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交叉学科平台——研究生学术研究项目展|AI×穿青人

文摘   2025-01-04 15:01   湖北  

AI ×穿青人 / 学术研究项目展览海报


01 学术研究项目展介绍

AI × 穿青人 / AI × Chuanqing People



#Project Information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AI×穿青人

/

研究主题

人类学视域下

穿青人文化因子提取及数字化重构实践研究

/

团队成员

焦 雪、闫晓雪、陈澳文

/

指导老师

郑 达

/

展览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楼艺术空间

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1月20日




#Project Introduction

项目介绍

      “AI×穿青人”是由数字媒体与科技艺术的研究生团队——焦雪、闫晓雪、陈澳文在郑达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跨学科研究生学术研究项目


焦雪 / 贵州毕节穿青人

   

      穿青人因历史原因未融入主流,形成了自视为特殊族群的独特心理认同。在外部分类与内部认同的张力下,通过智能技术手段(AIGC)建构穿青文化的数字历史档案,能够表达穿青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价值。这是一场以智能媒介作为工具,以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作为理论研究方法开展的艺术实践,试图通过记忆、数据与想象展开关于“归属”的探索。




#Creation Methods

创作方法

      本项目以研究作为创作方法,聚焦未识别民族“穿青人”,以人类学视角提取其生物文化特征形成特征数据集,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人工智能可识别的提示词(Prompt),最后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穿青文化进行数字化重构与艺术表达。最终,项目以展览的形式全面呈现了研究过程与实践的成果,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保存与再生,赋予未识别民族以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人类体质学 / 提取穿青人生物特征(部分)


文化体质学 / 提取穿青人文化特征(部分)

人类学×AI生成图像



02 展览现场及展品信息

AI × 穿青人 / AI × Chuanqing People



#Exhibition Events

展览活动

      2024年12月18日,展览“AI×穿青人”在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楼艺术空间正式开幕。12月30日,展览主创团队在展览现场举办学术研究分享活动,围绕研究主题《人类学视域下的穿青人文化因子提取及数字化重构实践研究》与美术学院师生深入交流创作心得,揭示人类学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的艺术实践探索。


分享会活动现场


创作团队成员焦雪分享


      分享完毕后,创作团队带领师生深入参观展览,结合展品详细介绍了创作理念设计过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们从展览布局、视觉呈现等多个角度,解析了作品如何通过智能技术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展现“穿青人”文化的独特文化,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


创作团队成员闫晓雪导览

创作团队成员陈澳文导览




#Exhibition Works 

展品介绍

AI×穿青人 / 展厅视图


    “AI×穿青人”展览分为“从人类学数据特征到AI提示词的转义”、“贵州穿青人真实纪实照片”、“从推理到研究:研究过程与实验记录”、“从研究到创作:穿青人的数字化重构实践研究”5个部分,详尽的展示了对穿青人特征和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数字化重构的全过程。


从人类学数据特征到AI提示词的转义

年份 / 2024

类型 可视化展板

材料 / 彩色亚克力、UV印

尺寸 / 380×140cm

“从人类学数据特征到AI提示词的转义”部分展示了团队如何基于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提取穿青人的生物与文化特征数据,并转译为可供生成式人工智能识别生成操作的提示词。这些提示词成为AI生成民族图景的关键元素,体现了数据与文化在艺术创作中的交融。

AI×穿青人 / 从人类学数据特征到AI提示词的转义


贵州穿青人真实照片

年份 / 2024

类型 艺术微喷

材料 / 白卡纸、数字印刷

尺寸 / 29×24cm、21×29cm、10×14cm

“贵州穿青人真实照片”部分则为观众提供了穿青人真实生活的直观视角。照片记录了穿青人独特的服饰、民族仪式和居住环境,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化符号

AI×穿青人 / 贵州穿青人真实照片


从研究到创作:

穿青人的数字化重构实践研究

年份 / 2024

类型 实验影像

材料 / 电子屏幕、视频播放器

尺寸 / 80×50cm、36×126cm

“从研究到创作:穿青人的数字化重构实践研究”部分则是展览的核心所在,详细展示了研究成果在艺术创作中的转化过程,重点呈现了穿青人文化因子的数字化重构。内容涵盖具体调研及背景、实验模型的挑战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反思,是本研究阶段性总结的视频呈现。

AI×穿青人 / 从研究到创作:

穿青人的数字化重构实践研究


从推理到研究:

研究过程与实验记录

年份 / 2024

类型 艺术微喷

材料 / 铜版纸、数字印刷

尺寸 / 225×90cm

 “从推理到研究:研究过程与实验记录”部分重点展示了研究团队对穿青人生物特征的提取过程,特别是面部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体质人类学的方法,团队对穿青人的面部特征进行了精确测量,并汇总了包括颧骨高度、鼻梁形态等在内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后续AI提示词生成提供了科学依据,还通过图表和可视化工具呈现,直观展示了穿青人生物特征的核心特质,为民族身份的数字化表达奠定了基础。

AI×穿青人 / 从推理到研究:

研究过程与实验记录



贵州穿青人:

人类学数据×AIGC生成图像

年份 / 2024

类型 人类学模型AI生成图像

材料 / 粗面纸、艺术微喷

尺寸 / 100×70cm、60×84cm、90×125cm

 “贵州穿青人:人类学数据×AIGC生成图像”部分则通过艺术微喷直观展示了基于人类学数据生成的图像成果。展出的作品包括穿青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民族活动场景以及面部人像与传统服饰特征,全面呈现了实践的具体成果。

AI×穿青人 / 贵州穿青人:

人类学数据×AIGC生成图像



03 结语

AI × 穿青人 / AI × Chuanqing People



#Academic Achievements

学术成果发表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Digital Reconstrc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uanqing Ethnic Group from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

《后人类视域中的机器艺术》




#Conclusion

总结

    学术研究项目“AI×穿青人”以人类学视角为基础,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创新的艺术形式探索了未识别民族“穿青人”的文化内涵与身份认同。这不仅是一场跨学科合作的艺术实践,更是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与人文对话的深刻探讨。通过学术研究分享活动与展览的多维呈现,主创团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激发了对民族记忆身份归属的深入思考。展览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智能技术在当代文化传播与创新中的独特价值,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开拓了更多可能性。

撰文 | 焦雪

图片 | 邹韫、闫晓雪

审核 | 郑达



华师美院
便于向校内外师生传播美术学院信息,加强与各兄弟院校及院系之间的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