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富||家乡,别来无恙

文摘   生活   2024-10-09 06:17   四川  

  
今年春天,我回了一趟阔别已久的家乡——渠县三汇镇。


一日,晚饭吃得较早,我决定去逛逛这片熟悉却又渐渐陌生的故土。


我先来到镇北头那硕大的磐石上,我们称其为石磐。此石磐处于巴河、州河、渠江的交汇处,它是一块自然形成的巨石,人们在上面修建了道路与高楼大厦。


此处还是通向两个对岸几个码头重要的人渡、车渡口岸。此时正值下班、放学、赶场返家的高峰时段,公路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几个码头等待过河的人群熙攘拥挤,热闹异常。


几艘载客及载车的轮渡船在三江口平静的河面上繁忙地穿梭往来,河面被航船划出一道道波痕,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两艘快艇如离弦之箭高速行驶。它们的船头高高扬起,劈开轮渡船带来的层层波浪,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白色尾迹,宛如在水面上拉开了一道银白的丝带。



我伫立在沿河的石崖边,凝视着在蓝天的映衬下好似一面宽阔蓝色明镜的河面,眼前不禁浮现出年少时的场景,夏日里,几个伙伴常在此跳水嬉戏,大家争先恐后地从最高处一头扎入水中,享受着身体与水面强烈撞击带来的刺激,瞬间又直抵河水包裹的深处。身体与河水撞击产生的水泡犹如一串串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水母。在深水处向上望去,火红的太阳像一盏亮晃晃的明灯。水母们急切地奔向明灯,我也紧随其后。


我站立良久,转身走向不远处,那被誉为镇地标之一的三汇镇向阳门。此门三面临江,因门向着旭日初升的方向,故名向阳门。它是一座石质六柱拱形城楼式建筑,是三汇镇水陆进出的重要通道。门高约10米,长9米,宽4米,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


门楼上方条形框内刻有三个立体大字三汇镇,其下方横匾额向阳门三个大字雄踞城楼中央,与向阳门三字毗邻的条形框内左右分别绘着仙禽灵兽,它们神态各异,俯视着三江。条形框下方挂着楹联:渔舟唱晚飞红雨,宕水流霞飘谷香临街面两旁也有楹联:马鞍秋月映新城风采,牛奶春日照古镇美姿。城楼上方部位,挂着硕大的《三汇全景图》。



我来到向阳门下方的石梯旁,石梯曾经的棱角已被时光之手悄然抹平,变得光滑而润泽,仿佛包上了一层流年的釉质。我顺着久经岁月,遍体沧桑的七十余步石梯。登至门楼处,发现此门,已无门了!只留下一道没有灵魂的街口。这时,我才想起,二十多年前滚滚而来的房地产开发大潮,不仅冲垮了带有三汇镇人民情怀的门楼,也冲垮了四百余年的历史!

我十分失落地沿着热闹非凡的街道前行,行走几步感觉有些心神恍惚,转身一看,记忆仍呆呆地望着门楼曾经的位置出神,我拉了拉它的手臂,它才跟上我的脚步一同走向布满店铺的街道。我低头缓缓前行,发现铺设于清代的石板路已被现代的沥青路取代,街道两旁的树木也空空如也,残存的古老木屋瓦房在拔地而起的高楼挤压下,卑微地佝偻着低矮简陋的身躯。


不多时,我来到了靠近镇中心的惠园巷口外,顺着巷道走近惠园,发现大门被一道锈迹斑斑的铁栅门锁着,铁栅门上方惠园两字还清晰可见。我透过铁栅门的缝隙,见里面有一宽阔的篮球场,周围有或开或关着门的房间,房间上方有一排排梯形水泥凳自低至高,静静地、落寞地横卧着。


我明白,陈旧的三汇镇体育场,多年的样子还是没变。


惠园始建于民国时期,最初是杨森部队作为练兵及体育场使用。解放后,这里是镇上举行大型集会活动以及体育活动的地方。以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汇彩亭,有时便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大街巡游。


