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五环|——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项目《陶艺基础》课程展第二篇

文摘   2024-12-02 21:30   湖北  


01




课程介绍






《陶艺基础》是美术学(师范)专业必修课,64课时、2学分,修读学期为大二上学期。本课程以实践创作为主,课程涵盖中国传统优秀陶瓷文化和国内外现代陶艺基础知识、陶艺创作技能和工艺流程。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使学生掌握陶艺创作和烧制的基本方法,为美术教学实践打下基础,形成日后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学科素养

本课程2023年入选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是美术学院美术教育教研室的王成武老师,教学团队成员有邱玲教授、黄敏敏老师、陈思逸同学。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陶艺基础知识概述、陶艺成型与装饰技法、陶艺主题创作、陶艺的烧成、教学案例设计练习。


具体安排为:

第一周:

1.通过陶艺概述建立陶艺基础知识图谱;

2.通过陶艺机理实验了解泥性。


第二周:围绕课程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思维导图训练、草图绘制和小稿制作,完成平面作业。


第三周:主题作品放大制作。


第四周:

1.作品素烧、彩绘和上釉、釉烧;

2.作品烧制完成后可以结合综合材料进行后期处理,并进行展览展示;

3.围绕课程学习成果做PPT总结,并进行教学设计训练。


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是建立陶艺基础的知识图谱;能力目标是掌握陶艺成型和装饰的基础方法,并能够围绕主题进行陶艺小创作;情感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在作品创作中实现自我的艺术疗愈。

教学理念

课程结合师范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从课程自身的特色出发,构建并完善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创·学·研·教” 陶艺基础教学创新模式。



课程特色

1.线上线下结合,课程结合华师的小雅线上教学平台和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中心综合材料(陶艺)实验室的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


2.以主题创作为主线,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热点中寻找素材,在创作中学习技法技能,结合专业毕业要求和美术教育的五大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为一百分,课程考核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产生的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产生的结课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结课PPT占比30%、考勤与课堂综合表现占比10%。结课成绩为主题创作实践作业,占总成绩的60%。

02







学生评教✦







“从接触陶艺开始,我对泥土和工具的陌生感让创作过程显得格外艰难。然而,在老师耐心的讲解和帮助下,我逐渐理解了如何运用陶艺手法塑造结构,如何在泥土上赋予创意与生命老师不断鼓励我们大胆尝试,我在反复调整与失败中,逐渐掌握了陶艺的基本技巧。从最初的畏难,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立体作品,这段学习历程不仅锻炼了我的技艺,更让我学会了在创作中保持耐心和坚持。”


——张滢滢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陶艺,留下了许多珍贵美好的回忆。用自己的双手,在陶泥上不停地雕琢与揉搓,直至达成自己想象中的模样,是一段很愉快的体验。这次课程的成功,离不开王成武老师的耐心指导与细心支持。在他的帮助下,我设计出满意的初稿,揉捏出想象中的图案,使想象中的作品成型。我会非常珍惜这份作品,这段回忆。”


——胡梦玲


03



专家评价✦






《陶艺基础》课程是美术学(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强调实践创作,结合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旨在通过陶艺理论与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陶艺技能和美术学科素养。本课程2023年入选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王成武老师在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陶瓷文化艺术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国内外现代陶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很好的学习了陶艺制作的整体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创作,结合中国传统及现代陶艺知识,使学生掌握了陶艺基本技能,为美术教学实践和日后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效果突出,学生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邱玲(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陶艺家)



王成武老师主讲的《陶艺基础》课程展在一楼走廊和二楼图书室如期举行,学生的作品极其丰富,效果很好。以“奥运会冠军为国争光”为主题,凸显了《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鲜明特色;作品形式多样,有立体的人物形象、情节式的小场景以及富有创意的小装置,还有平面的瓷板画,表现了奥运健儿们一个个克服困难、勇夺奖牌、为国争光的精彩瞬间;平面的、立体的、多维的、动态的造型丰富多彩,构思新颖,特别有趣的是瓷板画背后藏着一个可以交互的小视频,观者通过它能对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路、创作方法等进行呈现和欣赏。总之,本次课程展充分展现了《陶艺基础》课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鲜明特色以及教学目标圆满达成的情况,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


