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玲:大球盖菇栽培关键技术及模式的探讨

百科   2025-01-18 20:16   湖北  

大球盖菇是近10至15年兴起的珍稀食用菌,其富含蛋白质、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菇体色泽艳丽,口感鲜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给发展中国家栽培,同时也是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领域极具潜力的品种,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就连栽培后的废料都能用于改良土壤。


2024年中国菌物学会大球盖菇(红松茸)产业分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上,宜昌市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刘世玲作了题为“大球盖菇栽培关键技术及模式的探讨”的精彩报告。刘世玲正高级农艺师不仅分享了她在大球盖菇栽培方面的深入研究,还探讨了该食用菌的多种栽培模式,为与会者提供了先进的种植理念和宝贵的参考经验。


刘世玲正高级农艺师认为一定要掌握大球盖菇生长特性的7个因子,包括营养物质、温度、水分、湿度、氧气、光线、pH值和土壤。大球盖菇想要种植好,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这些生长因子,各个环节技术管理做到“未雨绸缪”。其次,所有栽培模式不能照抄照搬,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季节和时间,科学规划,栽培原料也要因地制宜。还有,做好栽培料的有氧堆料发酵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菌种来源必须可靠,要选自正规厂家,质量要过硬,菌种代数需属实。外观上菌丝应洁白粗壮、紧实,不能有老化菌丝或黄水,更不能有杂菌污染。运输与贮存的方式要科学,高温时段选择夜间运输,临时贮存也要注意通风透气与温度控制。


最高温度必须低于25℃是播种的原则。常规栽培方面,海拔600米以上地区,9月下旬播种为宜;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则适合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错峰栽培(秋播冬收)可在9月上、中旬播种,元旦或春节前出菇,不过这种方式适合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要求海拔1500米以上或在北方地区,可在5-6月播种。


场地处理要精细,应挑选有干净水源、远离化工厂与畜禽舍且交通便利之地,若进行设施栽培,建棚要求棚宽5-8米、高3-4米,长度不超30米,棚内配备喷淋或滴灌给水设施,棚上覆盖遮阳网与塑料膜。播种前30天,要对场地进行翻耕、曝晒、杀虫菌处理,撒生石灰后旋耕,反复交替,将土壤酸碱度控制在7-7.5。


栽培料处理环节紧密相连,配方丰富多样,像玉米芯和秸秆、木屑搭配等,若添加牛粪,用量要控制在10%以内,且必须参与原材料的堆料发酵。原料需先粉碎,方便吸收水分与后续操作,接着进行堆料发酵,有全发酵料、部分发酵料+部分生料两种模式,不提倡全生料栽培。播种前25天左右对栽培料预湿,按1:1.2料水比建堆,堆下挖通风沟、插通气孔,待堆料中心温度升至65℃-70℃并保持两天后翻堆,共翻堆2-3次,最后一次用生石灰水调好水分与酸碱度,整个发酵周期为17天。


培养料铺设与播种有讲究,厢宽60-80厘米、走道60厘米、厢高10-15厘米,料层要铺得平整,呈梯形、龟背状。全发酵料调好参数后全铺播种;部分发酵料先铺20-25厘米生料,再铺5-10厘米发酵料播种,最后铺5-10厘米生料。覆土依据温度而定,高温或低温播种后即刻覆土,温度适宜时,待菌丝长至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时覆土,露地栽培用前期处理好的走道土壤,设施栽培用提前准备并处理好的土壤,土粒大小以0.5-1.5厘米为宜,覆土厚度1-1.5厘米,林下或露地栽培覆土后,还需在床面铺1-2厘米厚的稻草。


发菌出菇阶段管理精细,发菌期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5%RH-80%RH,温度保持在15℃-28℃,设施栽培要注意通风换气;出菇期适宜温度为10℃-25℃,播种45-55天后菌丝长满培养料开始出菇,出菇前要重水催菇、增加空气湿度、加强通风管理,采收菇后,要及时补平菌床上留下的洞口,清除残菇,防止湿度不足与虫害滋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丰富多样,各有优劣,需因地制宜选择。露地栽培投入少、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但完全依赖自然天气,出菇品质与产量不稳定;林下栽培在北方较为常用,要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林地,四年以上人工林或遮阴良好的野生林地为佳,投料前清理杂草、杀虫蚁,操作简便,能利用林下小气候出菇,不过品质产量受天气影响较大;简易小拱棚栽培在南方适用,操作相对简单,冬季晴天可利用小拱棚保温出菇,品质优良,但管理稍显麻烦,产量难以保障;设施栽培有设施保障,栽培时间与模式灵活,冬季、春秋季均可出菇,品质产量相对稳定,但投入较大,存在连作障碍;茬口栽培模式可搭配粮食作物或蔬菜,实现土地资源循环利用;反季节栽培借助地域、海拔优势错峰出菇,效益高,但对地域条件要求苛刻,栽培面积受限;“秋播冬收”错峰栽培各地均可开展,能在元旦和春节前出菇,效益可观,不过需要设施栽培,播种时要防范高温,且必须采用全发酵料栽培;工厂化周年栽培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有待挖掘。


宜昌市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近十年成绩斐然,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出版两部专著,发表众多论文,还编制了十多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作为中国菌物学会等多个组织的成员单位,已颁布4个湖北省大球盖菇生产地方标准,为大球盖菇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凭借专业技术助力大球盖菇栽培走向高产、优质之路,有望让更多从业者凭借大球盖菇收获丰厚收益。


刘世玲正高级农艺师所作报告已上线食用菌线上学习平台蘑菇通,2024年度蘑菇通热门课程合集已出,新年不停学。


蘑菇通网址:

https://www.mogutong.com/

或打开蘑菇通公众号—全部课程—观看课程


精彩推荐









易菇网
易菇网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平台,发布食用菌行业资讯,普及食用菌技术,促进食用菌行业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