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盾构在穿越江心洲长江大堤后,开启了长达2200米的“穿江之旅”,目前掘进已突破956米。
这一段“旅程”先后克服了深覆土高水压下盾构机始发、微扰动精准穿越长江大堤等难点,“新征程号”盾构机用怎样的技术工艺,在水下安全高效掘进?跟随隧道建设团队一起到现场看看。
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起于一期终点龙江站,依次下穿夹江、江心洲、潜洲、长江北岸后,沿定山大街路、浦乌路向南,到珍珠泉东站,线路全长约10公里。其中,过江大盾构隧道段为全线关键节点。
深隧道,水下68.58米穿江而行
从江心洲中间风井,下到约43米深处,走过长长的临时施工通道,到达盾构机驾驶室。这条通道盾构工区经理已经不知道走过多少个来回,并且随着盾构的不断推进,他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多走20米才能到达盾构机所在的位置。
“掘进时,隧道纵向呈‘Ⅴ’形,目前已安全掘进478环,每环2米,即956米,还没到最深处,继续向68.58米掘进,”盾构工区经理说,“水下环境复杂,我们在驾驶室密切关注掘进参数、设备状态、盾构姿态、管片上浮等关键参数,保障盾构安全。”
新技术,多系统护航穿越13种地层
盾构隧道共穿越粉质黏土、粉细砂、中粗砂、圆砾、卵砾石、泥质砂岩及砂质泥岩等13种不同地层。据介绍,针对该隧道工程特点和特殊地质环境,项目量身打造了“新征程号”大盾构,在国内地铁过江隧道中首次应用“双液注浆”技术,保障不同地层掘进安全。
同步注双液浆系统相比传统盾构的同步注单液浆,初凝时间可控制在12秒,大幅缩短了初凝时间,可以有效填充地层空洞、严格控制管片上浮、避免出现错台渗漏现象。根据不同地层,项目团队调配不同浆液配合比,提高浆液在不同地层的适应性。
盾构隧道掘进难点为泥质砂岩及砂质泥岩地层,隧道最大覆土厚度约56.7米,最大水土压力高达7.4bar,相当于盾壳上指甲盖大小的地方就要承受约7.4千克的重量,对盾构机耐压强度和设备密封性能要求极高。“新征程号”采用先进的刀具监测及常压换刀功能,自动监测刀具磨损情况并预警,及时提醒进行常压换刀。
高集成,大块头盾构机一个顶俩
“新征程号”总重量为2100吨,总长度为120米,直径达11.64米,不仅“个头”是普通单轨隧道盾构直径的2倍左右,配置也被“拉满”。盾构配置了先进的常压换刀系统、开挖仓高精度气液压力平衡控制技术、高压冲刷系统、驱动密封自动压力平衡技术。隧道建设团队介绍说:“这样高集成的配置,在江苏省内地铁过江隧道中尚属最新。”
这台“大家伙”是如何实现精细化操控的?在地面监控室可以看到,盾构机的前舱压力、盾构机姿态、各项密封系统的压力、注浆密实度等参数都是从地下实时传输上来。
项目部打造了智能监控管理平台,与公司后台技术团队联动,可以实现盾构掘进参数、设备状态、盾构姿态、管片上浮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在高水压长距离独头掘进的复杂工况下,这个平台能保持盾构安全掘进及管片拼装质量。
地铁4号线二期建成后,将串联起鼓楼区和江北新区,加快推动南京跨江融合发展,同时与贯通江北的“换乘王”地铁11号线实现联通,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素材来源:轨道站
照片来源:市建委新闻中心等
图文版权: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转发请注明出处
编辑:李婕 审核:成诚 发布:宁建轩
“
推荐阅读——
动动手指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