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胃癌围术期治疗进展盘点,北肿沈琳团队权威解读

健康   2025-01-17 23:27   上海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名家领航,年度盘点丨2024年度肿瘤领域进展权威解读”活动,诚邀肿瘤各领域专家回顾解读2024年度肿瘤领域重磅研究,传播前沿进展,引领学术创新。


胃癌领域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领学,解读2024年度胃癌领域围术期治疗进展、其他靶点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热点前瞻



KEYNOTE-585和ATTRACTION-5研究探索了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效果,未能在全人群中将围手术期病理缓解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如何进一步精准筛选获益人群显得至关重要。


针对Claudin 18.2靶点的新型药物相继取得成功,药物联合方案和治疗策略布局成为后续研究的热点。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FGFR2b)单抗联合治疗凸显优势,“精准”是未来胃癌药物研发的必然方向。


围手术期治疗进展


欧洲的MAGIC研究、FLOT4研究,亚洲的PRODIGY研究、RESOLVE研究奠定了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地位,但是,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围手术期治疗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新辅助化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等]展现出初步治疗潜力。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探索:pCR率有所提升,长期生存获益有待进一步验证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目前已成为晚期胃癌一线标准治疗方式,其向围手术期阵线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结果,此前多个2期研究均观察到了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有效的缩瘤降期作用。

KEYNOTE-585研究是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EJC)围手术期治疗疗效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最终分析结果表明,与安慰剂+化疗相比,在中位随访60个月时,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围手术期显著病理缓解并未能转化为统计学上的显著无事件生存期(EFS)或总生存期(OS)获益。虽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该研究呈现了OS的最终分析结果,具有其临床价值,问题在于如何筛选治疗优势人群。在2024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将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和病理降期(pDS)作为替代终点的事后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比安慰剂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pCR率和pDS率,且相比未达到mPR患者,达到mPR患者的EFS和OS均有所获益。

ATTRACTION-5研究是首个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并未带来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显著提升。亚组分析观察到在PD-L1肿瘤细胞阳性分数≥1%、东部肿瘤协作组表现状态评分为1分和3C期肿瘤组中联合治疗的获益倾向。值得注意的是,3C期胃癌肿瘤负荷较大,即使经过手术切除后,体内仍可能残留较多肿瘤细胞,从而潜在从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然而该亚组样本数较少,仍需进一步探索。


DRAGON-IV研究在围手术期化免联合的基础上首次加入抗血管治疗。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SOX[替吉奥(S-1)+奥沙利铂]联合治疗相比单纯SOX治疗显著提升了pCR和mPR率,且在PD-L1不同表达水平亚组间观察到一致的获益,整体安全性可控,联合治疗未影响手术可行性,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尚未报告长期生存随访数据,仍需等待。此外,其未设置三联治疗组与化疗联合PD-1单抗组间的疗效比较分析,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加入是否优于免疫联合化疗,从目前的初步数据观察,也尚未体现出优势。


虽然KEYNOTE-585和ATTRACTION-5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但亚组分析显示PD-L1高表达、MSI-H等患者生存获益明显,提示对于胃癌这一异质性较强的瘤种,在试验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选择治疗优势人群,制订分层治疗策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与季加孚教授牵头的评估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在新辅助治疗阶段疗效与安全性的大型3期临床试验,筛选PD-L1 CPS≥5的患者入组(HLX10-006-GCneo研究),另一项评估根治性胃切除术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辅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JUPITER-15研究)同样选择特定人群,现均已入组结束,期待最终随访结果,有可能为确立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方案提供新的证据。




化疗联合免疫和靶向HER2治疗:协同高效,前景广阔


2024年ASCO-胃肠道肿瘤研讨会上报告了一项探究阿替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联合治疗组)围手术期治疗HER2阳性胃癌/GEJC的2期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曲妥珠单抗+化疗),联合治疗组显著提升了pCR率,且安全性可控。亚组分析表明,年龄<65岁和Lauren分型肠型与更高的pCR率相关,该试验表明,pCR率大幅提升,有望改变患者生存状况,值得进一步开展3期临床试验。

此前,维迪西妥单抗(代号RC48)凭借其在C008研究中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的≥三线治疗,转化研究结果表明,维迪西妥单抗与免疫治疗联用具有协同杀伤肿瘤效应。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报告了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S-1用于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2期临床研究数据,研究共纳入27例患者,其中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2+13例,IHC 3+14例,三药方案pCR率达30%(6/20),也值得更大样本的确证性研究。



