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历史
往往封存在一条条老街巷里
到处都有些时代留下的文化遗存
它们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脉络
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经历城市更新后
这些充满历史感的老街区、老街巷
开始续写着新的故事
罗廊巷以西地块项目位于罗廊巷与陶李王巷交叉口西南象限,也是南京老城明城墙的边缘,地块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经过更新改造后,原本隐藏在民居后的太平天国时期的建筑和壁画得以“重见天日”,在喧嚣街头默默见证着老巷子的新故事。
现存的“三狗图”和“松石白鹤图”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被当年太平天国的画师们“记录”在罗廊巷17号的南墙上。太平天国时期壁画之风极为盛行,时间长达十多年,遍及江南各地。目前,全国仅存太平天国壁画100多幅,其中南京约30幅。罗廊巷的两幅壁画正是太平天国时期主要壁画特征的重要体现。
项目更新突出地块的文化传承,局部保留、改造了场地内老墙体与建筑,将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的文保历史特色延伸至口袋公园。改变原有功能单一的场地利用情况,充分挖掘潜在绿地功能,引入全龄活动空间。
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延续场地符号文脉,为城市生长提供更多可能。
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设计精巧的空间布局,蜿蜒伸展的休闲步道……如今,小而美的罗廊巷口袋公园绿意盎然、万物向新,为市民提供了慢行、健身、游憩的舒适环境,也实现了“出门入园,推窗见绿”的民生愿景。
高淳老街地处南京最南端,是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有9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金陵第一古街”,明清时期商贸交易盛极一时。从街东逛到街西再钻进鱼骨一样细密的巷子里,你会看到店铺、民居“修旧如旧”,本地人在这里自在生活。
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老街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老街分布着成片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建筑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作为南京市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在高淳老街核心区文商旅策划的基础上,老街自2021年启动有机更新,包含房屋更新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环境整治、业态引入及提升等多项内容,重新梳理街区内部空间。
更新,赋予老建筑“新生命”。
通过不断修缮和改造,高淳老街保持了昔日风貌,飘逸着古色古香的韵味。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抬眼便是粉墙青瓦、飞檐翘角。巷口的米酒铺子、老街边扎根的修钟表摊、飘香的蟹黄烧饼……都在古老的砖瓦上刻画着勃勃生机。还可以去雕刻展示馆、杨厅、非遗展示馆等内含景点转转,体验高淳老街传统民俗文化。
串联古今场景,融入多元业态
风格各异的近现代历史建筑静静矗立,众多首进江苏的时尚艺术品牌惊艳加持……走进颐和路十一片区,别样的金陵韵味在时光中流淌。每一栋建筑都是印刻时光的一枚音符,修旧如旧的红墙灰瓦间,依然流淌着优雅的古典旋律。
颐和路片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确定的9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南京保护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共分为13个片区。街区现有285处院落,264处民国建筑中有225栋具有文物保护身份。
在“修旧如旧、与古为新”的原则下,片区改造保留了部分街区记忆,利用修景元素“补新以新”,让节点空间获得传统和当代的反差与张力,街区丰富的历史韵味和文化积淀得以重现。漫步梧桐树下、合影街角蔷薇、打卡艺术空间……成为众多市民游客来到颐和路的必打卡项目。
怀旧与时尚隔墙相顾,碰撞出别样风情。通过活化利用,让历史建筑不再“孤芳自赏”而是融入百姓生活,实现历久弥新的根本之途。
十一片区采用“保护+文化+商业”的运营模式,引进艺术中心,与现有的将军馆、海洋馆形成浓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又引入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餐饮品牌,让人们不断在历史与现代中徘徊穿梭,享受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停留。
留住古都记忆,将历史遗迹保护融入城市更新,让文化瑰宝“传下来”“活起来”。我市将持续探索更新路径,推动历史空间焕活与城市品质提升同向而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城市多元魅力。
素材来源:建设二处
照片来源:市建委新闻中心等
图文版权: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转发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妙 审核:成诚 发布:宁建轩
“
推荐阅读——
动动手指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