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养成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包括良好的品德、生活、学习、安全、卫生习惯等。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特教学校的养成教育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品德、生活、学习、安全、卫生习惯等。
特教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
◆品德方面: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集体、诚实守信,能主动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生活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睡眠、就餐等习惯,形成正确的生活常规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安全方面:帮助学生认知生活中的安全标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学习方面:能遵守课堂纪律,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初步的团结互助、合作分享的意识。
◆卫生方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常识,以及常见病的预防知识等。
◆礼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与人交往的习惯与能力,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特教学校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家庭教育方面
每一位家长都应给孩子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人的关爱,以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些特殊孩子自身有缺陷,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都存在障碍,也缺乏信心。家长应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的鼓励、更多的耐心,静待花开。
特教学校的不少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家长要勇敢地带孩子走出家门,了解社会,慢慢融入社会。这样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将来支持、帮助他们。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家长要积极学习其他家长成功的教育经验,联系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二、学校教育方面
◆班级管理
制定班级公约,规范养成教育。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使学生有规可依,有章可依,不断规范大家的言行。久久为功,学生会逐渐从“强制”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最后内化为个人的思想观念。
运用奖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平时多注意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发现到的学生的优点及时予以表扬、肯定,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制定评价制度,实现养成教育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哪一点做得好,某一方面有进步,教师都应及时表扬,如实记录,期末时进行表彰,如设立“学习标兵”“劳动之星”等,最终达成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的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
◆团队活动
充分利用我国重要节假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清明节祭英烈、国庆节爱国、教师节尊师、重阳节敬老等。
举行生活基本技能比赛,如穿衣服、叠被子、洗毛巾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让他们意识到要遵守竞赛规则。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特殊学生本来对社会就缺乏认知,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春天踏青、秋季郊游、走进社区、参观工厂等,使学生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品德课程
思政课程是特教学校实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教师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而,特教学校一定要选好品德课程的教师,上好思想品德课,完成其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业”。
◆榜样引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激励自我,特别是学习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让学生感觉到这些人和事可近、可亲,更可学。
◆学科协作
养成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把养成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里,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养成教育不仅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家长培训
请教育专家现场指导,让家长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辅导,争取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请心理专业人士开设讲座,让他们学习基本的心理常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以便可以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三、社会关爱方面
◆主动欢迎“走出来”
社会各界要主动欢迎这些孩子和家长走出家庭,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团体。
让学生到附近社区,熟悉自己周边的环境,认识身边的人,了解周围的事,指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让学生到爱心企业,熟悉他们的生产车间,了解他们的生产过程,为后面学习技术、就业做好铺垫。
让学生到爱心团体,感受爱心人士、爱心团体的无私关爱、热情帮助,从中受到教育,学会感恩。
◆积极邀请“走进去”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了解、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世界的温暖、人性的善良,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爱心团体到学校开展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又能感受到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关爱着自己,引导他们学会感恩。
请技术人员进行基本的技术培训,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和技术上的支持。
教育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特教学校的养成教育要与班级管理、团队活动、品德课程等密切结合,要将其延伸到家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社会的关注、支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图 文:转自特教集团公众号
编 辑:郑志昊
审 核:马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