三汇彩亭形成于明末清初,结构精巧,造型奇特,分三至四层,高达八米以上,下端是四四方方的平台,上面竖有一根悉心加工的铁杆,其上方支架相互首尾衔接,由涂脂抹粉并着戏装的儿童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则被大衣大裤遮掩,构成一段段戏文片段。


平台由八至十二位精壮男子分两班换抬,旁边有二人持长戈开路护亭,彩亭亦步亦趋,游行于市。那时,整个镇子每条街道都挤满了人。人们除了用新奇的目光观看着颤颤悠悠、似坠非坠的彩亭,更是被那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惊叹。人们满脸都是对这川东民间文化艺术瑰宝的钦佩之情。



我跟随彩亭的足迹继续前行,突然,一阵砰砰,砰砰砰的敲打声吸引了我的脚步,我已走到位于镇上唯一十字路口上的步行街。我循着敲打声来到一食店前,发现这是当地很有特色的小吃一一三汇盐锅盔。


此锅盔形似一大饼,经反复揉搓的面团,再用木质擀面杖反复推擀成圆形饼状,表面撒上少许芝麻,放入焦炭炉中烘烤。早期人们烤熟后便直接食用,现今因人们口味愈发挑剔,烤好后会在饼内添加一些辅食,如香辣凉粉、牛肉等。一口咬下去,外皮酥软焦脆,里面柔软香辣,香味直击心肺!有时我回三汇时会特意买上几个带回成都,细细品味锅盔的同时也在细细品味着乡情。


说起名小吃,另一道红遍川东的食品不得不说一下——三汇水八块(凉拌鸡块)。将整只鸡分解成头部一块、颈部一块、胸部两块、腿部两块、翅膀两块等八大块,所以叫水八块。食材鸡需农家土鸡,烹制时极为讲究火候、刀功等。尤其是调料味充分彰显川东人的性格,极度麻辣!辣是川菜的灵魂,三汇水八块还将麻味也发挥到极致。品尝一块,头上毛发竖立,额上汗珠滚落,面庞红晕飞起,眼眸时而紧闭,时而圆睁,流露出或痛苦或惊喜的复杂神情。双唇立马像燃烧的火焰,微微颤抖,口中不断发出咝咝之声,仿佛是在与麻辣的激战中发出的呐喊。但你仍欲罢不能,继续品尝,甘愿受虐!


我怀着对麻辣的眷恋继续前行,脚步走向三汇船民协会,也是三汇镇颇具浓厚历史文化痕迹的三汇王爷庙。该庙建造于清朝。壮观的门楼、精致的戏楼、开阔的正殿、连接戏楼与正殿的耳房和厢房,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是王爷庙的建筑形式。


王爷庙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船帮组织的行业会馆,是船帮行业行规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是船工们朝拜王爷菩萨以求航行安全的圣地,也是水上运输业船工和船老板洽谈运输生意、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灾荒年里大户人家、慈善会对灾民施粥的地方。是船民老弱病残后的最后依靠。


清朝、民国及解放初期,公路、铁路匮乏,交通运输主要依赖水运业,故而,航运业在三汇非常发达,不论是经济占比还是船工人数,都对本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王爷庙在那几个时期极其兴盛。


解放后,这里是三汇镇几大航运公司办公及船民协会的所在地。


我通过一巷道来到庙门,见几步颜色暗沉且布满污渍的石梯上方有一石拱门,周围墙面斑驳脱落,并被一些杂乱电线缠绕。墙头还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门口右方竖立一石碑,刻着三汇王爷庙,乃四川省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我跨入石拱门,内有一破旧门厅,穿过门厅进入了正殿大厅。见大厅内有一些老人围着并排安放的石桌打牌喝茶,询问后得知,这里如今已是水上退休人员的活动场所,且长期居住着八户人家十多个人。


我游走于庙内各处,发现时过境迁的王爷庙已破败不堪。山墙的砖石上雕刻的各种花草、人物等已模糊不清,戏楼的飞檐翘角也残缺不全,曾经宏伟高大的正殿也岌岌可危,房顶许多地方已出现坍塌。庙的周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唯有那斑驳的墙壁和残破的瓦片,还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我不忍再细看,转身欲走时,发现记忆坐在大厅的木条椅上低头沉思,我轻拍了一下它的肩膀,它才极不情愿地跟随我走出庙门。


