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一位犹太摄影师拍了无数民国美女,50年后重见天日,惊艳了世界!
文摘
2024-10-15 09:23
河南
这是一组来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让我们有幸见证了风华绝代的容颜,也唤醒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朱砂不点而朱。那个没有PS的年代,比起现在的网红脸,不知要美上多少。
拍下这些照片的是一名犹太摄影师Sam Sanzetti。
Sam Sanzetti (沈石蒂)1902年—1987年
1902年,沈石蒂出生在俄国克里米亚半岛,原名希约马·里夫希兹(Sioma Lifshitz)。1915年,13岁的沈石蒂随家人前往中国哈尔滨。1921年,17岁的沈石蒂,孑然一身,跳上了一艘开往上海的英国船。
抵沪后,Sioma Lifshitz为自己换了个更易发音的名字Sam Sanzetti。懂中文后,他又拥有了一个中文名字“沈石蒂”。和许多初到上海的犹太人一样,沈石蒂两手空空,一无所长。在1970年以色列报纸《七天》的一篇报道中,沈石蒂这样回忆道:“我赤手空拳,身无分文,一贫如洗,就这样来到中国。”
为了谋生,他在照相馆外做起了擦皮鞋的营生,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照相技术。并购买了相机自己进行创作。
后来,一位名叫温德伯格的美国摄影师注意到了他的作品,立刻介绍他到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工作。就这样,沈石蒂走上了职业摄影师的道路。
照相馆内部
1927年,沈石蒂自立门户,在当时上海照相馆云集的南京路上开设了“上海美术照相馆”。
当年照相馆开张时只有外国顾客拍照,后来名声渐响后,中国富豪、社会名流、电影明星也纷纷找上门。他的生意日渐兴隆,一连在上海开设了4家照相馆。
最火爆时,在上海市中心的工作室有11间房子,雇用了31名职员经营店铺。这是当时全中国大型的摄影工作室之一。
沈石蒂的人像照片表情自然,用光柔和,背景素雅,就像一幅幅油画。
那时还没有彩照技术,因此部分照片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上色技术,使照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在上海期间,他拍摄了2万多张手工着色的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由于公私合营,之后两年沈石蒂转而在上海的一家英国学校里教摄影课。
1957年,沈石蒂带上他的照相机和胶卷,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去了以色列特拉维夫生活。
沈石蒂在工作室
沈石蒂拉黄包车
沈石蒂曾接受以色列知名报纸《新消息报》的采访,他喃喃自语:
“我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便是在上海,上海是独一无二的,五光十色的,我仿佛能看到她缤纷的色彩,闻到她的丰富的气味……”
沈石蒂其实不愿离开上海,他的大部分青年时光和记忆都与这座城市同在,更重要的是,他恋爱了。
这个中国女孩子有个美丽的英文名字——南希,双方年龄差距有20多岁。可惜这段让沈石蒂认为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持续多久。
生活在特拉维夫的沈石蒂经常怀念上海,怀念那里的老顾客、黄包车、油条,还有甜甜的上海菜,能够再次回到上海是他余生的梦想。
他的继子德克斯勒回忆这位个头矮小、精力旺盛的继父:
“他的房间里放满了关于中国的记忆,关于上海的记忆。他把那些珍贵的东西都保存了下来,这些都是因为他内心的自豪之情。”
沈石蒂从擦皮鞋的小工摇身一变,成为当时沪上有名的摄影师,并取得令人尊敬的地位。
在他生前保存的柯达公司广告中,他被描述为“成为中国摄影大师的犹太人”。
1987年6月29日,沈石蒂在特拉维夫逝世。
他没能再联系上那位叫“南希”的女孩,也没能实现重回上海的梦想,但他当年开照相馆的地方仍然存在。如今,这里叫南京东路美伦大楼东楼。
这幢建于1921年的六层楼房,虽然经过多次粉刷和翻新,但仍保持着几乎和照片中一模一样的纹饰,以及丝毫未变的玻璃窗格局。
时间进入21世纪,他的继子德克斯勒发现了这些尘封了半个世纪的老照片。通过微博,它们又重现上海滩。
10月24日,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在微博上将“芭蕾女孩”、“母与子”等200余幅照片一一展出。
