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住进“智慧房” 撑起乡村“致富伞”

百科   2025-01-31 20:15   湖北  


近日,经过3个月的培育,嵩明县杨林镇落水洞村智慧菇房里,首批竹荪迎来丰收。走近一看,层架式菌床上长满鸡蛋大小的竹荪蛋,不少竹荪已经“破壳而出”,披着雪白“纱裙”。工人们忙着采摘、装筐,随后分拣、打包、入库、外运销售……


竹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这批竹荪3个月前种下,现在是第一茬出菇高峰期,我们每天分批采收,保证竹荪新鲜度。”落水洞村党总支书记孙福超说。


与常规的食用菌大棚不同,智慧菇房的生产不“靠天吃饭”,智慧菇房通过接入智能操控平台,可远程操控,对温、光、气、湿等环境参数进行智能调节,创造符合食用菌生长的人工气候环境,使食用菌种植摆脱季节束缚,大幅提升了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以及土地利用率,实现常年高产、稳产、优产。


对于村委会来说,种竹荪是个新鲜事,孙福超花了不少时间来认识这个“新伙伴”:还没长出“纱裙”的白色竹荪蛋,剥开后,内部淡黄色果实中的白色部分可食用,口感鲜甜脆嫩,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炒着吃。成熟的竹荪,白色的部分是茎秆,淡红色的是竹托。采摘时,只需捏住竹荪根部,轻轻转动就能取下。


采摘后的竹荪还要进行二次修整,修整好的竹荪会被放入保鲜箱,冷链运输送往市场售卖。孙福超算了一笔账,智慧菇房每天采收50公斤左右,总产量1.5吨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第一批竹荪将给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智慧菇房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前我们要去外地打工,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落水洞村村民罗明慧说。


一间小小智慧菇房的运转,给农户、企业和村子都带来了好处。接下来,杨林镇将科学分析智能化菇房种植模式,在有条件的村(社区)推广种植,从菌种引进、技术指导、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帮扶。同时,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精彩推荐









易菇网
易菇网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平台,发布食用菌行业资讯,普及食用菌技术,促进食用菌行业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