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地方志记录历史的形态,更好地传承文脉,留住乡愁,讲好江苏故事,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实施《江苏省情系列影像志》项目,计划推出乡土江苏、风味江苏和绝技江苏等三个系列,共计120集,每集5分钟。围绕名镇名村、风味美食、非遗绝技等主题,以历史为视角、文化为脉络,纵述古今,用生动的影视语言展现在世人面前,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地情文化的需求。
利国 擦去产业“铁锈” 绘就发展新篇
“大湖之滨,钢铁之城”。 “山满金、水满银,行人齐称聚宝盆”。这就是人们曾经口口相传的钢铁重镇—利国镇,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这个濒临微山湖的工业镇,已擦去产业的“铁锈”,重拾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迈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利国的坚实步伐。
利国历史悠久,据《村之简谱·中国 铜山》载:“早在6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采铜铸鼎了”。
尧唐时期这里为古留城东门郊外,先民们在这里猎鱼耕作、繁衍生息。时属大彭氏国,称“秋丘”。西周确立,大封天下,微子启封于宋,利国属彭城。春秋时,彭城属宋之邑。公元286年,宋为楚灭,利国从楚。秦时设彭城县,利国从彭城县。秦至隋,利国时依彭城,或附留城,或附博阳或属留城,或属徐州或属武宁。唐朝(742年)置“秋丘冶”。
西李村用老石磨打造村头街景
宋太平兴国4年(979年)利国冶铁规模越来越大,炼铁利国利民,冶铁机构由冶升监,为县的建制,由省(路)级直管。“利国本秋丘烹铁之所,至皇朝升为利国监”,从此利国的名称传开。
明永乐十三年(1415)官府在此恢复驿站,又名“利国驿”(延续至今)。利国驿站在徐州周围,就其规模除彭城东岸驿站外别无他属。驿站于康熙十六年(1677)裁撤。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徐州升府,增置铜山县,取消利国监,归铜山县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短暂划给山东省管辖,其后一直属江苏省徐州市。1999年,撤乡改镇,改称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
2018年9月,成立江苏省铜山经济开发区(利国镇)。
便民利民、靶向施策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近年来,利国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四美一清”工程,镇区新增亮化路灯1529盏,新增绿化20.5万平方米;全镇各村“户户通”工程全面推开,共计新修水泥路面55万平方米;接续推进“厕所革命”,全镇各行政村共计新修水冲式厕所42座;
珍珠泉引河
实施甘泉入户工程,各村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吸引能人返乡创办合作社、兴办企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产权交易额实现新突破;深化推进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效率,大力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打造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石头部落,配套民宿、民宿商业街等设施;所有自然村实现居民休闲文化广场全覆盖,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农贸市场迁建工程、镇区休闲工程、石门古街改造工程、珍珠泉河改造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先后投入使用,现如今,走在利国镇石门古街、石头部落、珍珠泉河岸,蓝天、碧水、石墙、青瓦……处处尽显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珍珠泉引河
聚焦产业、狠抓项目
点燃高质发展新引擎
利国镇实施“区镇合一”管理模式,围绕绿色冶金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大主导产业,开展全员“大招商”,主攻“1号工程”,制定“招商地图”,建立“项目库”,采取“专业化选拔、公司化管理、市场化招商、精准化服务、项目化考核”五化工作法,着力招引龙头旗舰型、高端带动型优质项目。
徐钢集团
大力度锻造产业链,树立一号产业“新地标”。全力做好“增总量、延链条、增附加值、创品牌”四篇文章,新增四上企业数量稳居全区前列。借力徐钢铁路物流项目打造徐州北区“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依托佳喜乐、麦多宠物统筹谋划全国宠物用品电商零售第一镇战略布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活产业发展澎湃动能。
徐钢集团
同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纵深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建立“网格化”服务企业机制,实行分块包干,叩企问需,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动态寻需,精准破解临时堵点,全力做好暖心“69”条,助企纾困政策的执行,让文件的“白纸黑字”加快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真金白银”。
保护传承、守正创新
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经济发展的同时,利国镇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在利国,除“八景”之外,白家桥、利国驿牌坊、关帝庙、奉圣寺、泰山庙、慈恩寺、姥姥庙道教彩绘等人文古迹棋布各处。利国镇依托资源禀赋,根据“一湖三区十二景”的旅游规划布局,恢复“八景”、建设新景,亲近大湖、开发大湖,着力打造具有独特神韵和浓郁民俗韵味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利国八景走廊
同时巧打名人牌,先后实施东坡大道、苏轼文化名镇主题公园、苏轼小学等几十项苏轼文化工程建设,成为全国苏轼文化第一镇。
苏轼文化名镇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利国镇投资160万元改造了“丁丁腔大剧院”,组建了铜山勤苑丁丁腔艺术团,在石头部落打造“丁丁小院”,除演出自编的节目外,还邀请当地的戏剧爱好者登台义务演出,让人们过足了戏瘾。
丁丁腔一曲作罢,赢得游客们的阵阵掌声
如今,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如鸟之双翼,正驱动着这个千年古镇新的腾飞……
来源:徐州市铜山区地方志办公室、利国镇人民政府
编辑:朱振鑫
发布:高红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