  ——高细媛(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


04



班级合照✦











05







课程记录






在立体陶艺作业中,我们从最初的泥巴成型开始,一步步深入理解陶艺的制作流程。最初捏泥时,大家都投入了极大的耐心与创造力,将奥运主题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我们掌握了泥土塑形的基本技巧,并在不断调整中找到了属于自己作品的独特风格。每一个姿态、每一个弧度,都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步完善的。

捏制完成后,作品需要放置晾干,等待第一次烧制。这时,老师会反复检查每件作品的细节,确保烧制前的准备工作到位。第一次烧制后,我们开始上色,老师针对每位同学的设计给予了个性化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上色后,我们喷釉,赋予作品光泽感与质感。最后,经过再次烧制,每件陶艺作品展现出它的最终形态。整个过程中,老师不仅帮助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还耐心擦拭每件作品的细节,确保它们都能完美呈现。

从最初对泥土的不熟悉,到逐渐掌握每个环节的制作技巧,大家都倾注了极大的专注。每一次上釉,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是同学们认真投入和创意碰撞的成果。

通过这次课程,

大家不仅提升了艺术技能,

还在合作与交流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切身感受到陶艺的魅力。



06



主题阐释✦










在芜杂争执外,我们总能看到一抹鲜艳的红。举世瞩目的运动场上,中国运动健儿的精彩表现历历在目、深入人心,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力量、生动诠释新时代中国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此次奥运会中,中国代表团一共获得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共计91枚奖牌。一次次红旗升起的时刻,一个个突破超越的瞬间,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誓言,无不证明着新时代中国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敢想敢干,这种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值得被记录。

我们选取了各自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平面作业方面,个人创作了瓷板画以及介绍视频;立体作业方面,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了主题创作,并辅以创作思路分析,对奥运健儿们以及他们所传递的高尚情操或力与美的表现或运动项目的独特魅力做了一个记录和转化的再创作,以期捕捉到一些风姿神韵。




07




课堂照片



















08



学生作品✦






#01

龚昭旖


这件作品表达的是花样游泳运动员翻腾时的动作。灵感来源于奥运赛场上中国花样游泳运动员演绎的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节目,衣服上的纹样也来源于此。将水花做成花的样子簇拥着花样游泳运动员,盘旋向上,水花上涂有金色和代表光芒的五角星,代表着中国花样游泳队蓬勃向上、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02

覃琬然


从巴黎奥运会到巴黎甜点?我一开始的切入点其实思索了很久,一方面我对人物陶艺并没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我很想制作一些精致的小陶艺(小猫小狗或者甜点一类)。我想起了被称为“干饭王”的盛李豪,于是“干饭王在巴黎“的主题就这样水灵灵敲定下来,系列作品的内容也拨云见日——做一系列巴黎特色甜点,再加上一只干饭王陶瓷小人,圆他一个在巴黎干饭的小梦想!回顾这段历程,从最初对陶土的懵懂探索,到逐渐的熟练,每一次揉搓塑造都仿佛是与自然进行的一场静默交流。我学会了倾听泥土的声音,感受它在我手中缓缓成型的神奇变化,那份专注与宁静,引领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初次尝试直接塑形时,我略显笨拙且略带紧张,生怕一不小心这脆弱的陶土就断裂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了解了陶土的习性与特点,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了通往成功的宝贵经验。

如今,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虽然并非完美无瑕,但每一处缺憾都记录着我的成长与努力,“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生最好是小满。”在陶艺课我获得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在与陶土的交互中找寻内心的平静。虽然只是短短一个月的课程,我也受益匪浅。




#04

马浩林


我本次的立体作业是在平面作业樊振东为主角的基础上,以网络上粉丝们为樊振东取的外号“暴力熊猫”为灵感,在比赛前的小胖看起来慵懒可爱,一旦进入赛场,立刻变成了一只不可阻挡的“暴力熊猫”。因此在作品中加入了大熊猫的元素,以象征樊振东憨态可爱的样貌以及激烈凶猛的比赛风格,并加入了竹子的元素加以装饰和映衬,最后以乒乓球拍为底座呼应主题。




#05

何书妍、庞璇


对于此次奥运主题的立体作业设计,我们本想做多个单体作品,但是发现小体量的物件容易开裂和变形,于是我们就做了个大号版的。奥运的许多项目都和水有关,而水中便有海螺。明代海外贸易一度很发达,故出现了海螺元素,在清代,五湖四海纹样元素有些许变化,海螺纹被海水替代。纹样中五个葫芦和四个海螺,象征着”五湖四海”,海螺和葫芦的完美结合,寓意四方和睦,天下太平等。我们将主体葫芦的外形与螺纹结合形成新的作品。





