷内死亡,同样疑因一氧化碳中毒。

图/网络
如今,休闲露营火了、围炉煮茶火了,事故范围在燃气热水器、烧炭取暖、锅炉取暖等因素引发的室内案例之外,还不断扩展到各种户外场景中,入冬以来已有多起类似悲剧发生……
甭管帐篷内还是车内,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即便可能留有出风口,但空气流通不畅,有害气体逐渐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也依然很容易出事。
户外环境中杜绝此类事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建议帐篷内使用各类炉具!
除了燃烧不充分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外,帐篷属于易燃物,处理不当也容易有着火风险。除非像专业后勤队伍使用那种方便对流通风的大帐。


图/卡西

个人使用场景中,便携式的气罐+炉头是最常见的选择,尤其是重装户外。个人帐篷空间小,一旦密闭使用炉气生火,就容易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所以尽量不要将碳系燃料在帐篷内使用。
不过户外总会有不得已的情况,比如下雨、比如攀登只能吊在岩壁上,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帐篷内使用炉具,不过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帐篷足够通风。
至于晚上帐内取暖,也有网友表示自己用的炉子一直很安全,还会加装个一氧化碳报警装置,但总归是难保万全。
与其这么折腾,不如多带些厚衣服,准备个更暖和的羽绒睡袋,如果衣物上的周全准备都无法助你扛过夜,那大概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等到合适自己的时间和温度再出来露营了……

👉《一女子露营时帐篷内身亡!当警醒!》

山林:坠崖
事故3:2024年11月17日,一女性驴友随驴友团徒步自辉县市黄水乡龙水梯村出发徒步南太行,在十字岭下山途中脚下不慎打滑致使坠崖身亡。
事故4:2024年10月12日,广西南宁一名22岁的年轻男子,在“网红”爬山点南宁大圣山徒步时发生意外,不慎坠崖身亡。据救援人员推测,“他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体能消耗可能已经超负荷了,他在那里煮了一份自热米饭,那个饭才吃一口,就出事了。他煮饭的地方离悬崖太近了,大概就是一米(的距离)。”
事故5:2024年2月29日,西安两名女子驾车至秦岭服务区后攀登秦岭东梁失联,次日家属报警,随后警方组织力量开展救援。搜救历时4天3夜,3月4日傍晚失联的两名女子被找到,一人已经不幸遇难(登山之后山中起大雾,其中一人在前方探路时不慎摔到悬崖底部导致遇难)。

事故6:2024年当地时间4月20日,一31岁中国籍游客在印尼伊真火山口边缘拍照时坠崖身亡。据当地媒体报道,该中国籍游客与丈夫两人0时左右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伊真火山攀登路线,凌晨4时左右,两人抵达伊真火山口观赏著名的“蓝色蓝火”并拍照,当地时间6时左右,两人抵达事故发生地——一棵在国内社交媒体上颇受欢迎的“网红树”,拍摄完照片后,她向后退去了几步,随后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长裙,坠入身后约75米深的悬崖下……

社交媒体上的“出片网红树”

👇

截图来自网络

山野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特别是未开发区域,没有专业人员带领,不要擅自进入、独行更是大忌。

即便在相对安全的线路,户外行进中也要专注,因为拍照分神而坠崖的案例实在让人心痛,这本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意外啊!

此外,出行前要对自己的户外经验、体力以及天气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路线,否则迷路、体力透支、遭遇恶劣天气等情况,都会增加遇险可能性。

大瓦山。图/小海
具体进行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小技巧:
  • 出发之前量力而行,尽可能减少负重,保证装备周全的情况下负重不超过体重的1/4会更稳妥;

  • 调整好背包,背包稳定可以增强身体重心稳定性,避免摔倒等危险;

  • 系紧鞋带,脚步确保在被登山鞋贴合包裹的状态;

  • 最好选择中高帮徒步鞋,可以增加脚踝稳定性,防止崴脚;

  • 小步行走,步伐要慢,不要跑跳,尤其下山时,根据不同的路面实时调整上下坡方式,不要比谁快谁慢,安全比速度更重要……

👉: 河南南太行一驴友跟团徒步时坠崖身亡!

