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自白:
探索与决斗
内耗,通常指一种过度的思虑和担心的精神/心理状态,我们可能会沉溺在某种负面情绪中,消耗自身的能量和精力,导致心神不宁,甚至身体疲惫。在中文的语境下,内耗似乎总是和结果挂钩,内心的矛盾和消耗会导致行动力和效率低下,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结果。
我们时常会看到譬如“看了xxx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拒绝精神内耗,与自己和解”等等标题,似乎将内耗视为一种可以通过个人意志和努力来操控的事物;好像我们有义务立即去摆脱它、击败它否则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好像窥探到另一种人生态度和活法我们就可以立马扭转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我始终认为个人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压力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制度,竞争文化,脆弱的人际关系等等会对我们内在的状态产生影响。但是当今的社会似乎总是治标不治本,旧制度不断制造新问题,再去缝缝补补地解决这些新问题。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去深入剖析内耗作为群体心理的社会现象 。Livers会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与内耗相遇时的心灵旅程,在压力中获得的感悟启示,或试图战胜‘内耗’的小小经验之谈。
-Susie
@Meggie
住在我心中的昆虫
1
跟周围的人谈内耗,几乎没有人特意需要去查询就能明白“精神内耗”的灵魂感受。说的正式一点,是一种自愿或非自愿的沉浸式内心焦灼。我的个人体验则是一种对外来压力的被动抵抗,一种有意无意的反复让我无法坚定地让已然疲惫的自己开始休息。
备考GRE的那段时间,我经历了印象中最深的内耗。生活的齿轮逐渐在连续了一个月早上9点到晚上9点的冲刺班之后分崩离析。每一天,上早课时出现的单词都比前一天变得更模糊。而周围的人好像不管多难多累,都一如既往地说说笑笑。走廊的墙上挂着在同样氛围里“胜利”的人,考试大获全胜的学长学姐会来打鸡血,野蛮致敬卷到极致的自己。可惜激励式压力在我这没能成为动力,每一个吐血拼搏的人都让我觉得脆弱的自己无用至极。我被动地让自己机械行走在一种与环境的屏障之中,好像这样就不会被压力侵蚀。GRE单词书里的inert, 每次读的时候都给我一种毛毛虫被迫蠕动的感觉。内耗中的我,就是这只毛毛虫。“我能行”和“我不能行”变成了内心仅剩的两种声音,就像动画人物思考事情时出现的天使和恶魔,在各种背单词、刷题的间隙里进行辩论。
有一天,我终于哭着跑出了教室,冲回酒店,大哭一场,在哭泣的梦里责备自己两个小时的填空课翘了是不是合适,自我攻击和内疚一条一条罗列在还没醒的脑子里。半梦半醒的内耗,最直观的感受是内心有一群蚂蚁执着地沿着大脑固定的路线在脑内遛弯,在每一个神经上留下似痒非痒的痕迹。除了沉浸式感受它们四处游走带来的难受的酥麻感,我无法在除了这个空间之外的任何空间保持专注,包括维持一个纯粹的睡眠。持续将近两个🫠小时,我终于又坐起来,打开手机:没有人因为莫名翘课责备我,甚至都不一定有人在紧张的备考氛围里注意到有一个人没来。我清醒地感受到,原来内耗也只是自己将自己隔绝到了一个只有自己能感受到痛苦的空间里。我盯着有裂缝的天花板,一个黑点逐渐出现,我明白即使那么需要,自己也没法心安理得地休息。
身处一直转动的环境中,我慢慢意识到,外界的阻力本身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们内心对于这种阻力的内化。争分夺秒的紧张氛围,有意无意的PUA式鼓励其实只是备考这件事很难避免的客观事实,怎么和它共处才是最重要的课题,是导致精神内耗的直接原因。休息是应该的,但安心地在一片紧张里休息,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或许也只能把自己逼成一个拧巴的麻花人,一个和内耗反复相遇的人。那天爆发的疲惫中,我猛然意识到,内耗的我其实只是在尝试寻找一个心安理得的自己。所以,我真心希望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里,有一天我能理直气壮地边跑边休息。
Cecilia
just do it!