#06

周星宏


本作品以划艇运动员为主,以中国运动员不放弃的精神为内涵,将传统陶艺与现代体育精神完美结合,作品中,划艇者奋力划桨,全身肌肉紧绷,神情专注,尽显拼搏精神,划艇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坚韧与毅力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同时,作品以陶艺的独特形式,弘扬了体育精神,传承了中国文化,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07

李冰月、许晓均


我们此次的立体作品将中国的四位女性运动员的不同形象与中国国宝熊猫的造型进行了结合,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运动员的可爱。熊猫摆件与跑道造型底座可自由组合的特点,也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动性。

在陶艺基础课上,我们亲身体验了泥土的魅力。从揉泥、塑形,再到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乐趣。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陶艺让我们学会专注与耐心,也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别样的乐趣。




#08

罗浚文


奥运路上征程漫漫。作品表现的是巴黎奥运会上赛艇比赛的场景。作品通过浪漫和童趣的风格呈现出两个吉祥物在水面上与鲸鱼的共舞,希望传达出奥运赛事当中和谐而非竞争,友善而非恶意的一面,体现了“更团结”的奥运精神。

陶艺课的经历让我对陶泥这种新的材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全新而需要耐心的陶塑经验。老师的引导帮助我跨过了不少困难,希望自己能持久的把握住这种面对新事物的新鲜感。




#09

胡梦玲


本作着重描写全红婵这一知名奥运冠军作为普通年轻人轻松可爱的一面。没有赛场上的紧张刺激,锐利锋芒,我想刻画的是她平凡日常的细碎可爱。她沉浸在一个或许是训练后的小憩里,梦境里是她喜爱的乌龟对对碰,有蓬松的被子,有星星与月亮伴着她入眠。




#10

江欣悦


此次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寓意着友谊,光明和力量,而我的作品是以跳水运动员全红婵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所以作品形式就将水和鸢尾花做了一个结合。最终的效果有一点像一朵大浪花,全红婵站在浪花中间,不畏惧风浪,一往直前。



#11

廖梓淇 陈蓝珺 赖文珺


在本次陶艺基础课上,王老师带我们了解了陶艺的发展史,并且为我们开展了关于现代陶艺的讲座,让我们对陶艺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陶艺是一门与大自然关系紧密的艺术,我们能将心中所想以泥土为媒介,具象到现实中来。

做泥稿、掏空、素烧、上釉、进窑、出窑。层层工序都需要我们小心谨慎,一个裂缝也许就会导致我们作品断裂。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我们同时也乐在其中。我们的作品原本的设想是比较浓墨重彩的。可烧制出来的颜色并不似我们想的那样。万幸的是,浅淡的颜色别增一丝素雅的风味。这种不确定性,我想也是陶艺的魅力之一。




#12

梁瑞琦


本作品以乌托邦为理念追求,将巴黎奥运元素与奥运五环结合。Utopia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奥运五环代表五大洲的团结与友谊,象征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和平、进步的理想。奥运会是现实世界接近乌托邦的愿景体现,它提供了一个相聚的平台,通过体育竞技展示人类潜能的同时,也促进了相互理解和尊重。




#13

高夕雯


该作品灵感来源为奥运会团体体操项目《凤鸣九霄》,主体部分采用简化的神鸟形象,运用泥片贴合制作,将体操项目服装的颜色融入其中,底座雕刻云朵与翅膀,使整体更飘逸,呼应主题项目思想,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14

张婕桐


该立体作品以棋子为基础并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奥运健儿们的昂扬姿态。很开心能够体验陶艺课程,谈及陶瓷艺术,我们印象中常常是些瓶瓶罐罐,而这一次从慢慢揉泥、塑形,到不断地观摩鉴赏,再到最终的上釉与烧制,我真切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多种可能,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认知,而存在更多等待我们去发现与挖掘。




