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碳普惠」不仅是一个术语,而是一种必要的转变策略,旨在通过普及碳减排知识和技术,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这场至关重要的行动中。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了解和实践碳普惠变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行业乃至每个个体的未来。
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三篇,我们将聚焦到企业视角,分析企业实施碳普惠的 6 个关键步骤。
经过前述的推文探讨,我们已经对碳普惠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了解了市面上的一些碳普惠实践案例。那么,对于有意向开展碳普惠项目的企业来说,应该如何着手实施呢?
什么企业「更」适合
做碳普惠项目?
能够广泛触及消费者多样化消费与生活记录的企业,如蚂蚁集团、银行等,因其业务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故尤为适宜开展碳普惠项目。这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地将消费者的低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并通过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更积极地参与碳减排。因此,金融行业在推动碳普惠项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在垂直领域拥有较多消费生活场景的企业可以通过挂靠碳普惠综合平台来参与碳普惠项目。如果企业仅在其业务领域内实施碳普惠项目,而不涉及更广泛的消费者行为,那么这样的项目可能只是一个针对特定领域的垂直碳激励项目。为了实现碳普惠的广泛社会效应,建议开展跨行业合作,共创更具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企业考虑实施
碳普惠的六个步骤
企业如果要考虑实施碳普惠,从类型决定到方法选择需要 6 个关键步骤:
一、决定构建何种类型的平台
碳普惠类型:PGR、EQ、ER
碳普惠体系涵盖了三种主要类型:
公众环保奖励 Public Green Rewards(简称 PGR):广义上的公众环保奖励旨在鼓励公众的环保行为。
碳排放配额模式 Emission Quota Mode(简称 EQ):碳排放配额模式通过为企业或个人分配特定的碳配额,进而比较其实际碳排放量,对超过配额的部分实施惩罚,对持续低于配额的则给予奖励。这种模式常见于国外。
碳减排模式 Emission Reduction Mode(简称 ER):碳减排模式是国内广泛应用的模式,其运作方式是直接记录并计算个人或企业因采取特定行为「如乘坐公共交通、使用电子发票等」而产生的碳减排量,并据此给予相应的奖励。
企业通常会在后两者之中,基于自身的偏好和认可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在碳排放配额模式下,其运作流程首先是进行碳配额的分配,接着对个体或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进行识别并记录,随后将其与分配的配额进行对比。若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措施;若每月均低于配额,则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而在碳减排模式下,其关注的是特定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碳减排效果。如果平台认定某种行为具有碳减排效果,那么这种行为将被记录为个人的碳减排数据,并整体计算其碳减排数据量。例如,乘坐公交车或使用电子小票等行为都会被记录在个人的减排账户中,并根据减排账户获得相应的奖励。蚂蚁森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户的多种环保行动都会被转化为能量,并最终转化为种树等形式的奖励。
这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碳排放配额模式关注的是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可能包含惩罚机制;而碳减排模式则侧重于记录并计算因特定行为而产生的碳减排量,并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减排行为。
开发商模式:单开发商模式或 1+ N 模式
碳普惠广泛涉及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行为,如乘坐公共交通、使用电子发票和电子小票等,这些行为均有可能被认定为减排行为。然而,企业需要识别哪些场景与其业务紧密相关,并适合其参与。以汽车企业为例,由于它们缺乏广泛的金融渠道来记录消费者的每一笔消费行为,且较难涉足与汽车业务不直接相关的领域,因此它们最适合将关注点放在与交通领域直接相关的场景上,如推动公共交通的使用。
根据企业能够提供情景的不同,其适合的开发形式不尽相同。例如:
完全是基于碳排放配额的单开发商模式,这种模式更适合政府、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这种能提供多种场景的主体;
如果是基于碳减排模式的单开发商模式,则更适合综合出行平台、汽车公司等能够提供一系列垂直领域主题场景的主体,它们可以独立开发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碳减排项目;
而对于垃圾回收公司、共享单车公司等能够提供单一场景的主体,它们更适合基于碳减排模式的 1+ N 模式,即由一个主平台牵头,其他企业加入共同追溯数据。通过合作,这些主体可以在主平台的协调下,共同推动碳减排项目。
总之,不同的开发商模式适合不同的企业特性和碳减排场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开发模式。
二、开发和选择合适的低碳场景
成为一个好的场景原则:
首先,这些场景需要在公共生活中实现高频、大规模的覆盖,以确保其影响力和普及度。
其次,这些场景应具有可证明的减排效果,这是衡量其环保价值的关键指标。
此外,这些场景还需易于识别和收集,以便公众能够轻松参与并持续进行。
最后,这些场景应当能够发挥教育作用,引导人们形成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最常见的场景:
在绿色生活方面,光盘行动、回收以及在外卖下单时选择不需要提供餐具,都能有效减少浪费和污染;在绿色交通方面,骑自行车或步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停止驾驶燃油汽车,都是绿色出行的良好选择,能显著减少碳排放;在绿色消费方面,选择绿色产品电商、支持绿色餐厅、商场、酒店和景区,也能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三、开发/寻找碳普惠项目方法学