👉:  两女子攀登秦岭失联5天,一死一伤,警钟长鸣

👉: “血色美照”事件背后

雪山:滑坠

事故7:1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云南香格里拉市哈巴雪山“绝望坡”,一男性登山者发生滑坠,不久后不幸遇难。据称,遇难男子系4人同行,自行组织进行攀登,当时已完成登顶,但在下山路上体力不支,与向导的登山鞋绊在一起后滑倒,不幸头部撞击在岩石上,酿成悲剧。

雪山滑坠和山里坠崖其实本质相似,但因涉及的雪山场景比较不同,这里单独拎了出来。

哈巴雪山一向被冠以“入门级雪山最佳之选“,但饶是初级且成熟,哈巴雪山也已有过数次遇难及其他安全事故。

去年的事故信息。图/小红书

就在遇难事故发生前几天,社交媒体有人在一次骨折事故后发帖痛斥不良宣传,下方就有人懵懂质疑——“哈巴雪山还能出事故”?
所谓“初级”、“入门级”,是相比于其他更高更难雪山的比较级修饰,而不是户外小白、体能渣渣的“免死金牌”。比之哈巴本身的难度和风险更致命的,是无知无畏。
攀登雪山也从来都不是如美图所示的简单而酷炫,它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也是一场与自然的博弈。一旦发生滑坠后没有及时制动,扭伤脚踝、摔断骨头、掉下悬崖等各种危险都有可能出现。
你或许也会看到诸如“尽可能用力而迅速地将制动工具的尖峰刺入冰面”等理论指导,但作为曾经亲自经历过滑坠的当事人,我想说,对于非经技能训练的专业登山者来说,一旦发生滑坠,几乎不可能凭自身能力实现制动!

防止滑倒,比滑坠制动更值得重视。

哈巴大本营附近。图/乌木

评估好个人体能和经验,选择靠谱的团队、合适的时节,才是一趟理智雪山攀登的题中之义。

关于雪山攀登,希望你能明白, 体能是基础,装备真保命。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拼尽全力冲顶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三分之一冲顶,三分之一下坡,三分之一留来预防意外”,一个关于体能分配的简单粗暴的法则分享给你。

登顶不是唯一的目标。如果你的确执着于顶峰,那么祝你顺利;如果你同样留恋垭口日出的绚烂,那么停下来欣赏风景或是在自我满足的地方选择下撤,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哈巴,又出事!

高原:高反

事故8:2024年国庆期间,一位来自深圳的驴友因高反不幸遇难。据称,遇难者跟随一个40多人的大巴团直接从深圳坐车到的亚丁,跨越两千多公里,30小时大巴车程。

事故9:2024年当地时间2月13日,一名26岁的中国公民在尼泊尔徒步时昏倒在珠峰地区附近乡镇路边,被人发现,在救援中不治身亡。

据悉,遇难男子系独自一人,未有向导同行,于2月6日抵达珠峰地区,徒步国际经典线路EBC事发时,男子正从仁吉垭口(Renjo La Pass)返回,该垭口海拔5360米,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三大垭口之一。报道称,死因疑为高原反应发展而成的急性高山症。

关于高反,我们讲过无数次,但总能见到有人在各种“雷区”上蹦迪。
剧烈运动、马上洗头洗澡、不注意保暖、喝酒、熬夜……偶然刷到一条小红书的炫“体质”内容,简直把高反的点一次性全踩中,竟然还有点引以为傲的意思?

图/小红书截图

的确有些人更不容易高反,但过往的某些经历并不是未来的护身符,即便此前高原适应性良好,也并不能保证这次、下次不会出现不良症状。
一般人在从低海拔进入高原后的7天内,都可能出现轻微高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疼头晕、呼吸困难、疲劳乏力、消化系统问题、失眠或嘴唇和指甲根发紫、鼻孔出血等其他症状,一般几天后会逐渐缓解。 

但如果初见就故意挑衅它,比如疲劳、饮酒、感冒、饥饿、洗澡等,它的威力就会格外彰显。


亚丁徒步。

如果再进一步,忽视了它的持续严重警告,或有重感冒、严重的贫血/高血压/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等,或许会引来急性高原病家族中的两大致命杀手——肺水肿、脑水肿,此时如果不能迅速撤到低海拔、去医院,就只能写遗书了……

所以,咱还是好好预防,比如保障睡眠、不要剧烈运动和高原饮酒、注意保暖尤其头部保暖、多喝热水直至尿液澄澈等,同时放松心态,坦然面对,不作不惧,逐渐适应。

👉  8人终身禁入,1人遇难,亚丁怎么了?

