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系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20年版)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A刊核心期刊(2022版),曾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荣誉称号,兼顾学术与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青年研究》始终关注青年群体,特别是青年发展、青年成长、青年思想、青年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注重经验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强调学术规范性,鼓励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与青年有关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跨学科探讨与争鸣。《青年研究》的读者主要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党政机关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者等。
投稿网址:qnyj.ajcass.com
注:括号内数字为该文章发表期号
专题研究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
儿童参与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
——兼论社区儿童友好程度的调节作用(1)
南 方 王润洁 关珊珊 朱晓宇
数字时代的家庭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1)
徐 鹏 杨文希
青少年与互联网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与学业表现
——基于家长行为的调节作用(2)
沈 纪
互联网使用类型与青年群体的未来阶层预期(2)
杜世超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形成机理
——链式诱发、内在衍化与风险叠加(2)
许博洋 涂欣筠
青少年教育
从“家庭化”到“去家庭化”
——生活实践变迁中的农村教育(3)
董磊明 李欣灿
参加课外兴趣班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3)
周天然
再造希望:
乡村低学业成就学生的文化生产图景(3)
洪 晨
青年社会心态
青年社会公平感的变化趋势及其形塑机制(4)
刘成斌 张晏郡
社会流动感知与青年积极社会心态(4)
张 跃 王俊秀
青年生育意愿
家务分工平等化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5)
卿石松 王嘉昊
青年群体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与生育意愿(5)
邹宇春 王翰飞 李建栋
青年的就业与职业
零工、灵工与创客:
比较视野下的青年平台就业研究(6)
吴 越 陈红宇 卢云峰
青年男性专业舞者的角色呈现与气质重塑(6)
任 敬 卢春天
论 文
项目动员与志愿服务基层
——以G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为例(1)
黄晓星 林泳茵
大学生消费的面子补偿机制研究(1)
帅 满 葛雅南
中途加入者的困境
——以县城学生在市区优质高中的学习经历为例(1)
张娴妮
“回县青年”县域体制内就业及其成因(1)
刘 畅
青年男同性恋者对身份歧见的主体管理与应对策略(1)
王丽圆
社会歧视感知、社会公平感与青年生育意愿(2)
聂 伟 风笑天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财政性经费投入与教育机会公平感(2)
黄 健 邓燕华
地位变化感知与青年创业参与
——金融环境的调节作用(2)
柳建坤 何晓斌 董寅茜
农村青年承揽工程项目的社会网复杂回报机制(2)
常富军 慕良泽
社交媒体平台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基于“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20)”的信念网络分析(3)
孙小逸 侯劭勋 黄荣贵 桂 勇
来华外国青年的数字媒体实践
——基于“日常世界主义”的视角(3)
王炳钰 张永林 李会泽
县域婚姻市场分割与双性婚姻挤压
——以D市婚姻挤压现状为例(3)
柯姝琪 石人炳
视障青少年的盲人按摩职业选择分析
——以媒介学为视角(3)
郭东颖
早年留守经历对青年女性养育质量的影响(4)
石智雷 冯一桃
异地扎根:
外聘乡村职业经理人融入乡村的困境与纾解(4)
曾 艳 马 阳 李小云
青年互联网捐助行为
——基于平台差异的比较分析(4)
程 诚 陶浩宇
“找实习”:
制度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实习实践研究(4)
庄家炽 凌 超
“潮”青年的诞生
——市场调研公司广告生产机制研究(4)
姜如璋
“错位”与“弥合”:
青年癌症患者的疾病体验与应对(5)
涂 炯 畅雨竹
成为“新文化精英”:
社区干部建构身份认同的实践及机制(5)
王小兰 陈 涛
中学生家长内卷:
期望与投入氛围的影响(5)
肖志文
立与破:
青年合租中的边界协商(5)
汪 明
结构赋能、价值激发与儿童社区参与的长效机制研究(5)
宋耀萌 范 斌
“毋我”:
潘光旦青年教育思想的内在精神(6)
杭苏红 张国旺
意义空间的形成与消逝
——互联网时代县域高中生的手机使用与辍学历程研究(6)
沈 辉 程 猛
转型经验、流动期待与补习行为
——以东北D市职工群体为例(6)
张雨欣 孟 奇
青少年积极心态的形成
——互联网、家庭和学校的作用(6)
高文珺
驻校社工纾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实务研究
——以学校社工信箱为案例(6)
王学梦 贾林楷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年研究”
编辑:乐乐
审核:振华
▼