化疗联合放疗:短期有效缩瘤降期,长期生存获益有限


既往CRITICS等研究评估了在围手术期化疗的基础上加入术后放疗的作用。TOPGEAR研究则纳入1B~3C期可切除的胃癌/GEJC患者,首次探究了围手术期治疗中加入术前放化疗(CRT)能否进一步改善预后。研究结果显示,与仅进行围手术期化疗相比,术前CRT显著提高了pCR率,并实现了肿瘤降期,且未增加治疗毒性。然而,术前CRT的加入未带来额外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或OS获益。试验取得阴性结果,值得思考,即围术期CRT主要作用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远处转移的发生并无明显预防作用,近年来亚洲多个研究围术期放化疗的研究均未能获得成功,而目前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广泛开展,在此基础上联合放疗是否还有可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结局,值得探究。




围手术期化疗策略的优化


新辅助治疗之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围手术期FLOT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是目前局部晚期胃癌/GEJ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原因,许多患者无法完成完整的治疗方案。SPACE-FLOT是一项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国际队列研究,探究了新辅助FLOT的病理肿瘤退行分级能否进一步预测辅助FLOT治疗的益处,以指导辅助化疗。结果显示,对于经新辅助治疗实现部分缓解的患者,FLOT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OS。然而对于实现完全缓解和最小病理缓解的患者,是否还需要FLOT辅助治疗,其临床价值还需探索。

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是具有前景的治疗手段,而挑战在于一方面需大样本人群验证和跟踪长期随访结果,另一方面需精准筛选获益人群。免疫治疗的最佳使用时机同样值得思考,理论上,根治性切除术后,TME可能发生显著变化,残留肿瘤负荷过小和周围淋巴结过度清扫都可能会影响T细胞的调动和活化,这也能部分解释新辅助免疫治疗能显著缩瘤降期,却难以带来长期获益。免疫治疗的加入对传统的D2手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可能会更注重精准清扫淋巴结。总而言之,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挫折与希望同在,最佳治疗模式持续优化,基于肿瘤和微环境特征构建精准分型,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做加法或做减法,将进一步提升预后,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靶点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CLDN18.2阳性胃癌治疗


一线治疗:进一步拓宽获益人群

紧密连接蛋白剪接变异体2(Claudin18.2,CLDN18.2)在胃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在胃癌中的阳性率达40%~80%,“高特异、广覆盖”的特点使其在胃癌众多潜力靶点中脱颖而出,靶向CLDN18.2的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成为研发热点。GLOW研究和SPOTLIGHT研究此前已证明靶向CLDN18.2的单抗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LDN18.2阳性、HER2阴性晚期胃癌/GEJC可延长PFS时间和OS时间,已成为一线治疗推荐并在中国获批适应证,但生存期延长的幅度并不令人满意,对于CLDN18.2高表达且PD-L1也高表达的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值得关注,而中国卡度尼利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带来的OS获益,让目前一线治疗的选择更加丰富。

因此,靶向CLDN18.2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就引发了关注,Osemitamab(代号TST001)是一种新型的靶向CLDN18.2的单抗,具有较强的抗体依赖细胞毒性,临床前研究表明,其可显著上调胃癌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促进淋巴细胞向肿瘤内浸润,且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TranStar102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多队列(队列A~H共8个队列)1/2a期研究,旨在评估TST001单药或联合方案在晚期实体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队列G探究TST001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和CAPOX治疗晚期胃癌/GEJC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方案疗效与CLDN18.2表达水平显著相关(无论PD-L1表达水平),高/中表达组、低表达组、其余组(更低或阴性)组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2.6、8.5、6.7个月,联合治疗未增加患者的安全性风险,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低白蛋白血症和恶心、呕吐。值得注意的是,Transtar102研究对CLDN18.2阳性的定义为IHC检测中≥10%的肿瘤细胞的膜染色强度≥1+,约占所有胃癌/GEJC患者的55%,相比GLOW研究和SPOTLIGHT研究的筛选标准更广泛,扩大了潜在的获益人群,目前中国新型CLDN18.2单抗联合PD-1抑制剂和化疗对比目前最佳的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3期研究正在进行,值得期待