👉  26岁中国男子独自徒步珠峰大本营身亡

山野:失温

事故10:2024年5月19日,一位97年女孩与两位朋友相约反穿武功山,约定山下汇合,当日强风大雨,当晚九十点左右,一家客栈接到女生朋友求助电话,称自己的同伴说不了话走不动路了,请求帮忙寻找,客栈老板和几位年轻住客出发找寻。

凌晨12点左右,倒在草丛中的女孩被找到,女孩状态很不好,急救处理并送医后,5月20日,女孩经抢救无效死亡,确认遇难。

事故11:2024年五一期间,一位21岁的大学生夜爬秦岭冰晶顶,9天之后才找到遗体,同样推测因为”下雨滑倒,人体失温不幸离世“。

此前很多悲剧中,失温,都是重要的推手。失温主要是由于外界太冷,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抵御严寒导致。
或许你会仗着身强体壮,觉得受点冷、吹点风、淋点雨、出点汗没什么关系,但可别忘了——“风、湿、冷”正是失温的鬣狗,从看似休闲的苍山,到令人闻之色变的鳌太;从成熟的景区大五台到荒蛮的山野小五台;从春季到冬季……无论地方或季节,满足其中两项,便有被围猎的危险。
面对户外环境的多变,永远没有100%万全和完美的准备,也没有永远的强者,而越谦卑的意识,越充足的准备,容错率才会越高,才越能提高户外生存的上限。
五一海拔4000米左右的梅里北坡,营地满是积雪。图/乌木
失温本身并不是会即刻致死的恶魔,在轻度和中度阶段,都可以通过妥善处理转危为安。如果少年身边有人可以提供救助,上面的事故或许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悲剧……
至于具体处理方法,可以从三大诱因着手:“躲”到避风处;“换”上干的、暖和的;“补”充热量/能量,辅助患者回温。切记千万不要猛搓手脚及喝酒暖暖,应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对患者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四肢做好被动保暖即可。

切记初期早发现,真要是拖进了2级以上失温状态,需立即转到医院救治,户外环境下基本大概率会出事儿了。

👉:97年女生武功山失温遇难.......

👉:秦岭又出事,21岁好可惜……

👉:“五一”贡嘎事故频发,致命因素到底是啥?

雨季:涉水

事故12:2024年8月29号,乌孙古道突降暴雨,导致沿途河流尤其南疆河段出现特大洪水,水势凶猛,甚于常时十倍不止,甚至冲毁了出山口处的一段栈道……遗憾的是,4名AA重装驴友据说在渡河时失联遇难,另有2位当地干部进山处理纠纷时于阔克苏河遇难。

事故13:2024年8月11日,江西萍乡武功山万龙峡漂流发生2名人员翻船落水事件,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两人系夫妻。

当日11时06分,江西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漂流所在区域水流猛增,事故受害者夫妻因翻船未能及时上岸,妻子抓住了救生竹竿,但不幸被水流冲击脱手,游回岸边的丈夫第一时间重回水中救援,但水流湍急,未能找到妻子,自己也因此负伤。

事故14:2024年6月2日,一队户外爱好者在通过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时,2人不幸落水失联。两天后,官方通告确认失联驴友被找到,已无生命体征。

据公开资料显示,事故发生地地势险要,其“上方是陡峭的峡谷,下方则是一个水库”,平日里水流不大,可以直接踩着裸露的石头通过;当时受连续降雨影响,水势凶猛。


石人峡事故全过程。图片来源网络,制图@雪线之上

山野涉水时有发生,雨季水量增多,或遇极端暴雨天气发生山洪,危险也随之增加。

溪流水位暴涨和骤降,或是上游出现沉闷的响声,河水变得浑浊、有泡沫、有碎屑,空气中有泥浆气味,都可以作为山洪前的警报。

长线徒步中,在没有得到确定消息的情况下,建议原地择安全处扎营,等确定有无洪水再决定拔营时间;如果已经遇到洪水,找高点原地休息,想办法在安全地带扎营,千万不能硬着头强行渡河。

万一遭遇山洪,尽量保持冷静,快速舍弃背包,采用保护性泳姿,翻过身来背向下,脚向下游方向,避免伤害进一步扩大。

乌孙。图/般般

即便是参加看似寻常的漂流等景区涉水项目,也不可麻痹大意。记得穿戴好救生衣,选择合适的鞋子,根据需要佩戴手套、护肘、护膝等防护用品,以减轻在漂流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冲击和摩擦。

漂流过程中抓稳扶手,尽量保持船身平衡,避免大幅度晃动或倾斜;注意留心船体是否被利石刮蹭。如果船只翻覆,要注意保护头部和胸部等重要部位;不慎被船只罩住时,应及时松手,以免被长时间扣压在水下发生呛水窒息……

👉:被传6人遇难,乌孙最近啥情况?

👉武功山“致命漂流”1死1伤

👉没有奇迹,石人峡2人已确认遇难!

