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简介
EMERALD-1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3期试验,纳入了616例接受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中位年龄65岁,其中78%为男性,22%为女性。研究人员将患者以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入组,分别接受以下治疗:
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204例):TACE+度伐利尤单抗(1500 mg,每4周一次),而后同时接受度伐利尤单抗(1120 mg,每3周一次)+贝伐珠单抗(15 mg/kg,每3周一次);
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207例):TACE+度伐利尤单抗(1500 mg,每4周一次),而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1120 mg,每3周一次)+贝伐珠单抗的替代安慰剂(无菌盐水,每3周一次);
TACE+安慰剂组(205例):TACE+度伐利尤单抗的替代安慰剂(生理盐水,每4周一次),而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的替代安慰剂(每3周一次)和贝伐珠单抗的替代安慰剂(每3周一次)。
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9月11日,针对PFS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7.9个月时,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PFS为15.0个月(95%CI:11.1~18.9),显著长于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的10.0个月(95%CI:9.0~12.7)和TACE+安慰剂组的8.2个月(95%CI:6.9~11.1)。
▲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红色)和TACE+安慰剂组(蓝色)(图A),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红色)和TACE+安慰剂组(蓝色)(图B)的PFS对比
相比于TACE+安慰剂组,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23%(HR=0.77,95%CI:0.61~0.98,P=0.032);相比于TACE+安慰剂组,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4,95%CI:0.75~1.19,P=0.64)。
安全性方面,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贫血等,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的患者,无一例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死亡。
LEAP-012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3期试验,纳入了全球33个国家480例Child-Pugh A级肝癌患者(即不适合治愈性治疗,但适合TACE)。研究人员以1:1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配接受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237例)或TACE+双联安慰剂(243例)。所有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其中83%为男性,17%为女性。
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6个月。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PFS为14.6个月(95%CI:12.6~16.7),显著长于TACE+双联安慰剂组的10个月。相比于TACE+双联安慰剂组,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34%(HR=0.66,95%CI:0.51~0.84,P=0.0002)。
▲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蓝色)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红色)中位PFS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分别有29%(69/237)和34%(82/243)的患者死亡,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75%(95%CI:68~80)和69%(95%CI:62~74)。相比于TACE+双联安慰剂组,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0%(HR=0.80,95%CI:0.57~1.11,P=0.087)。
▲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蓝色)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红色)24个月生存率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安全性方面,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分别有71%和76%的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以高血压、血小板计数降多见,且分别有4例和1例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死亡。
研究解读
EMERALD-1研究和LEAP-012研究,均探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与VEGF抑制剂(仑伐替尼或贝伐珠单抗)联合TACE的作用,且均采用经设盲独立中心审查的RECIST 1.1版评估的PFS作为主要研究结局,这是评估局部治疗(如TACE)的一种严格指标。不过,两个研究中患者开始系统性治疗的时间并不相同,LEAP-012研究中患者通常在首次TACE手术前2~4周开始系统性治疗,而EMERALD-1研究中,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或安慰剂治疗通常在首次TACE术后至少7天,在末次TACE术后至少14天开始使用贝伐珠单抗或安慰剂。
《柳叶刀》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基于这两项研究结果,临床可考虑在疾病早期阶段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药的策略,因为相比于现在的疾病晚期用药策略,早期用药可能可以在患者身体和心理负担都较低时,更好地控制肿瘤。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