后线治疗:CAR-T与ADC有望重塑治疗格局

CT041是一种靶向CLDN18.2蛋白的自体CAR-T细胞药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研究团队发表的CT041在治疗CLDN18.2阳性消化系统肿瘤Ⅰ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开创了消化道肿瘤CAR-T治疗新时代,在≥二线的消化系统肿瘤中ORR达48.6%,在胃癌亚组中高达57.1%。2024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Ⅰ期研究最终结果。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CT041中CD45RA-CCR7+T淋巴细胞亚群(通常认为是中央记忆性T细胞)含量与输注CAR-T后在血浆中达到的最高浓度呈正相关。CT041在CLDN18.2阳性晚期胃癌领域的成功,将改写传统抗肿瘤治疗格局,目前随机对照确证性研究已经入组完成,结果令人期待。

SHR-A1904是一款新型靶向CLDN18.2的ADC药物。在2024年ESMO年会上报告了一项SHR-A1904治疗胃癌/GEJC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6.0 mg/kg和8.0 mg/kg两种剂量下的ORR分别为55.6%和36.7%,总体人群ORR则为27.6%,显示出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未来预防治疗不良反应值得注意。

靶向CLDN18.2的新药与新疗法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成为胃癌一线标准治疗的背景下,针对CLDN18.2阳性患者,如何排兵布阵选择最佳治疗策略,不同临床试验采用不同的CLDN18.2阳性入组标准,检测抗体、平台和检测判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患者检测,针对CLDN18.2的靶向疗法研发进展迅猛,根据单抗、双特异性抗体、ADC、CAR-T治疗的疗效特点和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均是未来临床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



FGFR2b阳性胃癌的治疗:势如破竹,未来可期


研究表明,20%~30%的胃癌患者存在FGFR2b过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和治疗耐药有关。FIGHT研究评估了Bemarituzumab这一靶向FGFR2b的单克隆抗体联合mFOLFOX6对比单纯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及FGFR2b过表达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中位PFS时间及中位OS时间有延长趋势。FGFR2b高表达组联合治疗获益更显著,中位OS时间达到24.7个月,突破2年。东亚人群亚组分析显示获益更佳,中位PFS时间和中位OS时间分别达12.9个月和24.7个月,东亚人群FGFR2b高表达组中,联合治疗使得中位OS时间达到30.1个月,刷新了胃癌一线治疗的生存纪录。目前全球多中心3期随机对照研究已入组完成,期待后续研究结果公布,有望进一步丰富胃癌精准靶向治疗方案。


胃癌领域研究进展总结与展望


免疫治疗奠定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地位后,继续向围手术期推进,多项研究证实了其近期缩瘤降期效能,但精准筛选人群、改善长期生存获益的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领域,以KEYNOTE-811为代表的一线“靶-免-化”治疗模式给PD-L1 CPS≥1的患者带来变革之光,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而在CPS<1的患者中,免疫治疗的加入需要谨慎。新型靶向HER2 ADC药物从后线稳步向前推进,整体重塑胃癌治疗格局,且其扩大了治疗获益人群,有望改写传统的HER2状态分类定义。


HER2阴性胃癌领域,双免与双特异性抗体疗法崭露头角,拓宽了免疫治疗获益人群,COMPASSION-15和SHR-1701临床试验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精准调控TME,联合靶向TME内其他的免疫抑制信号/细胞亚群,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特别是针对PD-L1 CPS低表达的人群。


此外,针对CLDN18.2、FGFR2b等靶点的精准治疗进展进一步丰富了治疗方案选择。


未来,这些药物如何与既有疗法,特别是免疫治疗的联用,如何优化治疗策略,最大程度地提升疗效,将成为研究热点。而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依赖于对患者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状态的全面评估和精准解析,以及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设计和验证。胃癌治疗领域繁花初现,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之路更将硕果累累。



撰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彭浩欣,王雅坤,陈杨,谢意,谢通,彭智,张小田,沈琳

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


领航专家




沈琳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区主任

北京学者

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主编




相关阅读
优化现有方案PFS延长约3个月,疾病控制率85%!《柳叶刀》子刊:或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无进展生存期翻倍!中肿徐瑞华团队:这种策略改善胃癌多个临床结局
根除幽门螺杆菌,远离胃癌!北肿李文庆团队:高遗传风险人群患癌风险降低55%!
无进展生存近乎翻倍!治疗晚期胃癌,这一策略带来多个生存获益 | ASCO速递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医学新视点
医学领域全球平台,关注医疗健康的最新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