独行:失联
事故15:2024年7月10日,00后驴友“华鳌哥-松客”发布视频称,自己将只身一人开启贡嘎大环线,全程360公里,还将连续攀登中山峰、勒多曼因、小贡嘎、那玛峰、金银山5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峰,预计20天完成。但截至8月1日,“松客”一直未与外界联系,失联已超20天。

虽然早在7月24日,“松客”的亲属就已经联系当地民间救援人员进山搜救,并张贴寻人启示,但一直未有消息。直到今年12月初,有人在冰海子附近发现一具遗体,有人推测为松客,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事故16:2024年7月19日,一位上海女孩独自进山,携带一个气罐及七天食物,原计划徒步西藏希夏邦马56公里北坡冰塔林路线,20日早上跟朋友有过短信后失去联系。7月25日,家人报警并曾委托户外圈人士求助寻人……但截至8月,搜寻仍无所获。

2017年,我进入户外行业跟的第一篇新闻类稿件就是24岁的黄家新独攀西藏启孜峰遇难事件。

七年了。七年后,故事里的年轻人们依然没能学会克制和谨慎。

每次出行,故事和事故,其实没那么遥远。而无论起点是哪里,在最终导向独行的时候,就已经埋在了许多意外的种子。

希夏邦马徒步沿途。图/凉爽
并不是说结伴就一定能够避免风险,行程中自然之力不可抗拒,但诸如崴脚、摔跤、初级失温、装备遗失等事件,若有同行队友相互帮助,可能顶多不过是行程中一些略带刺激的小插曲。
但若独自一人又难以对外求救或者救援时间较长,小插曲,便可能最终会酿成大事故。

👉:单人重装失联事故频发,图啥?


雷击

事故17:2024年6月29日,位于河北蔚县的麻田岭发生雷击事件,有两位户外人士不幸被雷击中,其中一名53岁的北京游客(驴友)不幸身亡。

据事故目击者@不会飞de栗飞社交媒体介绍,事发时间为6月29日下午3点50分左右,当时麻田岭突然来了一波雷阵雨,被雷击中的两位户外人士距离自己仅仅200米,位置大概是在网红牌子下坡位置。

截图来自小红书@不会飞de栗飞

雷电伤害虽是小概率高致命性事件,但实际发生的悲剧并不少见。后果则从幸运的轻度皮肤烧伤,到严重的心脏骤停都有可能。
雷电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其中6月至8月为高发期如果雷电发生时恰好在户外,那么面对这种“不期而遇”,希望你能提前判断,尽量争取撤离时间;能躲则躲,选择安全地形,避开山顶、山脊以及一些有突出物的高地;同时注意身上不要携带金属制品、避免尖端引雷、多人分开站立、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尽人事,听天命。

图源@cortazu.com

👉:“网红高山草甸”雷击致1死1伤

猝死

事故182024年4月13日,深圳一男子独自徒步至七娘山1号观景台附近时突感身体不适,还没等周围人反应过来就失去意识倒在地上,经120现场抢救无效后宣告死亡,法医初判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图源/网络

有研究表明,运动相关的猝死最多就是心源性猝死,尤其是像长距离跑步、越野跑这样的剧烈运动。

猝死的发生往往非常突然,来得很急且诱因复杂,常见发生于原本就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身上,其他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等因素都有可能触发心源性猝死。

除了定期体检、保持作息规律和良好生活习惯、均衡膳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这样的套话式预防手段之外,很难说有什么针对性的事先预防手段。

图/阿拉汉

当然,这里不是要大家因噎废食,只是爬山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尤其是高心率、疼痛、胸闷气短、不寻常的大量出汗等,要立刻缓下来,然后观察有无缓解。总之,身体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可能是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一男子爬山时猝死......

2025年,距离那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将会过去整整十年,但这种源自普通人心底的呐喊,总会穿越岁月变迁,让人觉出遥远的共鸣。
是的,我们都爱这个广袤而新奇的世界,想用自己的方式,与它深度勾连。我们懂你的冲动和执着,但我们更希望,你能对自然更多一分敬畏、对自己更多一分了解、对户外更多一分储备。
不因恐惧而抗拒每一次新奇的经历;但,也从不大意。不因一时困难而轻言放弃;但,也要有属于自己的取舍。
安全、周全,是户外的出发点,也是最好的落脚点。
2025,万望诸位平安户外!

-end-

评论区留下你的 2024 年户外经历和感悟
我们将抽取5位走心的朋友寄出
2025年徒步台历
新的一年
让我们一起安全户外



「徒步中国」2024
我们又痛快玩了一年

徒步帮
全球深度户外旅行活动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