我拉着记忆继续前行,不久,视野豁然开朗,我发现已走出了镇子,来到了用混凝土铺就的滨河路上。路下河岸被附近居民种了不少胡豆豌豆等庄稼。胡豆花有淡雅紫色的,有纯净白色的,如梦如幻;豌豆花或洁白似雪,或有浅浅粉色,似可爱精灵。


放眼望去,西斜的阳光温柔地亲吻着大地每一寸肌肤,古老的三江水,生生不息地缓缓流淌,袅袅升起的薄雾在河面轻盈飘荡,稍远的两岸,金黄的油菜花似两条黄色的锦缎,起伏不定地跟随欢快的江水向远方延展。多情的柳枝在微风的撩拨下,妖娆地扭动着柔软的身姿。桃花、李花、梨花竞相争艳,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花般飘落,装点着整个河岸。


微风也轻柔地牵着我继续前行,走向三汇镇的另一个地标——三汇文峰塔,又名白塔,该塔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位于镇南 1.5 公里处的渠江右岸。塔高 53 米,共 13 层,呈六面体,通体乳白色。因此被我们称为白塔。此塔不仅是历史建筑,更是文化符号,寄托了三汇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和回忆。


我从宽阔的滨河路延伸的大路,走过一座石拱桥,穿过一片粗壮的枫杨树林,再经由一条嫩绿小草相拥的小径,登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巨石左侧临渠江,古塔就耸立在巨石上,如一把银色的利剑直指长空。



我走近塔身,见塔基及底层为石建筑,面江建有圆拱门,塔檐由石头雕琢而成,六角上翘,二至十三层为砖建造,各边设有长方形瞭望孔成品状,底层拱门上有石刻横匾,上书文峰塔三字,二层石刻横匾为更上一层字已残缺,三层石刻横匾为欲罢不能


文革前,塔顶有四个风铃高悬,檐角扬起,铜铃随风作响,清脆悠扬。塔内有木楼十三层,螺旋木梯,层层相连,可直通顶层。各层立四尊陶烧、木雕佛像。如今这些早已不见踪影。


古塔,依山傍水,气势雄伟挺拔,壮丽秀美!至今屹立不倒,令人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站在塔旁,远眺山峦如翠屏,近观古镇如画卷,垂视渠江如白练,江水碧波荡漾,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古塔,雄踞江岸石矶上,临江驭涛,孤独而骄傲地矗立着,俯瞰路上过往行人与江上往来船只,仿佛在向他们讲述着三汇镇自北宋建镇以来上千年的辉煌历史,以及曾经是全国百强镇、经济发展水平强于许多县城,其素有小重庆之称的重要地位!


心系古迹,或许是怀旧心理。古迹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古镇的衰落。相反,这些年三汇镇得到了快速发展,除了遍布全镇的高楼大厦,田家坪还修建了彩亭大道,并形成了一道街景;在州河口、渠江口各修建了一座跨河大桥;沿石磐修建几座牢固的渡口码头;起自石磐沿渠江岸修建了宽阔的滨河路。特别是花大力气整治了河道,使危害三汇镇人民的洪水不再泛滥……


三汇古镇值得观赏的地方不少,天色渐晚,无法一一浏览。我欲移步回镇时,不经意将目光投向江水,却诧然发现江水已变得绯红,抬眼望向天空,原来西沉的夕阳将云彩染成橙红之际,也把江水染得艳丽无比。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给古镇更增添了一份柔美且充满诗意的韵味。                      











 陈 学 富


四川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学员,文学爱好者。


公众号其他文章链接:李宗明||非洲纪事:(三十五)内 罗 毕 见 闻(上)



顾问万晓玲 高伟 刘小革 
美编强军 湘君
主编唐明霞
副主编邹贵宝 向辉
编委成员:
李宗明 陆先武 张大春 周晓为 王芳
评论员:
龚革飞 陈岸国 陈芳

投稿邮箱:
623564515@qq.com




注:以下广告为系统推荐


不惟读书
工作之隙,茶余饭后,可以读书、观影,去远方的繁华盛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