#14

柴梓梅


此次立体作业主要塑造了小羊、鲸鱼和碧波。“羊”同“洋”谐音相同,取之既是因为我很喜欢小羊,又想展现出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翻腾如小羊跳跃般轻盈,所以借用了小羊这一形象。将水池比作碧波,将体育竞技的激烈与自然的宁静融合起来,共同汇成了这件作品。同时也致敬跳水运动员们:愿每一次跳跃,都能超越自我;愿每一次入水,都能激起心中的涟漪。




#15

李曼祺


陶艺课已画上圆满的句号,复盘此次课程不免受益颇丰,尤其是立体作业的部分。我在平面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保留了运动员和向日葵的元素,留取了欣欣向荣与恣意生长的象征。制作时关于湿度的把控,工具的运用以及对设计稿的灵活改变都是生动有趣又锻炼技能的。作品出窑时的激动与快乐也是实打实的。这是一次前人智慧与现代技术,传统技法与学生思考的融会贯通,也是我们难得的课程体验。




#16

刘帅


这件陶瓷作品以王子露在奥运会中“美人卧”那一幕为灵感创作而成。作品生动地捕捉了那一瞬间的动态与神韵,以细腻的陶瓷材质展现出运动员的优雅身姿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精湛的工艺,将王子露的动作凝固在陶瓷之上,仿佛时间在那一刻静止。每一处线条都经过精心雕琢,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突出了运动员的活力,又增添了艺术的美感。

当看到王子露在奥运会上的“美人卧”那一幕时,我被深深震撼。那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畏挑战的精神象征。在制作这件陶瓷作品的过程中,我仿佛再次感受到了那股强大的力量。它提醒着我,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中,都要有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勇气。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们都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和鼓舞。




#17

蔚芳慧、杨安妮


作品灵感来源于巴黎奥运赛场场馆氛围,其赛场紫色跑道别具心裁,大胆创意,以紫色为主,采用中低彩度,中明度的色彩体系,营造出一种温馨而不失活力的氛围。这个巴黎奥运会场景立体作品包括雪山、足球场,游泳池及跳水台场景,以法式尤莱特(巴黎奥运会采用的紫色)作底部颜色,加以亮色五环作为草坪装饰,尽显巴黎奥运会的精彩时刻。同时,此作品还采用微缩景观的材料,包括树木、草地、滴胶河流等,使作品整体更加真实、丰富。




#18

郭佳怡


我的两个立体作品由我的平面瓷板画《踏浪而来》演化延伸而成。其中前者表现的是运动员全神贯注进行冲浪比赛的情景,后者则是趣味性的将巴黎奥运会代表形象小蓝人与冲浪运动结合起来的成果。表达了作者对巴黎奥运会的喜爱,对为国争光追逐梦想的运动员的敬仰!





#19

李锐鼎


该作品以奥运精神为魂,游泳简体小人和海浪为形,巧妙融合陶艺现代创意。细腻的陶土,经过精心雕琢与制作,化作碧波荡漾的海浪,泳者身姿矫健,不畏困难,破浪前行,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对速度与激情的追求。作品以色彩淡雅,浪花汹涌,展现了游泳运动的力与美,更蕴意着奥运运动员们勇于面对困难,超越自我的精神面貌。为空间增添一抹艺术气息,又时刻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追逐梦想。




#20

邓以涵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男女运动员比例首次达到1:1,本作品以女性特征的身体与奥运元素相结合,想表达出奥运女性力量的崛起。奥运五环彩带用石塑粘土作为材料,表现了奥运会的经典标志。女性身体上是以圣火元素作为造型,象征着奥林匹克给人类带来的希望与和平。同时燃烧着的火焰代表了新时代女性们生生不息的对于梦想的追求,矗立于云端之上。





#21

张滢滢


本作品以中国网球运动员郑钦文为灵感,捕捉她挥拍瞬间的动态美感。“靠山”郑钦文的身姿倚靠在象征坚韧的山体上,寓意她在运 动中的不屈精神与背后的强大信念。“击远”挥拍方向上的多个网球形状圆体挂在板子上,寓意着她通过努力挥拍,将梦想与希望打向更远的未来!






—END—


华大美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美院团委宣传中心


文字|罗浚文 张滢滢 胡梦玲 廖梓淇 王成武

图片|龚昭旖 李锐鼎 王成武

编辑|成思妍 卓靖芸 徐越

审核|王成武 庄黎


华师美院
便于向校内外师生传播美术学院信息,加强与各兄弟院校及院系之间的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