微博说明:“所有照片都是上世纪20年代上海南京路37号的一位犹太摄影师Sam Sanzetti所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人物的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
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认识的人,或许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请让我们知道。”
找到了5位照片中的当事人(其中4位到场)
芭蕾女孩洪落霞
芭蕾女孩洪落霞拍摄照片的时候只有17岁,正在读高中二年级。洪落霞每次路过沈石蒂的照相馆,都会在橱窗前驻足,欣赏里面展示的照片。
这天,她因为演出,有了一件崭新的舞蹈服,便动了向家里要钱去拍照的念头。57年后,74岁的洪落霞还记得沈石蒂为她拍照时的情景:“他鼓励我自由地跳舞,我记得他为我拍了许多张。”
以色列大使馆希望能在照相馆旧址附近举办这些老照片的展览,让沈石蒂曾倾注过热情与心血的照片,能够回到他魂牵梦萦的这片土地上。
沈石蒂的一生就像是一个传奇,
这场跨越百年的影像交流,又为他的摄影生涯
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商务、合作、入读者群,请注明情况,加编辑微信(gancaozi2018)。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A3MTE2OQ==&mid=2649155263&idx=1&sn=f100d0923df941b8087c156648e3214a
民国女子
她们身上,有旧时代书香门第小姐的优雅风姿,也有新时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她们的身影一去不返,她们的故事还在流传。
最新文章
清冷的午后
秋天的小快乐,是栗子给的
刘晓庆的“不甘心”
刘晓庆:你可能不喜欢她,但是不能不佩服她
张爱玲:中国的日夜
张爱玲与萧红:两个被冷漠父亲逼出来的文学天才,一生在寻找理想中的父亲
鲁迅:好的故事
三毛:什么都快乐
丰子恺散文经典:儿女
《再见爱人》:无论在综艺上的关系如何糟糕,黄圣依也不会和婚姻说再见
张恨水散文经典:白门柳
读丰子恺的画:既耕已亦种,时还读我书
林海音经典散文:秋的气味
林清玄:鸳鸯香炉
苏青:一个孤零零又热腾腾生活着的离婚女子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明亮的夜晚》:没有男人我也可以活得很好
琦君:髻
破镜难圆,他最爱的是不是你:读《王映霞自传》
那些年月的明星老照片
金庸: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一生三段恋情拎得清,爱到最后嫁穷人,做后母,日子拮据反而踏实
忘记意味着背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些远去的记忆
秦德君与茅盾:那段被刻意“掩埋”的爱与恨
一位犹太摄影师拍了无数民国美女,50年后重见天日,惊艳了世界!
植物妻子与出走的娜拉:婚姻中女性该怎样自处?
为什么是韩江,而不是残雪?
范存忠:民国时期外国文学重镇的掌舵人
民国女子如果穿越过来,大概是这样子谈恋爱的
郁达夫致沈从文: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一个女性的精神成长史:从潘玉良的自画像说起
沈从文:生命是一条河
如果世界上真有人工种恋爱
爱情向左,婚姻向右:张家四姐妹的婚姻选择(白)
郁达夫的星洲三年
女神和女奴隶:郁达夫的一语成谶(下)
女神和女奴隶:郁达夫的一语成谶(上)
打捞时光碎片:读《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
胡友松与李宗仁:跌跌撞撞奔向你
梁从诫: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我的母亲林徽因
读丰子恺的画:散市
琼瑶和平鑫涛的感情故事:最会写爱情的女人根本不是恋爱脑,她最爱的永远是自己
一个乱世孤女的传奇
《落叶无限愁》:赵清阁与老舍那段无法相守的爱情
余华“少年三部曲”之《四月三日事件》:十八岁的世界,总是草木皆兵,总爱无中生有
余华“少年三部曲”之《夏日台风》:爱上音乐老师,有宏大愿景,生活中却又胆小怯弱
唐诗里的女子:清醒、独立、悲凉,统统都有力量
我那从未出过远门的婆家奶奶
李娟:月饼记
天涯共此时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