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丨《历史研究》2024年第10期目录与摘要

学术   2025-01-15 19:59   北京  

点击封面 订购本刊
投稿网址:lsyj.ajcass.com/admin

《历史研究》为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创刊于1954年,是党中央决定创办的全国性史学刊物。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同志出任首届编委会召集人。创刊70年来,《历史研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百强报刊”等荣誉和称号,为推动中国史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史学界的一面旗帜。

目    录



内容摘要


·理论与方法·

跨大西洋视野下马克思对美国内战的论说
薛冰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青年副研究员)


  要:马克思与恩格斯以极大热情关注美国内战动态,通过书籍、报刊、信件和欧洲流亡者等跨大西洋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并以写作评论等方式“参与其中”,试图影响欧美的舆论与外交政策。为推动世界工人运动,马克思坚决反对奴隶制,构建了一种新的林肯形象,并对战争性质、进程和结局作出准确判断。马克思对美国内战的关注,不仅体现了其对美国的独特认识,更凸显了他对人类解放事业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新资本主义史学的兴起及局限
于留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美国一批历史学家反思新经济史家对经济议题的狭隘理解,批评新文化史家对经济议题的忽视,在观察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整合原有史学分支领域,逐渐发展出被称为“新资本主义史学”的研究领域。新资本主义史学将“资本主义”作为宏观分析工具,试图把“经济”带回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重新阐释美国和全球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这一新的史学领域催生许多新研究题材和方向,深刻改变人们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但也存在滥用资本主义概念的“史学帝国主义”倾向。


·专题研究·

“前四史”中“大秦与犁鞬”的生成与演变

郭子龙(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要:“大秦国一名犁鞬”是《后汉书·西域传》罗马帝国一节的起笔,作为早期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记述,其中关涉地名考释引发百年聚讼。《后汉书·西域传》成书于5世纪中叶,但可追溯到更早的中西古典文献,涵盖相关历史著作乃至街谈巷说,保留了罗马从共和国演进至帝国的重要信息。“大秦”与“犁鞬”相提并论,反映了内战时代至弗拉维王朝的迁都传言,特别是罗马城与埃及亚历山大城作为权力中心的竞争关系。作为欧亚非交通中端的主导者,帕提亚与地中海世界和中国的交往,使罗马“东西两都”传言最终被改塑为“大秦”与“犁鞬”并列的叙述模式。

宋金时期纸币流通及影响

王申(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  要:国家财政主导宋金两朝的纸币流通。朝廷一方面将纸币设计为大额货币,使其优先承担财政功能;另一方面将铜钱等铸币作为小额货币用于日常交易,由此形成纸币和铸币分层流通的格局。受发行量扩大等因素影响,纸币逐渐将铸币挤出货币流通体系,导致民间日常交易因为缺乏小额货币难以完成。面对这一困境,地方官府、普通民众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最后由朝廷通过承认纸币贬值、设定两界纸币比价等方式,重塑了货币流通秩序。

清前中期钱法陈报机制研究
赵士第、杨国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要:清代在继承明制基础上,历经顺康雍乾四朝,依托常规奏销册、题本和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奏折等文书运作系统构成的钱法陈报,逐步形成常态化钱法管理机制和应急化钱法决策机制。钱法陈报机制提供的货币供求变化信息,有助于中央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实现调控制钱供应量,适应市场发展,规范小额通货,维护钱法秩序。钱法陈报机制完备化是清代钱法管理成熟的表现。借助钱法陈报,清前中期一定程度扭转了元明以来的钱法危机。但囿于“银钱并行”的货币格局,钱法陈报无法消除清代货币体制的固有缺陷。

“革命瓜分论”与辛亥革命
贾小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摘  要:随着清末革命思潮兴起,立宪派提出“革命瓜分论”为反对革命的重要论据:革命将因引发内乱、损害列强商务、打破列强均势而导致中国被瓜分;“排满”将因“内部瓜分”得“外部瓜分”之结果。革命派在孙中山组织下提出“革命杜绝瓜分论”,从中国遭瓜分原因、杜绝瓜分手段等角度揭露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论证革命正当性、规划完善革命方案。革命派代表历史前进方向,但对列强抱有幻想。革命爆发后,各党派的瓜分隐忧深刻影响他们的政治抉择,促使辛亥革命最终以和谈解决争端,昭示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性。

14—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乡绅化”趋向

黄春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要:14—15世纪是英国封建主义发展演进新阶段,骑士、从骑士、绅士、约曼等地方乡绅阶层通过扈从契约成为封建领主的扈从,乃是最突出的现象。非贵族阶层进入封建依附关系表明,封建主义已经走向“乡绅化”。“乡绅化”是全新现象,是从贵族上层支配的典型封建主义,走向以平民乡绅为主导的“变态封建主义”。乡绅进入封建主义,是封建主义的扩展化、货币化和商品化,是对原有封建主义特征的稀释乃至消解,从而使其向近代社会转型。


·读史札记·

清前中期淮盐流通模式考论

韩燕仪(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博士后)



来源:微信公众号“历史中国”
编辑:雨璇
审核:振华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学术期刊

社科期刊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旗下品牌,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内容涉及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民族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等人文学科,共90余种期刊。弘扬学术,传承经典,即时推送期刊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