在选择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之后,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有相应的方法论来支持该场景的实现。由于开发一个全新的碳减排方法论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更建议企业或开发者去参考现有的方法论库,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项目需求的方法论。按照正式的流程,我们应该先了解现有的方法论,然后选择与之匹配的场景,但由于当前方法论覆盖范围广泛,内容繁杂,我们认为可以采用逆向思路,即先选择场景,再逆向寻找是否有适用的方法论,若不存在对应的方法论,则考虑放弃该场景。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提到的两种「碳排放配额模式 EQ」和「碳减排模式 ER」在方法论应用上存在差异。EQ 模式需要记录个人每一笔消费对应的碳排放量,而 ER 模式则需要记录每一个行动对应的减排量。因此,ER 模式需要的是碳减排的方法论,而 EQ 模式需要的是个人碳排放量的方法论。
关于ER的方法论,为了更好地被碳市场所接受和采纳,我们推荐企业从 CER、CCER、PHCER 等碳市场认可的方法论库中,选择对应的方法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方法论开发的高昂的成本。
四、提供便捷的数据收集途径
在碳减排和绿色生活的推广中,自动识别和记录功能因其便捷性而备受青睐。例如,NIO App 能够自动记录用户的绿色出行行为及其相应的奖励,DO 黑卡则能自动追踪用户的消费行为和碳排放数据。
相比之下,手动且繁琐的数据收集方式则可能降低公众的参与热情。以蚂蚁森林的光盘行动为例,虽然其倡导节约粮食的初衷值得肯定,但要求用户上传餐前餐后照片的做法却显得相对繁琐,可能会影响用户的持续参与意愿。
因此,在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时,我们应更加注重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自动识别和记录,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五、提供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用户粘性设计是吸引并维持顾客长期兴趣的关键策略。通过整合社交功能,我们能够增强用户之间的友谊,建立稳固的社区联系,从而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留存率。同时,模拟游戏元素的加入,使用户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参与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
虽然物质激励如电子货币「e-CNY」、日用品或优惠券等能在短期内吸引用户,但由于其价值相对较低,这种吸引力往往难以持久。相比之下,精神激励在创造持续吸引力方面表现出色。例如,将颁发公益证书、参与植树或湿地保护等公益活动融入用户体验中,这不仅能提升用户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的参与动力。
此外,提供特权奖励也是巩固用户粘性的有效方式。这些特权奖励如客户专属的旅行服务、机场贵宾厅服务或快速通道服务等,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还赋予了用户一种被尊敬和归属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和维持用户的长期兴趣,实现用户粘性的持续增强。
六、建立与碳市场的联系
碳减排量的实现与碳交易市场的衔接是需要被关注的重点。在国内,许多平台采用了 APP 内市场「in-APP market」的模式,允许用户在其小程序内进行碳减排量的认证、积分兑换等。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国外的一些案例,如 CD cap,不同消费者之间的碳积分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转让流转。
然而,若要希望将这些碳减排量纳入国家认证或认可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则需要经历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碳普惠交易和碳普惠市场所产生的碳减排量与「CCER 中国核证减排量」的应用市场有所不同,尚不可用于全国强制控排企业的抵消,仅可用于部分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地方控排企业或自愿碳减排市场。较小的应用范围可能源自公众层面碳减排量估算的高风险、低可量化性等原因,但碳普惠减排量的积极入市仍在区域市场及全国市场广泛探索。
但这一做法如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因此,碳普惠认证的碳减排量的未来发展方向仍有待探索。在产品的碳减排抵消和补偿方面,其认可度仍然有限,需要新的路径和方法来确保其公正性和有效性。
碳普惠,不仅是环保的号召,更是企业转型和消费者行为引导的新方向。随着碳普惠平台在市面上的实践与应用日益增多,我们见证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企业要构建碳普惠平台,需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与场景,确保碳减排行为的可衡量与可激励。
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加入碳普惠的行列,共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碳普惠平台的想法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击小程序「MSC 咨询报告库」,
查看和下载 MSC 出品的报告资源。
如果你想链接可持续相关的资源和伙伴,欢迎加入「可持续创想」社群。
扫描二维码,添加 可持续创想社群
( 7 天内有效)
如果你和你的企业面临碳普惠的困扰,我们可以提供碳普惠培训、碳足迹计算与评估、减排策略设计与实施、碳信用与碳补偿咨询、持续监测与报告、对外沟通和披露策略等专业服务,欢迎添加 MSC 小助手微信进行咨询。
扫描二维码,添加 MSC 小助手
影响力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