2
我曾一度认为压力来源于外界:朋友的dissertation progress,小红书上的offer,ig更新的夏日度假快拍… 我们以为自己纠结的是为什么写不出论文,为什么某某学校拒了我,为什么我的身材是这样的… 然而这些都不是制造焦虑的根本原因。
In fact, the stress primarily comes from not taking action over something that you can have some control over. -Jeff Bezos
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想法:我要写出一篇完美的literature review,并想到一种适合的research method,再约supervisor。但实际上,这样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因为它们都是“不可能”的。不想写烂论文、害怕出错,有时反倒means zero progress。
如果你也会认为”谁都救不了我除了我自己”,then do it!!你就是陷入了明知什么事该做却还未开始做的,对自己的不作为产生的焦虑。所以,哪怕从一封“what is the research onion”的邮件开始,试一试,会好很多的。
@Susie
“P人改造计划——呕吐式完成任务”
3
直到内耗这个词出现,我才知道这么长期折磨我的过于丰富的内心活动叫什么。作为一枚合格的内耗达人,几乎每个晚上躺下床后的一个小时都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回顾。
最近仔仔细细剖析了一下自己的内耗来源,发现无非来自于两种外界压力 ——学习工作 + 人际关系。
我的拖延症和ddl压力是导致我焦虑内耗的一大重要原因。正常人可能会根据任务轻重缓急的程度来排序再逐一完成,但我这个人很奇怪或者说有毛病的一个点是,当我面临一件任务时,尤其是越紧迫重要的任务,我越是反着来非不去做紧要的事而去选择做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好像这样就可以给自己找理由开脱:看,我又不是啥事都没有干🤗) 虽然最后我都会痛苦地完成。 很讽刺的是,我这样的拖延行为似乎来自于我的完美主义,我总是优柔寡断,总是质疑我的决定,总是觉得自己怎么做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水平和成果,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做出最坏的设想。于是我就摆烂,宁愿不做,先用刺激多巴胺的简单上瘾物来麻痹自己,战战兢兢焦头烂额地享乐一会儿,直达拖到无法再拖了不然就真挂了再消耗体力和精血疯狂输出 (P人都是这样吗😭)。虽然这个过程中会时不时重振旗鼓,但可惜只是三分钟热度,偃旗息鼓是常态。我似乎格外害怕去面对紧要任务(比如写essay或申请研究生/工作),虽然不知道具体到底害怕什么,它又不会把我吃了!但是我怂到连打开文档的勇气都没有(人心太凉,我不敢碰!作业太多,我不敢写!),我到底是在怕什么呢?Maybe是害怕辛辛苦苦写的作业结果收到不好的成绩,害怕面试表现不好被狠狠拒绝,害怕演讲不好答不上问题被嘲笑。
不过怂包懒惰的我偶尔也会被注入一些鸡血,比如我看到扎克伯格的演讲视频被他的一段发言给鼓励到。他大概是这么说的, 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只有当你开始工作的时候事情才会变得逐渐清晰。所谓的完美的计划或灵光一现的天才想法都是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而真实的人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在黑暗中摸索,在摸索中慢慢调整,进步,完善,直到显现雏形。所以开始做已经是成功一大半了!( 总感觉这句话有点老掉牙,好像在哪里听过)。
我现在给自己总结出的一条方法:呕吐式完成任务,这是受到小红书上一篇关于呕吐式写作的启发。比方说我现在需要完成一篇论文, 但是感觉脑子一片空白一丁点都不想动,但我还是拿出一张纸,把关于这片论文的所能想到的所有想法,一股脑写出来,我知道自己写的很差,语法稀烂,没有逻辑,句子不完整,用词连小学生都不如,像一坨答辩,让我感觉到生理性恶心, 但呕吐的时候还管什么姿势美不美,先一个劲往外吐就对了,呕吐完再来收拾残局。我现在尽量做什么事都用上这个心态,什么都别先预想和担心,直接开干,干的过程再慢慢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识别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或需提升的技能再针对性一一改进补足。对于内耗且拖延的人来说 ,其实开始做就能减轻很多心理负担,而且很多时候在做的过程中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嘛 (就算是困难task,我先把所有能做的吐出来,再找找眉目)。很多事情不需要所谓完美的计划或者顶尖的头脑,只需要迈出去的勇气和一点点‘厚脸皮’精神。
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内耗我暂时还没摸出门道。我感觉我是一个神经很脆弱的i人,总是在热闹聚会后感觉自己被抽干一样,更折磨的是头脑里一直复盘与人相处的种种细节,自己没做好的地方等等。我曾一度认为我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应该有讨好型人格倾向,但后来我发现我根本不是,我其实根本并不在意他人,(更没有把他人感受放在我之前),我在意的只是他人对我的印象和看法而已。这其实是一个很self-centred的表现,我必须要向外索取关注和认可才能取悦自己获取精神满足感,因为自己的内心贫瘠到没办法滋养自己。我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自己充盈富足的内心来实现自我发现、治愈和赋权,可能那时我才会真正摆脱与他人相处的内耗。而目前的我呢,应对方法是将无止境的内耗转移成另一种情绪——比如通过看恐怖的小说和视频,把脑袋里对社交场景的反复回放转变成恐怖的画面,就不会有心思想太多啦!(恐惧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绪!😬)。
你会时常内耗吗?你一般会因为什么内耗呢?你处理内耗的方式是什么呢?评论区聊聊吧!
编辑 - Cecilia
一个麻瓜
编辑 - Meggie
做一个无聊的人;写一本催眠的书
排版 - Leah
故人
编辑&审核 - Susie
Rise and shine!
审核 - Arya
今天也想出去玩儿
图片来源:Instagram: @ssu_bi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