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衣里短裤文胸,我不懂!

旅行   2024-11-23 08:18   四川  

这两年,装备价格随着户外爆火一路水涨船高,甚至堪比“理财产品”,大家有目共睹。也难怪,单就营销一项很多品牌都是花了大钱的。

品牌本身愿意广而告之的诚意,社交媒体平台偷摸抖露用户信息,加之算法的小心机,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我得承认,我的信息圈几乎被户外内容框死了,时不时就能在系统投放的朋友圈广告里看到各种熟悉的户外品牌。

其实这种感觉挺微妙的,讨厌不由分说、未经允许的广告,但又有种熟悉和亲切感,如果能让跟多人籍此了解到户外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乐见其成的好事儿。

但是看多了逐渐发现,有些个广告,是越来越变味儿了?


看谁胸大腰细肤白貌美?

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到某专业户外品牌的九宫格冲锋衣广告时,其实是喜欢的,年轻美女谁不爱看呢对吧,衣服也好看,嗯,好看,刷过去了。

后来,第二次,第三次又刷到同类内容,总觉得不太对,哦,每次九宫格里的模特小姐姐都会有几张是内里短裤文胸、外面套上敞怀冲锋衣的……

说实话,这种穿搭方式早就见怪不怪,除了不适合现实操作,其他都挺适合的,尤其适合凹造型拍照发小红书。谁家正经玩户外的会在热到要穿短裤文胸吊带的环境下,再去套件冲锋衣?

所以社交媒体上刷到时,纯当美图看看身材看看脸也就罢了,毕竟是博主个人行为,“百花齐放”也很正常。

图/乌木

但一向标榜专业的品牌方自己,也用大号投流这些严重有悖专业特性的网红穿搭,属实有点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我也知道,这年头,冲锋衣之类的很多户外装备更多是一种“时尚单品”,是用来完成穿搭种草的“工具衣物”,品牌方借此风潮拓宽触达对象、争取更多消费者也无可厚非。

只是我不懂,如果是这种营销诉求,那冲锋衣里短裤文胸的装扮场景该是都市生活,是商场、酒吧、甚至KTV,都很契合,干嘛还非要拉上户外背景做垫背呢?为了营造某种颠覆性冲突效果?

图/乌木

披着冲锋衣的白幼瘦,本质不过是男凝审美的一种户外系包装。

到底是因为白幼瘦太流行,品牌才选择这条赛道,还是因为那么多品牌选择了这条赛道,才推动它越来越流行的呢?

好歹也是花了大价钱的,营销的费用最终也是要落在消费者头上的,如果真的想突出户外属性,建议咱其实可以整些真正有感染力的图片?

比如这样的?

👇

截图@社交媒体小红书

“年轻貌美多留白”固然会容易促进围观者多巴胺的快速分泌,但是千篇一律美则美矣,却没有内容、没有灵魂,激不起来想要去户外撒野的劲儿,也难与品牌自身标榜的“专业户外”挂钩。

户外蓬勃的生命力不是年轻精致的妆容和脸蛋儿,而是勇敢无畏的尝试和姿态。偶然刷到一个小姐姐冲浪的视频,主角既不白也不瘦,但随浪而起的身形和健硕的肌肉简直让人心潮澎湃。这,难道不美吗?!

正向引导是一种仁慈

话说回来,审美品味这东西众口难调,我自己爱不爱看的其实不重要,毕竟我也不是会看个广告就会心动下单的主儿,不是人家营销的真正受众,原本只要刷过去、闭嘴,继续自己一边玩儿去就好。

之所以今天想较真啰嗦几句,是因为前阵子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长报道:《22岁大学生,倒在雪山上》。主角是今年十一哈巴雪山攀登途中遇难的一个年轻人。

截图@原文

没有了解遇难者生平之前,看到这个事故,可能只是会痛心疾首、会想他怎么这么莽撞愚蠢。但当丰富的细节铺面而来,主角以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的形象站在眼前,而不只是一个冰冷陌生的名字时,心里就逐渐被悲悯和遗憾填满。

这实在是一个让人疼惜的孩子啊!在酿成最后的悲剧的整个过程中,有太多本可以避免的地方,有太多从专业角度来看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操作,如果当时有人告诉他出行前该怎么合理准备、如果有人能劝导他装备不足的风险……该多好啊!这样,悲剧就不会发生,一个为生活拼尽全力的年轻人就仍然可以在苦涩中向着未来去拼搏,人在,希望就在。

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所说:“没有经验,没人引导,他全靠自己懵懂前行,爬雪山和人生都是如此。”

可能因为自己入圈已久,一切靠教训得来的经验似乎都已经理所当然,这种身处舒适区的游刃有余让我总是从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出发,觉得现在什么信息没有,只要你想,就能找到相关的指引,以最安全的方式进入户外,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意外、出现那么多愚蠢的事故。

那篇长文引发的触动,让我开始重新以一个新手小白的角度去思考,去认知我已然熟悉的户外领域。

图/乌木

我想起11年前自己第一次去徒步露营,就和室友无知无畏跟着一群陌生校友去了“华东第二虐”,新买的所谓“登山包”其实不过是噱头,比书包也好背不到哪儿去,一路勒得膀子疼;连“防潮垫”到底该整哪种都搞不清,最后两个人买了个类似野餐垫一样的东西回来,因为它的淘宝介绍页面也有写着“防潮垫”的字样……直到山里搭起帐篷来,才发现跟别人用的很不一样。

当年就背了个这玩意去山里露营

👇

有些时候,不是当事人不愿意、不主动去搜索查询,而是当经验还没有积淀到一定程度,对相关的概念和可能的风险毫无认知时,压根就不会有相关意识。当你的身边都被“爬山可以穿吊带”的声音所充斥,你可能压根不会去考虑、去质疑、去反驳,理所当然地顺从、盲从,也就忽视了其中的危险。

所以,越是专业的平台和品牌,就越该多一份正向引导的责任。对真正有意尝试户外的新人小白而言,好的引导是一种仁慈。

失去的和怀念的

小时候看武侠,看江湖纷争不断,但总有正义侠气真情动人;后来初入户外,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和指引,便觉得户外亦如江湖。

第一次进山激动狂奔,被陌生队友训斥下坡太快伤膝盖,然后告诉我应该怎样,我记得他有点凶,但讲的话很实用;去北灵山露营,“混账”的姐姐其实也是第一次见,允我同住还教我怎么拆搭,后来我买了一个同款帐篷,用了7年;初上高原,内里棉质衣服湿透又被冷风吹凉,朋友拿出自己的速干衣又用雨衣为我撑出一片替换的空间,一场被扼杀在苗头里的事故让我明白了装备不专业的危险性……

所以毕业后我的朋友基本全由户外得来,我知道自己是幸运的,能在初期的尝试中就被及时矫正,能有诸多试错的机会,从而一步步稳稳走来,也越发谨慎。

图/乌木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江湖也终不能免于流俗。

现下网络资源的过于便捷,让更多人有了接触和了解户外的机会,但也在削弱其神秘性和专业性的同时,附加了更多危险性,鼓动性的宣传和诱惑,让人太容易轻易出发、太容易获得一种已经知晓所有的盲目自信。

现实和网络、真实和假象、实践和理论……有时候,很难轻易分得清。

户外是一种无关他人的个人生活方式选择,爱的人自可以赋予它无上崇高的意义;但户外相关的生意却更多关乎商业和利益,是现实的关乎流量和进账的考量,即便如此,我也还是希望能出现更多专业的指引,能给想踏进户外的陌生人多一点善意。

徒步帮
全球深度户外旅行活动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